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情报司在行动(二)
沈远明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他紧紧地盯着秦乙六,仿佛看到了什么稀世珍宝一般。
秦乙六被沈远明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他的脸像熟透的苹果一样,红彤彤的,连脖子都跟着红了起来。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我是个孤儿,没有什么亲人。只是像我这样的人,实在配不上姑娘,嫁给我,只会让她受委屈。”
沈远明听了秦乙六的话,非但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满,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道:“这有什么委屈的?要我说啊,还是我家佳宜高攀了你呢!对了,你还有亲人都在这附近吗?”
秦乙六摇了摇头,回答道:“我从小就被师傅收养,是师傅把我养大的。等我学成了医术之后,师傅就独自一人去云游四海了,所以我现在也没有什么亲人在身边。”
沈远明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既然如此,这次婚礼就由我们沈家来操办吧,你觉得怎么样?”
秦乙六闻言,连忙躬身施礼,感激地说道:“多谢沈老板,哦不,多谢岳丈大人!小婿感激不尽!”
沈远明见状,连忙笑着摆手道:“哎呀,都是一家人了,还这么客气干嘛?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只要你们俩能幸福,我就心满意足啦!”
最后,沈远明一拍桌子,果断地说:“好啦,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去找人算个黄道吉日,然后咱们就赶紧把这事儿给办了!”
十天后,沈家张灯结彩,大办嫁娶之事,场面异常热闹,宾客如云,一片喜气洋洋。
时光荏苒,两个月转瞬即逝。这一天,沈家书房内,气氛却有些凝重。沈远明坐在书桌前,眉头微皱,似乎心中有什么忧虑之事。
沈佳宜怀孕的消息,对沈家来说本应是件大喜事,但沈远明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他把秦乙六单独叫到书房,关上门,面色凝重地问道:“乙六啊,家里的事情你也都清楚,你看看我这,还能不能有后啊?”
沈远明一脸真诚,两眼放光,仿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秦乙六身上。
秦乙六见状,连忙陪笑道:“呵呵呵,岳丈大人,您不说,小婿我也都记在心里呢。婚后佳宜就跟我说了这件事,我也特意给几位姨娘把过脉。不瞒您说,除了岳母大人,其他人都不太合适呢。”
沈远明听了这番话,脸上的表情先是惊愕,仿佛听到了一件极其意外的事情。然而,这种惊讶很快就被一种恍然大悟的神情所取代,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紧接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和接受现实的态度:“哦,原来是这样啊,唉,罢了罢了,那就有劳贤婿你多费心了!”
秦乙六见状,连忙说道:“岳丈言重了,这都是小婿应该做的。来,我先给您把个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法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和敬意,显示出对岳父的尊重。
说罢,秦乙六迅速走到沈远明身旁,动作轻柔地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搭在他的手腕上。然后,他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仿佛能透过指尖触摸到沈远明身体内部的状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一刻钟,秦乙六才缓缓地收回手。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流露出一丝忧虑和深思的神色。稍作停顿后,他若有所思地问道:“岳丈,您是不是年轻时伤过根基啊?比如经历过剧烈的冲突或者受过伤之类的。”
沈远明听到这个问题,先是一愣,然后开始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过了一会儿,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啊,我想想。嗯,还真有,有一次和三姨太在后院湖里游泳,她不小心蹦到了我的下体,我当时疼得厉害,过后也不影响,我就没有再管。”
“啊,不对,不对,我就说,我就说嘛!”沈远明突然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
一旁的秦乙六见状,好奇地问道:“哦,岳丈可是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沈远明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你也是自己人,我也就不瞒你了。咱们沈家历经六代人的苦心经营,这酒楼生意才总算在这威国都城站稳了脚跟,小有资产。虽然不敢说有万万两银子,但千万两还是有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自从二姨太意外去世后,我就纳了三姨太,后来又陆续纳了几房小妾,这些人可都是从勾栏院里从良出来的。”
说到这里,沈远明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对了,佳宜她娘身体有没有问题啊?”
秦乙六笑了笑,回答道:“岳母的身体状况,佳宜之前让我给看过了。她如今虽然已经三十二岁了,但由于家庭条件优渥,保养得宜,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怀孕应该不成问题。至于您这边,我可以通过针灸和药物调理,大概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见效。”
沈远明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哈哈大笑道:“哈哈哈,真是天不绝我沈家啊!”
然而,秦乙六却赶紧提醒道:“岳丈,您先别太激动,我可不敢保证一定能生个弟弟。”
“没事,有可能就行,我们沈家,六代单传,都是儿女双全!这是天意如此!”
秦乙六苦笑,不再劝说。开始写药方。
秦乙六,在治好沈佳宜眼疾后,在威国都城,名声鹊起,接触的达官贵人越来越多。加上沈家的助力,一份份情报传至李府。
没错,秦乙六是李三一兰夫人秦淑兰的陪嫁死士之一,带队进入威国打探情报,后来,部分人员回到李府,他和另外六人留在威国都城发展,如今也是李府情报司威国负责人。
这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然而,秦乙六的心情却并不像这天气一样晴朗。
“组长,大事不好了!”一名手下急匆匆地跑进来,面色凝重地禀报,“今天在酒楼里,我发现太子府长史和兵部库部郎中正在密谈,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在商议武侯关调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