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孚 作品

第283章 荣华照当年 二

建安十四年注定多事,关羽绝北道效果显着,曹仁饿的受不了放弃江陵全军逃回襄阳,路上遭遇关羽穷追猛打,前去接应的李通在激战中不幸身亡。听到消息曹操唏嘘不已,李通是曹操阵营的合伙人之一,是少有的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丁冲、张绣、李通三人先后离世,仅存张燕苦哈哈的守在真定。

放下忧伤的曹操不表,刘琰日子过的也很苦闷。当时曹军驻扎在渭河南岸,刘琰原本想渡河南下赖在曹操军队里不走,赶到渭河北岸才发现渭河被封锁,渡船都集中在南岸刘琰无法渡河。等战事结束封锁解除,赶到渭河南岸曹操早就回许昌了。

刘琰想去长安投靠夏侯惇也做不到,灾民成群结队阻拦道路死活不让刘琰离开,打仗与否灾民都要吃饭,再说今年冬季怎么熬过去?战争打完当权者拍拍屁股就走,偌大一个烂摊子没有人管可不行。

刘琰想管却发现有心无力,单独一个属国运来那点完全不够开支,唐翔停止运送物资段煨也爱搭不理,几次给夏侯惇求援也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不多久史路来到黄白城,他带来梁王一行到达美稷的消息。几乎同时段煨和唐翔的救灾物资也抵达黄白城,两人的使者传来相同的话,想物资不中断就看你怎么做。

“还有脸问我的腿伤好没好!”刘琰赌气一般甩下唐翔的书信:“烧马你说,除了去美稷我还有的选吗?”

“司隶校尉应该给予帮助才是,夏侯惇怎么会置之不理呢?”史路眉头紧皱,始终思量不通夏侯惇的想法。

刘琰深吸一口气:“关中遭灾陇西可没绝收,他要保证有足够的粮食打陇西,想是趁秋收之前夏侯渊就要开打。”

“他们爱打不打,关键是灾民没您不行,就算想去美稷也无法动身啊。”史路忽然发觉失言紧忙补救:“这帮人心里就没有百姓,咱们想管也管不到他们。”

提起救灾刘琰难得轻松,经过徐庶打理一段日子,不论军队还是物资都可以说井井有条。刘琰心里拿杨修做过比较,杨修是天才型选手,拿出百分之一的天赋就能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难题。也正因为他是天才,一贯孤傲不愿意劳心费力,想要他费力去解决最后的百分之一非逼到火烧眉毛不可。

而徐庶属于秀才类型,全凭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解决所有困难。徐庶或许没有杨修聪明,但是他靠勤奋踏踏实实做事。就整体的组织能力而言徐庶还要强一些,一个人就把方方面面都安排好,刘琰和史路反倒整天没事可做。

不能说谁谁比谁优秀,要看放在什么位置,徐庶是个称职的地方牧守,事无巨细全给安排的明明白白;杨修则适合通观全局出任九卿,大方向摆明白具体事情交给能人去做。

说到底还是出身经历决定人格有区别,刘琰心中感概,抬手指点华丽的帐幕:“杨修能坦然接受,徐庶宁愿和灾民在一起。”

这顶帐篷过去是大汉丞相指挥所,是曹操特意对弄塌“宫殿”做出的补偿,除了用于军事指挥的物品之外,其他一样不少连实木地板都留下来。帐幕比毡房豪华很多,竟然还隔出独立的卧室和厕所。

史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反倒琢磨起梁王这件事,他有太多问题要问,首先一点就想不明白,没有曹操首肯段煨等人的官位如何认命下来。

史路不了解官场内情刘琰可一清二楚,曹操架空中央不假,然而丞相不是什么事都管,眼下大汉有两套行政班底,丞相霸府在邺城主要精力放在军权上。

由于历史原因皇帝在许昌没动,那一亩三分地还是尚书台做主。虽然行政命令需要请示邺城霸府,可是别忘了荀彧还是尚书台老大,许昌还有无数公卿权贵,邺城忙不过来也不用每件事都请示,至少宗正寺的人事安排不需要请示霸府。

亲王国的官员任职主要通过宗正寺安排,理论上讲宗正寺任免官职仅需要皇帝点头,公文在尚书台走个形式就可以,不需要审核盖章。

在东汉亲王国中,如果有太傅那么则由太傅兼任国相,国相管民政,中尉管军队,郎中令管理卫士,以下诸如车仆、大夫、谒者、礼乐、医工等部门和中央相差不大。亲王国职务不比地方官油水少,很多人趋之若鹜。

过去赵彦给刘琬要官,金钱开路打通宗正寺的关系,顺带刘琰也成了宗正寺的常客。刘琰对宗正寺熟门熟路,没少通过宗正寺卖官鬻爵,很容易猜到段煨当官的过程。皇帝在朝会上提一嘴想给梁国换换人,荀彧这个“忠臣”大概率连是谁都不问就会点头,之后在尚书台走个形式发出去,行文的封条都未必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