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如此短命

“你立刻去安抚朝鲜使臣,告诉他,本部堂即刻进宫面圣,奏明此事,请陛下圣裁。让他且在会同馆安心等待召见……”

“是!下官明白!”王主事连忙应下。

王家屏整理了一下衣冠,神色凝重地拿起那份朝鲜国书,快步走出礼部衙门,径直向皇城方向而去。

他需要立刻面圣,这件事,一刻也拖延不得。

北京的秋日,天高云淡,气候宜人。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清澈的阳光下流淌着金辉,少了些许肃杀,多了几分疏朗之气……

乾清宫内,朱翊钧正襟危坐于御案之后。

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处理政务,而是很耐心地与坐在下首锦墩上的一个少年说话。

那少年约莫十二岁年纪,身着杏黄色龙纹常服,面容清秀,眼神明亮中带着一丝拘谨与认真,正是朱翊钧的第六子,朱常澍。

他刚刚来到乾清宫没有多久,半个时辰前,还在跟自己大哥在御花园吹牛逼呢。

朱常澍虽未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但朝野上陛下皆知这就是未来的储君,而皇帝陛下也时常带在身边教导。

朱翊钧的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近日听申阁老说过,你正在读资治通鉴,那父皇考考你,你读到汉武晚年,有何感悟?”

朱常澍略一思索,恭敬答道:“回父皇,儿臣以为,汉武雄才大略,北击匈奴,开疆拓土,功业赫赫。然其晚年,穷兵黩武,国库空虚,又兼巫蛊之祸,太子蒙冤,致使政局动荡。可见为君者,即便有盖世之功,亦需知止知足,明察慎断,否则难免盛极而衰,遗祸子孙。”

“嗯,能看到功过两面,有所警醒,算是有进益。然则知其弊易,行其道难。譬如用兵,该当如何权衡……”

“儿臣以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轻动,亦不可废弛。当如父皇常教诲的,居安思危,练兵蓄锐。用时则需师出有名,谋定而后动,力求速决,以免虚耗国力。”

“就如这两年的倭寇之乱,我大明就是因为事前准备充足,方能迅速平定,未使东南糜烂。”

父子二人一问一答,谈论着古今治乱得失,兵政经济。

朱翊钧确有励精图治之心,对这位寄予厚望的儿子,教导起来毫不懈怠。

朱常澍也是一个聪明孩子,他也在努力吸收着父亲的治国理念,虽略显稚嫩,但思路清晰,已初具格局……

正在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轻手轻脚地走入暖阁,他身着大红蟒衣,姿态恭谨,先是对朱翊钧深深一躬,然后才低声道:“皇爷,礼部尚书王家屏求见,说是有紧急藩务需即刻面奏陛下。”

朱翊钧被打断了教学,略有不悦,但听到“紧急藩务”,还是点了点头:“宣他进来吧。”

“是。”陈矩躬身退下。

朱翊钧对朱常澍道:“你且坐着听,多听多看,亦是学习。”

“儿臣遵命。”朱常澍端正坐姿,少年脸上更添了几分认真。

不多时,王家屏走入乾清宫。

进入乾清宫内,他丝毫不敢怠慢,先行至御案前数步,规规矩矩地跪下叩首:“臣礼部尚书王家屏,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