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3278章
传送门闭合的那一瞬,风声像被折叠进一页纸。吴雪站在雁门城的石板路口,鼻端先撞上的不是异域的陌生,反倒是热腾腾的油葱香、桂花酒的清甜、雨后石灰的潮意像旧时人间,只是更整饬、更有章法。他很快发现,这片被称为“夏朝”的大地,讲究一种可度量的秩序。最直观的,是他们对疆域的十进制划分:十县为一府,十府为一省,十省为一疆。城门口的地图牌绘着格状的山河。每十格有一个重墨的分界,府衙、巡抚衙门、省督治所、以及各疆的总督府都以不同形状的铜钉标示。问路时,小贩会利落地说:“咱雁门府下十县,我这摊在第三县的第七市,过了两市就是府学。”数字成了方向,秩序落在脚下。
街市两旁,多是青砖小二层,飞檐起角,窗格细密,门额匾额以行楷或小篆题名。行人衣着颇具明式风格:男子大襟长衫、马面裙裤,腰系革带,挂印囊、计数签;女子短褙子配襦裙,发间不奢华,常见竹簪、骨簪,偶有玉蝶点缀。口音贴近普通话,句尾带一丝圆润,不作酸腐古腔。买卖讨价,一句“哥儿”“姐姐”,亲切而干净。
度量衡也见讲究。街角“公衡所”悬木牌:一斗十升、一尺十寸、一金十铢;旁边设“公秤日”,买卖双方可持货到所复秤,写回执。吴雪看得出,这套十进制的“日用法度”在庶民层面运行得很顺滑。
帝都禁城之外,是一圈又一圈的官署廊道。夏廷的骨架与明清相似,却更偏向职能化与流程化。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以“籍账”而非“名帖”为纲,凡任免调迁,皆有“十日复核”;户部账册上不只记税,还记“劳役折解”,以工代赋有固定换算;礼部兼掌科举与祭祀,另设“典学清吏司”,对学官巡检;兵部下设“边军五营局”,按疆域设联络使;刑部与三法司交错,强调“刑名度”,以十级量刑表为准;工部不仅兴作,还总管器作与河工,图纸入档,刻铜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