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七章 启发
南褚说的没错,有了可以投入实战的飞天热气球以后,只要找到了的确粮草仓储的位置,放火烧掉它们并不是难事。 事实上,先前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杨振,得到南褚的提醒后,既颇受“启发”,又暗自有点懊悔。
当然,让他略感懊悔的,并不是事先没有想到放火烧城这一点,而是没有事先安排研究和准备那种专用的爆燃炸弹。
现在飞行队使用的二三十斤重的万人敌,虽然也是为飞行队“空袭”特制的所谓高爆专用弹,但是其中装填的大颗粒黑火药,也只是更加了一些造价昂贵的硝石的比例,与杨振麾下人马使用的其他火器类颗粒黑火药,并无多大实质性的差别。
而方才南褚所说的话,不知为何令杨振突然想到了燃烧弹,杨振虽然知道现阶段他做不出后世那种威力巨大的燃烧弹,但他大概知道有一种方便易得的替代品。
那就是在现有黑火药制作工艺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砂糖,以强化其爆炸和燃烧的性能与威力。
这种方便易得“炸药”替代品,虽然不太适合作为火枪和火炮的发射药使用,但是用它来制作费用开花弹内装填的用药,尤其是需要高爆高燃性能的飞行队轰炸专用弹,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了,说它方便易得,绝不是说它便宜。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无论东西方,白砂糖仍然是比较奢侈的紧俏货。
杨振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安排专人去搞实验或者生产,但他可以通过采购获得,而且有现成的渠道。
如果几个月前他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这一次飞行队的首次空袭作战就能用上由掺了白砂糖的颗粒黑火药精心制作的高爆专用弹了。
真要这样,其爆炸燃烧的威力,肯定要高出现在一大截。
然而心中的懊恼归懊恼,这件事只能留待此战过后再说了。
不过,令杨振欣慰的是,蔡永芳他们的飞行队并没有让杨振费二遍事。
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午后的“轰炸”,已经基本达成了杨振预料之外的效果。
六架飞天热气球对辽阳城的“空袭”,除了给大南门瓮城附近和大西门瓮城附近的清虏守军造成大量杀伤之外,还在辽阳城内多处造成了严重的火情。
其中对辽阳城内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恰恰正是被风吹离了既定航向的蔡永芳那架热气球。
虽然他没有能够按照既定计划抵达大西门瓮城上空,但其在辽阳旗仓、总管府、王爷府上方投下的多枚“高爆”万人敌,造成了连片的火情。
当天下午未时左右,飞临大西门瓮城上方的五架热气球,在分别投掷完了最后一颗万人敌后,顺利完成任务,在城西大营将士们的欢呼声中,飞过城头,顺风往西飘飞了四五里地,稳稳落在了城西大营附近的旷野上。
无一人损失,也无一架热气球受损。
与此相应的是,稍后,大约未时两刻左右,蔡永芳在上面的那架热气球也在投完了弹后,顺利越过辽阳城的北门,飘飞到了祖克勇他们的大营附近,安全落地。
祖克勇带着金海东路团营新编人马,几乎全程目睹了蔡永芳所在的那架飞天热气球在北门清虏守军头顶投放炸弹,然后飘飞三里多地,缓缓降落到他们营地附近的过程。
尽管祖克勇早知道飞行队的存在,也见识过飞行队的升降实验,可是当真正的实战过程,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仍旧大为震撼。
至于其部下的其他人,尤其是那些或主动或者被迫投降过来的新编人马,亲眼目睹了蔡永芳他们的“神兵天降”,更是个个瞠目结舌,惊骇莫名。
不论是出身察哈尔的蒙古兵,还是那些怀揣各种目的跟着投降的其他部落兵,绝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迷信。
在他们眼里,所有理解不了或者难以理解的东西,一概都会习惯性的归给满天神佛,或者各种怪力乱神。
甚至包括“狐黄白柳灰”,都能被当成“大仙”供奉。
狐,是狐狸,被尊称为狐仙,有的地方称它为胡大爷。
黄,是黄鼠狼,被尊称为黄仙,有的称它为黄二爷。
白,是刺猬,被尊称为白仙,很多地方称它为白老太太。
柳,是蛇,被尊称为柳仙,有些地方称为柳三先生。
灰,是耗子,也就是老鼠,被尊称为灰仙,有的地方称它为灰四爷。
还有的许多开化的和未开化的女真部落,把乌鸦也当成神灵来供奉。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依然是停留在极其原始混沌的泛神论状态,对一切理解不了的或者稍微费点脑子的事情,都一概归因于神灵。
如今遇上了飞行对的“飞天”,更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除了归因于漫天神佛和各种神灵之外,他们找不到别的可以理解的途径。
于是,当蔡永芳熄灭吊篮里的火炉,在营地附近安全降落,然后带着搭档的掷弹手翻身从吊篮里出来,笑着走向前来迎接他的祖克勇时,祖克勇身后大营里的许多察哈尔和女真部落出身的新编人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一边惊恐万状的叩拜在地,一边操着本部落的各种土语念念有辞,引得旁边的许多金海东路团营老兵们纷纷侧目而视。 祖克勇、葛朝忠他们这种人的老部下,多数都是关外汉人出身,也有一些是关内来的屯户,虽然也有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飞天热气球,可是他们多数都见过孔明灯或者类似的东西。
固然有不少人一开始看到眼前景象的时候也是大受震撼,但是却不至于把蔡永芳和那个掷弹兵,以及他们身后的超大号孔明灯,真当成神仙下凡,来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