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说想 作品

第496章 飞速发展

卓越公司的业务在战战兢兢中铺开。那批代号为“特钢一号”的建材,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在g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建筑行业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八十年代初,物资匮乏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尤其是优质的建材,更是众多基建项目争抢的稀缺资源。计划内的指标卡得死,审批流程漫长,很多乡镇企业和急于扩建的厂矿根本排不上号。卓越公司提供的这批货,质量上乘,价格虽比计划内指标高出不少,但远比市面上零星倒卖的要便宜和稳定,而且——最关键的是——能大量供应。

沈道庆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他白天骑着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穿梭于g市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和乡镇企业之间,递上印着“卓越公司总经理”头衔的名片。他的谈判技巧在实践中飞速提升,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在政策的模糊地带游走,学会了用一些时髦的词汇如“搞活经济”、“横向联合”来包装自己的生意。

晚上,他回到公司兼住所的小房间,在昏黄的灯光下整理单据,计算利润,记录客户信息。那台老旧的珠算盘被他打得噼啪作响,陪伴他度过无数个夜晚。保险柜里的现金和汇款单逐渐增多,铁皮糖果盒也越来越沉。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分钱进账,都伴随着对风险的忧虑。

销售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一个客户在支付了一大笔定金后,突然提出要查看这批钢材的“出厂证明”和“物资调拨单”。沈道庆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哪里拿得出这些正规手续?他只好硬着头皮,一边拖延,说手续在总公司,需要时间调取;一边紧急联系牧青凡。

电话里,牧青凡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只是淡淡地说:“知道了,我来处理。”第二天,那个客户竟然主动打来电话,语气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绝口不提手续的事,只是催促尽快发货。沈道庆松了一口气,后背却惊出一身冷汗。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牧青凡手中权力的魔力,既感到安心,更感到一种受制于人的恐惧。

还有一次,货物在运往临近C市的途中,被当地交通检查站以“超载”为由扣下了。司机偷偷打电话回来报信,语气惊慌。又是牧青凡出面,也不知道他动用了什么关系,几天后,货车竟然被放行了,只是象征性地交了一点罚款。

随着销售网络铺开,单靠s市那个老司机已经不够用了。沈道庆不得不开始组建自己的运输队。他极其谨慎,招聘的司机多是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签下简单的雇佣合同,付给比市面稍高的工资,但绝不让他们知道货物的具体来源和最终售价。装卸货都安排在夜晚或偏僻的仓库。他就像一只谨慎的蜘蛛,小心翼翼地编织着自己的销售网络,同时极力掩盖着网络中心的秘密。

g市的销售占据了总量的八成,剩下的两成,则试探性地销往了C市。C市是内陆省会,改革步伐稍慢,但需求同样巨大。负责C市渠道拓展的,主要是江峰。沈道庆乐得让他去折腾,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想看看江峰到底有多大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