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又来……

渤海湾,铅灰色的天空低垂,与海面几乎融为一体,透着一种肃杀之意。

一艘悬挂着朝鲜使节旗帜的海船,缓缓驶入天津大沽口。

船身斑驳,风帆倦怠,一如船上使团成员们沉重的心……

为首的使臣名叫崔鸣海,官拜朝鲜礼曹参议,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与坚定。

他是金正三精心挑选的心腹,并非传统的两班贵族出身,而是大明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大明朝的忠诚得以晋升,更深谙如何与大明官僚体系打交道。

他此行身负两项绝密使命,明面上,向大明皇帝报丧,禀告光海君李珲“不幸遭天火薨逝”,暗地里,则要将那份由金正三主导、众多实权官员联名的《请内附表》,通过秘密渠道,尽可能直接地呈送大明最高决策层,最好是能直达御前……

踏上天津卫的码头,寒风立刻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

崔鸣海紧了紧身上的官袍,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目光扫过码头忙碌的景象——大明的军士、税吏、商贩、苦力……一切井然有序,透着天朝上国特有的繁荣与威严。

这与汉阳城近日来的惶惶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快行程,即刻前往京师!”崔鸣海低声对副手下令,没有丝毫停留休整的意思。

他们先找到了本地的官员,兑换了关防,核实了自己的身份后,便换乘驿马,沿着冰官道,向着北京城疾驰而去……

越是接近北京,崔鸣海心中的紧迫感就越强。

沿途所见,大明北方村镇城郭的规模、官道的宽阔平整、驿传系统的高效,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背后那个庞然大物的强大实力。

金正三大人的选择,或许真的是朝鲜唯一的出路?

他不禁再次摸了摸贴身藏好的那份沉重绢帛。

数日后,风尘仆仆的朝鲜使团终于抵达了北京城外。

高耸的城墙、巍峨的箭楼,在较为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雄壮,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这还是崔鸣海第一次到大明朝来。

经过繁琐却高效的盘查验勘,他们被引入了城内,安置在专门接待藩属使臣的会同馆内……

翌日清晨,崔鸣海整理好衣冠,怀揣着正式的国书,前往礼部主客清吏司递交文书,请求觐见……

礼部衙门外车马冷落,透着几分衙门特有的清冷。

接待他的是一位姓王的礼部主事,三十多岁模样,脸上带着惯常的、略带疏离的官僚表情。

“朝鲜使臣?所为何事?”王主事一边例行公事地询问,一边翻阅着以往的记录簿册,眉头微微蹙起:“唔……记得贵国前些时日方才来使,受册新君……怎么这么快又遣使来朝?可是有何贡物或是谢恩表文?”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耐烦,显然认为这藩邦小事频繁,扰了清静。

崔鸣海心中苦笑,面上却保持恭谨,深深一揖,用流利的官话沉痛地说道:“回禀主事大人,外臣此次前来,非为贡物谢恩,而是……而是前来报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