第160章 情报司在行动(二)(第2页)
秦乙六的眉头紧紧皱起,他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太子府与兵部官员私下接触,而且涉及到调兵这样敏感的问题,其中的意图实在让人难以琢磨。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异动,恐怕会对两国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他当机立断,立刻下令道:“武侯关对面就是少爷的家兵,威国所图不小啊!少爷刚刚得到封地,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其占为己有。继续严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把这件事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准备尽快传回李府。”
手下迅速记下来,秦乙六却陷入了沉思。他觉得仅仅监视太子府长史和兵部库部郎中可能还不够,于是又问手下:“要不要扩大监视范围呢?”
手下回答道:“我们现在能够调动的人手有限,外围还有四十二人可以随时待命,核心人员还有十五人,其他的都有各自的任务安排。”
秦乙六稍微沉思了一下,随即便毫不犹豫地说道:“好,那就这样安排吧,先派遣一半的人手去暗中监视兵部的四司郎中和员外郎。哦,对了,咱们在兵部那边有没有安插眼线呢?”
他的手下立刻回答道:“有一个人是正六品的兵部主事,不过只是外围人员而已。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待了整整六年,由于既没有外人的支持,又无法得到家族的资源,所以一直都只能原地踏步,毫无晋升的机会。”
秦乙六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接着吩咐道:“嗯,那你去走动一下关系,看看能不能想办法让他升一级。”
“是,属下遵命,我等会儿就去处理这件事情。”手下应道。
然后,手下又接着说道:“还有第二件事,少爷之前让我们寻找的那些匠人,目前已经找到了三十个,算上他们的家属,总共有一百九十二人。您看什么时候把他们送走比较合适呢?”
秦乙六略微思索了片刻,然后回答道:“嗯,你等会儿把这件事也一并写在报告里,去问问主任的意见。不过,现在有个情况需要考虑一下,武侯关的守将已经换成了太子府的人。如果要不从那里走的话,就必须得从甘南关口出发,经过凤翔和凤州,然后再北上抵达长安,这样一来,路程会多出四五个月。但如果从武侯关直接走的话,只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就能到达目的地。”
“上次主任通报说,已经派人从肃县寻找路径了,也不知道事情进展得如何?是否已经成功找到合适的路径?”手下一脸疑惑地问道。
秦乙六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道:“嗯,既然已经上报了,那就只能耐心等待通知。不过,我们也不能就这样干等着,还是要主动想些办法。我听说肃县北部的山林和竹林都是少爷购买下来的,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你去安排一下,让善于探路的秦丁四带领一些人过去找找看,说不定能有所发现。”
手下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接着说道:“好的,我等会儿就去安排。另外,还有第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威国的十二皇子,被外放就蕃地定在了威州西南的泉县,封地只有五里,而且还与肃县相邻。”
秦乙六听后,不禁皱起眉头,有些不满地说:“这也太欺负人了吧!虽说十二皇子是庶出,母亲只是个秀女,但也不至于只给他五里的封地啊!咱们少爷的男爵封地都有三十里呢,威国庶出的六皇子的封地更是有五十里,而且还是靠近武侯关的好地方。”
手下连忙应和道:“确实如此啊!这十二皇子和六皇子的封地竟然都在肃县旁边,而且中间仅仅相隔二十里,这可真是太巧了。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二十里的封地竟然属于当今皇帝的三哥,这其中的关系可真是错综复杂啊!”
秦乙六一脸严肃地说道:“这威国的封地,都快占了威国一成的土地了,如此下去,恐怕会走上亡国之路啊!”
“不过,咱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些,毕竟这与我们关系不大。我们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他每月那五十万石的盐引,到底能不能顺利拿到手。”秦乙六接着说道。
“据我所知,现在外面的估计是,只要加钱,每石盐引可以给到一文五。”手下插嘴道。
秦乙六略作思考,然后果断地说:“行,那就让外围的人员去接触一下,看看能不能以不超过三文钱的价格拿下这些盐引。另外,再在郊外买一处库房,专门用来存放这些盐引。”
手下点头应道:“好的,我都记下了。”
两人再聊了一会,手下离开后,秦乙六独自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写写画画,终于有些头绪。
就在这时,沈佳宜挺着肚子走了进来,一脸担忧地看着他:“六哥,我听闻最近都城暗流涌动,你可要小心。”
秦乙六温柔地扶着她坐下,安慰道:“放心,我会注意的,我就是一个小小医师,一般人不会为难我。你好好养胎,别操心这些事。”沈佳宜点点头,可眼中的忧虑并未消散。
“要不咱们搬到新房,哪里离沈家酒楼也近点?”
秦乙六目前住的是原来刚来威国时,租住的房子,和沈佳宜结婚前,秦乙六就在靠近沈家酒楼五十步的地方买下一处院子。一直在装修,还没有完工。
“再有半个月就完工了,我们就可以搬过去了。”
“嘻嘻,太好了,我让我爹再把这中间那户人家的小院买下来,咱们就和我爹做邻居了。”
“听你的。走,今天没有出诊,我陪你在院子转转。”
“啊,真是太好了!”说着两人十指相扣,走出书房。
…
秦乙六深知,自己肩负着李府的重任,也牵挂着沈家与沈佳宜。如今局势复杂,他必须更加谨慎,在获取情报的同时,保护好身边的人。他决定加快情报传递的速度,让李府能及时掌握威国的动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