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 作品

第451章 御驾亲巡

“正是。”曹膺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讽笑,“青州如今是风口浪尖,亦是龙潭虎穴。陛下亲往,既是安民,更是立威。带上你们兄弟,用意有三:其一,是让你们亲历民情,体察疾苦,增长见识,其二,是让你们在危机中历练,看你们临机应变、处置实务之能。其三……”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丝玩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青州粮仓亏空的大案,账册已毁,线索将断,水深难测。陛下心中未必真想在此刻、在青州地界上,就把这惊天盖子彻底揭开,牵扯出太多不可控的势力,动摇国本。他此去,首要任务是‘定’,而非‘查’。带上你们兄弟,便是要借你们年轻气盛、急于立功之心,将查案的‘势’造得轰轰烈烈,让幕后之人自乱阵脚,同时……也给你们兄弟一个互相较量的‘舞台’。

陛下稳坐中军,看你们如何在这盘棋上落子,如何在这漩涡中周旋。查得出来,是你们本事;查不出来,或有阻力,陛下也可适时收手,将责任归于地方复杂、证据不足,保全自身威仪与朝局稳定。说到底,青州这趟浑水,陛下是去‘搅’的,而非去‘清’的。”

曹膺一番话,抽丝剥茧,直指核心,将帝王心术与朝堂博弈的复杂残酷,赤裸裸地摊开在齐瑾面前。

齐瑾听得心头微凛,方才在父皇面前得到的赞许所带来的些许兴奋瞬间冷却。他看着眼前这位看似颓废狂放,实则目光如炬、洞悉一切的舅舅,深深吸了一口气,“舅舅所言,振聋发聩。如此看来,青州之行,才真正是考验的开始。”

书房内,夕阳西下,映照着满地散乱的书籍,窗外的斜晖,仿佛也因这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变得更加深沉。

……

暮色四合,凤仪宫内的鎏金宫灯次第亮起,将暖阁映照得温馨而静谧,晏清禾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若有所思。

阿照下午来请安时,已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包括彘儿那番深得帝心的安民定心之策,以及陛下最终决定御驾亲巡青州的旨意,都细细说与她听了。

她心中早已有数,此刻更添了几分思虑。

青州……那是她自幼生长的地方,曾经世家的势力之一。虽然太后兵变后,晏家与其他几个显赫的世家一同遭受重创,势力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青州官场盘根错节,难保没有昔日的世交故旧、门生故吏仍在其中,甚至可能牵涉更深。

数百万石粮草凭空消失,绝非小打小闹,背后必然有庞大而隐秘的利益链条。她最担心的,便是这滔天巨案的幕后黑手,会与那些蛰伏的世家旧部有所牵连。若真如此,一旦彻查,不仅会牵连甚广,更可能将她晏清禾和阿照再次置于风口浪尖——陛下心中又会作何感想?

思及此,晏清禾的目光沉静如水,越是如此,她越要向陛下表明支持彻查的决心。这不仅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阿照的前程,也是为了斩断那些可能将她拖入深渊的、看不见的藤蔓。她必须与过去切割得更彻底。

脚步声由远及近,是皇帝来了。晏清禾收敛心神,起身相迎。

“陛下……”

“不必多礼,”齐越扶起她,眉宇间带着政事堂议决后的沉凝,但踏入凤仪宫的暖阁,紧绷的神经似乎也松弛了几分。

“梓潼,”二人依次入座,他开门见山,声音低沉,“青州之事,想必阿照已告知于你了,朕已决意,不日将御驾亲巡。”

晏清禾并未表现出惊讶,“是,臣妾听阿照说了,青州民变,粮仓亏空,骇人听闻,动摇国本。陛下亲往,既可安民心,定大局,更能震慑宵小,示天下以朝廷彻查到底之决心。臣妾以为,此乃上策。”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陛下,青州曾是世家盘踞之地,虽经前朝动荡有所削弱,但臣妾深知其地情复杂,此案背后,恐有旧日势力蛰伏勾连,兴风作浪。正因如此,陛下此行,更要明察秋毫,将那些蠹虫硕鼠连根拔起,还青州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也正朝廷纲纪,臣妾……全力支持陛下彻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