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 作品

第233章 声东击西

举子议论纷纷,他们的声音正像这个季节的蝉鸣,铺天盖地。

真金有口难辩。

至于黄判官,扯着汉子只顾着喊:“肃静!肃静!配合办案是你们的职分,我看谁敢闹事!谁再闹我就把他抓起来。”

黄判官不知,大宋士子的脊梁骨挺得直,他的威胁丝毫没用,这些士子的满腔激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任白刃亮出,恐怕也没有用了。

张择端心中反而有些气愤,他喊道:“你们自称读书人。我倒是想要问你们什么叫十年寒窗,十年寒窗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更不是为了面子。你们可知道,火神肆虐,多少人丧命火灾?如今的汴梁,难道是你们想要的汴梁?”

张择端的话,出自大宋名臣范仲淹。

范文正公是大多士子的榜样和偶像,他的话起了作用。

考生们这才安静下来。

“你们个个说,朝廷的颜面重要,实际上呢,个个虚伪至极,其实你们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朝廷还要重要。我告诉你们,你们怕笑话,我不怕笑话,我怕让罪人逍遥法外,你们可以不配合,但是纵火犯若是再次犯案,损伤人命,你们有谁能够担待?圣人说,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些书,我看你们是看到狗肚子里去了。我看看是性命最重要,还是你们的面子重要!”

这话彻底让这帮举子噤声了。

一番激动演说,张择端的心还在怦怦跳,他的眼睛也红了,似乎有泪光。

“高树朝光动,城头知乱鸣。嘈嘈不自已,重复竟何成?”张择端又喃喃道。

这诗是梅尧臣做的,真金半懂非懂,但考生们应该都是懂的。

这诗是说蝉鸣不休,日日重复,非要在这世上闹出动静。可这样的重复又有什么意义呢?

考生聒噪,像是蝉鸣。

不图改变,不知行动,仅为了自己痛快,发出牢骚。

这首诗考生们也听懂了。他们中有的人,默默低下了头。

安静之后,真金又道:“我们是为了办案,多谢诸位配合。”

搜身开始了,考生们大多还算配合。

一是要搜墨锭,二是要搜查有没有其他夹带,或者是遗留的试卷纸。

黄判官并不信任潜火军,于是开封府营兵与潜火兵分别搜查,各行其政。

因此每个人要被搜两遍,这惹得考生们有些不开心。

搜身结束后,两队士兵都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一时僵局了。

真金可以断定,纵火犯分明就在这些人里面。

可既然搜又没搜出来,真金等人便再也找不到托辞了。

考生们心高气傲,其中也不乏出身名门世家的郎君,大宋朝堂皆是重文轻武,文官节制武将,因此他们平日里也不忍耐这些官军。

人群里,很快又起了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