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与人亲 作品

第495章 张幼于:明日砸场子。(第2页)

“还请张郎赐教。”

“有事张郎,无事老先生,何故前倨后恭?”

“奴家十八岁跟了你,一直为你守身如玉。”赵姬眼波流转,那点嗔怒早已化作了眼底一泓春水。

她莲步轻移,悄然贴近了张幼于身侧。

罗袖下温软的柔荑,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轻盈力道,自然而然、却又无比熟稔地穿张幼于微屈的手臂弯。

赵姬动作行云流水,带着秦淮女儿特有的旖旎风韵,仿佛只是理了理被风吹的鬓发那般寻常。

张幼于只觉臂弯一沉,并非重量,而是一种温香软玉骤然填满空虚的踏实感。

那隔着衣料传递过来的、属于年轻生命的蓬勃温热,像一小簇无声的火苗,熨帖着他微凉的臂侧。

他下意识地绷紧了臂弯的肌肉,并非抗拒,而是为了更稳地承托住这份突如其来的、带着体温的依恋。

“可知前七子与后七子?”

“奴家自是知晓,复古派的名人。”

明朝文学有个流派,名叫复古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等七人称前七子。

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等七人称后七子。

后来,还有后五子、广五子、新五子。

王稚登,是苏州文坛盟主。

而复古派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如今被尊称为天下文坛盟主。

文会由天下盟主召开,苏州盟主协助,评选新五子。

此前已经选过三届,这是第四届了。

就像娱乐圈的四小花旦一样,每一届都不一样。

“可这和砸场子有何关系?”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张幼于念叨了一句复古派的理念,嘿嘿一笑,“他们文风追求复古,却忘了古人是如何有的文风。”

“孔夫子挎腰刀——能文能武,是一句民间俗语,却也是真知灼见。”

“孔子身高两米,行走天下。”

“秦汉士人,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

“即便是那被嘲讽的司马相如,也使得一手好棍法。”

“唐朝文人,更是出将入相。”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仙李太白,使得一手好剑法,世称青莲剑仙。”

“号称孤篇压盛唐的《春江花月夜》,他的作者张若虚,乃是雍州兵曹,武皇登基、神龙政变……”

张幼于突然停下,思索片刻,转而又说起另外一人,“《登高》,古今七律第一,写这首诗的是杜子美。”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被困城中半年,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如今,《春秋花月夜》被称为孤篇压盛唐,好像是个常识。

但这种说法究竟出自何处?

有的人会说出自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一文。

原文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还有人会说是清末学者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评价《春江花月夜》,强调其艺术独特性。

而“孤篇压全唐”的表述,实为后人提炼的夸张修辞。

但其实都不对。

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几乎无人所重。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

真正把这首诗捧神坛的就是复古派胡应麟。

他是复古派的末五子。

他以王世贞《艺苑卮言》为蓝本写了一本《诗薮》。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盛唐,《登高》古今七律第一,皆出自此。

虽然这本书成书于万历十八年,如今还没完书。

但胡应麟的理论早已被人熟知。

各种文会上,他不止一次提出这种理念。

文会,就是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闲聊。

白话叫吹牛皮。

川蜀方言叫摆龙门阵。

文会想要出头,就要写一首好诗词。

但好诗词那是那么容易就能有的呢?

所以就要另辟蹊径,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一鸣惊人。

当然,鄙人并没有否认两部作品的优秀,只是简述一下源头出自何处。

提观点,得有理有节有据。

没有理论支持,旁人只会笑你想出风头想疯了。

有理论,那你就是最靓的仔。

好比男人聚在一起,都会聊政治。

你说一战如何、二战如何,夷洲如何如何,靠着臆想,那是吹牛皮。

但你若是像“听风的蚕”一样,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能把所有事情讲清楚,合理推演,那你就能拥有两千万粉丝。

“如今天子要清除女直,他们也该学汉唐古人,马上觅封侯,去建州三卫效力,好好体会一下古人如何写出边塞诗、战场诗。”

女直,即女真。

赵姬不敢苟同,用着可怜的眼神望着张幼于,张郎当真是疯久了,失了智。

胸脯二两肉隔着衣服在他手臂摩擦,委婉的劝道:“张郎,李太白、杜子美、张若虚等人,他们文人身份大过政治身份。”

“李太白未曾治理一方,也未曾领兵作战。”

“杜子美也一样。”

“至于张若虚,神龙政变之事,只是野史记录,说出来恐惹人发笑。”

“张郎要提,不如提颜鲁公。”

颜鲁公,即颜真卿。

“明日文会,任他们闹去,我与张郎同游苏州河,如何?”

张幼于行为浪荡,被人称为疯子,但他不是真疯,也不是傻子,自然听明白了赵姬的潜台词。

光凭这个,是砸不了场子的。

会被他们强制禁言,送出文会大门。

“可知汉使?我就是去找茬的,只要他们敢接茬,嘿嘿……”

“郎君,汉使后面有大军。”

“我自然也有,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蒲桃社的袁家兄弟,还有复古派内部想要改革的人都会帮我。”

蒲桃社,即公安派前身。

张幼于拍着可人儿的手,“让他们帮我扬名,他们是万万不愿的。”

“但给王元美、王百谷找点霉头,看看二人的乐子,他们会自备干粮。”

“江南皆知我是疯士,他们不方便说的话,我无所顾忌。”

“我起个头,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搅黄文会。”

“内部的改革派,怎么会帮你……”赵姬疑惑不解,改革又不是革命,把自家摊子砸了算怎么回事?

“王元美身体不好,但下一任文坛盟主的位置还没定下来。”

这么一解释,赵姬懂了。

“而且我还有杀手锏。”

“可知金瓶梅?”

“我至少有十条理论能证明金瓶梅的作者是王元美。”

赵姬微微侧首,将半张芙蓉面隐在张幼于肩头,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又清晰地落在他耳畔:“那……明日文会,奴家这‘名’,可就全仰仗张郎的‘腕力’了。”

语气里,是毫不掩饰的依赖与小小的狡黠。

砸复古派场子,还成功砸了。

自己的名声肯定会随着张郎,传遍大江南北。

赵姬甚至在思考,明日要不要穿一身劲装,背一把剑,立个侠女人设。

到时候,传出来就是赵姬持剑护张郎。

具体有没有和复古派打起来,又有没有保护张郎?

我都穿着劲装,背着剑,陪着张郎出入,上面的问题还重要吗?

张郎会为我写诗,其他人也不会揭穿。

完美。

拉着张幼于的手,赵姬就要去买劲装、宝剑。

张幼于稍有些不情愿,你立侠女人设,我不成压寨夫人了?

赵姬小声耳语道:“今晚,为郎君舞剑。”

好像从古至今,男人对spy的诱惑,都无法抵抗。

“买!买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