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2章(第2页)

尤其在东疆与中原交界的落渊州、寒岭州等地,农民揭竿而起,打出“人不修仙,修个温饱”的旗号,与尼伯龙根军合流,组成“义民军”与“新命营”,自建地政机关,废除灵石税与宗门贡举制。

这些区域在之后三十年间逐渐形成以“集体灵田制”“工农法团制”为核心的新型社会制度,并通过尼伯龙根大祭司团协助下,建立了基本的教育、医疗、军备分工体系,形成与传统“浩然文明”对立的另一极。

这场大规模的社会重构,不可单纯视为“妖魔控制”,而是一次下层阶级反抗上层剥削、并试图自我治理的历史试验。

东叔闲之死,被视为“思想长城”的崩塌。

在三教百家共治之下,东叔闲长期作为中立智者,兼通儒、道、墨、佛,主持“奇葩哲学大会”,实为意识形态的中枢调和机制。其生前提出“思想自治”“三教合规”“以辩会政”等主张,曾一度缓和各派对抗,延缓体制崩坏。

然而,当战争全面爆发时,东叔闲在苍玄神宗尚未来得及布道,便陷身前线而亡,其“思想中枢功能”就此断裂。继任者未能继承其学术公信力,三教立刻陷入自保与相互攻击的泥潭之中。

儒家以“天命终结”视神龙大侠为亡国之贼;道家分裂为“归寂派”与“变道派”,各自封山;佛门大德多入西土避世,密宗则试图与魔族调和,反招中原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