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2862章
后世史学家是这么分析的: 天下大乱,诸国混战,数百万军队鏖战数年,城池倾覆,百姓流离。表面看似偶发的政治事件,实则是长年积累的社会矛盾、制度弊病与生产关系崩解的必然结果。历史,并非由“天命”推动,也非君主一念所能主导。唯物史观指出,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无法适配现存政治结构所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
自纪元王朝确立以来,天下数十年无大战,各国因和平积累了大量冗官与僵化的财政体制。尤其纪元王朝本身,其官制重文轻武,虽自称“文德治国”,然实则由大量依赖土地税与商税的“中轴财政”支撑。面对愈加复杂的社会分工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其财政体制却仍沿袭传统田赋与盐铁垄断方式。
财政冗赘之下,地方割据之势迅速显现。屯田兵团、藩镇军阀、矿山自治集团等半官半民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浮现。西山军即是其中一例,其原为纪元王朝南方边防军之一,因多年缺饷,被迫以自筹军费方式生存,最终演化为独立的军事经济体——既征粮、又征税、亦从事贸易、生产武器。
当朝廷派巡抚试图“回收地方财政”时,实际上已经触碰这些军政组织的生存根基。西山军兵变,表面是军事行动,实质是对中央财政压迫下“生存权”的反击。其他如水城屯田兵团、丹水盐铁盟等,也都在财政重负下自行扩张武装力量,成为政局不稳的导火索。
过去二十年内,五国中的三国经历过严重的蝗灾与旱灾。自然灾害打击下,土地集中加剧,大量小农失地。元朝、齐国、民国尤其严重。统计资料显示,在“赤岭之灾”后,元朝一地约40的耕地归于不足千名地主之手,大量流民被迫外出谋生,成为“佃户”或“雇农”,亦有者沦为军工劳工与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