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940章(第2页)
“看!那小猪胖得没脖子!真逗!”
“这朵花配色大胆!好看!”
“阿吉做的这个……像不像个刺猬?”
“巧手墙”成了万福村一景。它无声地告诉所有人:万福村的东西,不仅能买,还能玩,能分享乐趣。
消息传回各地。买了套装的人,更有动力做,更想寄作品去“上墙”。没买的人,看到墙上那些或精美或笨拙的作品,心痒难耐,也想试试。手作套装的销量又涨一截。
区域总经销们尝到甜头,主动要求:“季村长,能不能多做几种图纸?老做苹果小狗,有点腻。”
“对!出点新花样!房子啊,小船啊,复杂点的!”
季如歌点头。她画出新图纸:小房子、帆船、小树、带翅膀的心、生肖动物……
步骤依然清晰,但造型更丰富。
工坊赶制新图纸,加入套装。新一轮销售热潮掀起。
老童生看着账本,手指发颤:“成品利润高。”
“套装量大,利润更高!”
“授权抽成,细水长流。”
“净利……库房银子又堆满了!”
季如歌拿起一个边塞孩子寄来的、戳得像个球的“小马”,羊毛粗糙,造型滑稽。她把它也挂上“巧手墙”。
怀里的小方块隔着衣物,稳定温热。
这点温热,驱动着戳刺的针尖,也点燃了天南地北的手作热情,更化作了“巧手墙”上的千姿百态,将北境的碎毛与创意,编织成跨越地域的参与、分享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