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和珅:造反有理!
清朝,乾隆末年。
江南,青帮为和珅安排的屋内。
红烛摇曳,罗帐低垂,玉体横陈。
曼妙玉体的主人,将雪白的脸颊轻轻贴在和珅胸膛。
和中堂手指漫不经心地缠绕着怀中人儿如瀑的青丝,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冷笑:“论起焚书毁史,灭我华夏文脉,谁又能比得上那群建奴?”
和珅怀中的娇躯猛地一颤,温软的身子瞬间绷紧。
建奴?他竟敢如此称呼大清?
和珅清晰地感受到了她的惊惧,却浑不在意,自顾自地往下说,声音带着一种刻骨的讥讽。
“为修四库全书,建奴酋首下旨命天下士绅献书。”
“那会儿,文字狱的血腥味还没散尽呢,谁不怕?”
“皇城里有个汉八旗的老家伙,嚷嚷着富贵险中求,竟去掘了自家祖坟,把祖上在崇祯爷那会儿埋下的百卷古书刨了出来,献了上去。”
“嘿,巧了,那时酋首正琢磨着清理汉八旗,这老东西本在名单上,就因献书这一手,非但保住了旗籍,还得了个满姓,抬了旗,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上三旗的贵人!”
“这下可好,天下士绅都以为酋首是在学商鞅君徙木立信,收买人心呢。”
和珅嗤笑一声,眼中寒光闪烁,“一个个争先恐后,连赵宋、李唐传下来的孤本珍卷都当宝贝似的捧了上去,结果呢?”
“酋首翻看献书,看到一本前明古籍上写着:关外部族,渔猎为生。男子成年始蓄一辫,此后每猎一猛兽,便多蓄一小辫。辫多者为勇士,唯有一辫者,懦夫也,逐出部落!”
女子心头再震!这则近来在江南悄然流传的谣言,源头竟在此处!是眼前这位和大人所作?
“酋首大怒,将献书之人全家抄斩,接着便下令严查所有献书,但凡有诽谤建奴、怀念前明的,统统焚毁!献书之人,轻则流放,重则人头落地!”
“连带着记载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书籍也遭了殃,胡服改异服,胡人变国人,掩耳盗铃,可笑至极!”
和珅扳着手指,如数家珍,字字诛心:“《四库全书》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种,全书七万九千卷、三万六千册,七亿八千四百五十六字。”
“成书之日,酋首自诩为‘盛世之光’,吹嘘什么亘古未有,远超《永乐大典》,是华夏数千年文脉集大成者。”
“呸!”
和珅啐了一口,语气转为彻骨的恨意,“可被他焚毁的书卷,何止万计!历朝历代毁书灭史,无人能及他乾隆一人!”
“建奴窃据我中华神器,断我华夏文脉,此恨滔天!食其肉、寝其皮、绝其种,亦难消我心头之恨!”
怀中的女子终于忍不住,声音带着惊惶的颤抖:“我大清皇帝,自入关以来,励精图治、宽仁为政,康乾盛世更是远迈三代。”
“老爷,慎言啊,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哈哈哈!”
和珅猛地爆发出一阵狂笑,笑得眼泪都迸了出来,胸膛剧烈起伏。
“小娘子,你告诉我,辽东屠戮数百万汉人,尸山血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血案!累累白骨,血流漂杵!把四川杀得千里无人烟,却把罪孽都推给张献忠!这就是你大清的宽仁为政?”
“你所谓的励精图治是指天幕所说的割地赔款、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吗?”
“康乾盛世,哈哈,原来‘吃糠喝稀’便是盛世啊。”
“若非酋首雍正抬了一手,他建奴早应了‘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谶语,灰飞烟灭了!”
女子吓得魂飞魄散,冰凉的手指紧紧抓住和珅的衣袖,声音细若蚊呐,带着哭腔:“老爷!求您别说了……小心隔墙有耳啊!”
仅一墙之隔的幽暗密室内。
一张乌木桌案上,笔墨纸砚齐备。
两名青帮弟子正凝神运笔,飞速誊录着隔壁传来的每一个字。
墙壁被巧妙地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扩音陶盘,将对面床榻间的私密对话清晰地传导过来,字字入耳。
张九佬听着那女子带着哭腔的劝阻,气得一巴掌拍在桌上,墨汁四溅:“这贱婢,装的还挺像,居然还敢提醒和珅,当真不知死活!”
一旁的李十八嗤笑一声,歪着头看他:“怎么?心疼了?还是想收拾她?”
张九佬脸色一僵,强作镇定地哼道:“哼!老子……老子不屑与女流之辈计较!”
李十八拍腿大笑,毫不留情地戳穿,“怕就怕嘛,装什么大尾巴狼!不丢人!”
二人名字就透着出身——汉阳府黄陂县。
那地方自古穷困,明末清初,无田少地的汉子们涌向汉口码头讨生活,三教九流汇聚,催生了“九佬十八匠”的江湖行当。
九佬指: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这九个行当。
十八匠乃是泛指,远远不止十八,其中包括:金、银、铜、铁、锡、木、雕,画,弹、篾、瓦、垒、鼓、椅、伞、漆、皮。
此外还有织布匠、绒匠、染布匠、弹花匠、铸造匠、磨剪铲刀匠、窑匠等等。
其中木匠又分长木匠,即建房;方木匠,即打家具;圆木匠,即做围桶、脚盆;也称为箍匠;还有锯匠,即锯木板,也称界匠。
因为从事这些行当的人多出自黄陂,后来还有了“无陂不成镇”的说法。
张九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哪是怕那女子本身?
他是怕她背后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教门!
青帮不过是欺行霸市,白莲教顶天也就是煽动造反。
可那女子的教派,不仅造反是男女老幼齐上阵,如同蝗虫过境,更可怕的是他们那邪异的教义:杀人越多,功德越高!
他刚想反驳李十八的嘲笑,隔壁和珅那慢悠悠、带着穿透力的声音再次清晰地传了过来:“隔墙有耳?呵呵……”
和珅的声音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嘲弄,“若是隔墙无耳,爷今儿个这番掏心窝子的话,还懒得说呢!”
密室中的两人同时一愣。
张九佬:“……”
李十八差点骂出声:你他娘的知道?知道刚才还嗯嗯啊啊磨叽半天?听得老子火气都上来了,直想冲去怡红楼找小翠泄火!
和珅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他们错愕的表情,声音带着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爷不说这番掏心窝子的话,他们怎会相信,爷是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
“密室里的小哥儿们,研好墨,铺好纸,提稳笔!把你家刘爷接下来这番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将来你们统一思想、煽动百姓的时候,管保用得上!”
密室中。
张九佬一脸懵逼,低声问:“和珅……不是姓和吗?怎么自称刘爷?”
李十八摸着下巴,自以为聪明地推测:“嗨,他大名叫钮钴禄·和珅!姓钮钴禄!译成汉话……嗯,大概是‘牛’的意思?所以叫牛爷?”
和珅:牛你大爷!爷姓刘!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刘!
清了清嗓子,和珅声音陡然变得洪亮而富有煽动力,如同在训话,却又字字句句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