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七章 启发(第2页)
或许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吧。
但是不管怎么样,征东将军行营飞行队的这次直接空袭作战,所取得的一个重要的额外战果,就是一下镇住了那些怀着各种动机或被动或主动投降过来的蒙古和女真部落兵。
既然连满天的神佛,连长生天,都已经站在了金海镇明军那边,——这可是他们亲眼目睹,亲眼所见,他们还有什么可挣扎和反抗的呢?
永远站在胜利者的一方,这个选择肯定是错不了的。
至于飞行队这次直接空袭作战所取得的另外一个重大额外战果,当然就是在城内东南边引发的大火了。
这场大火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被扑灭,虽然没有延烧到城内其他地方,但却将最先起火的辽阳旗仓,以及驻防八旗总管府、阿济格下榻的王爷府,大部分烧成了焦黑的废墟。
阿济格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生,又气又急,面对姗姗来迟的扑救队伍,一再跳脚大骂,就差拔刀砍人了,但是他却无法真正归咎于任何个人。
虽然在接到有人向他报告“旗仓”起火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下令调人赶去扑救,甚至为了扑灭“旗仓”的大火,断然放弃了他自己下榻的王爷府,带着一批亲随护军赶了过去。
可是他要调动的多路人马,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牵制,谁也不敢弃守自己的防线,顶着临阵脱逃的杀头罪名派出主力前往“旗仓”附近扑火。
因为阿济格派人传令调兵灭火的时候,张天宝的手下张景崧正在南门瓮城附近的一段城墙下连续实施爆破。
虽然张景崧他们连续爆破的结果,只是导致该处城墙的外层包砖大面积脱落,并未能够如期炸塌那一段城墙,但是却给刚刚返回城头惊魂未定的南门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
这也使得他们在手忙脚乱地“打退了”张景崧率领的那小三百人的敢死队之后,根本不敢轻易离开城头。
同样,当阿济格调兵救火的命令,传到守在大西门瓮城附近的萨穆什喀和孔有德面前的时候,他们头顶上正遭受着金海镇飞行队的“轰炸”,而明军城西大营派出的几支“掘进队”,已经将预备攻城的壕沟挖到了西门外的护城河附近。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不论是萨穆什喀还是孔有德,都选择了全力坚守西城,谁也不敢轻易分兵。
至于驻防东门和北门的清虏,倒是分了人马赶赴“旗仓”附近救火,但是此刻火势已经起来。
而且他们分兵赶来的救火人数有限,同时又不敢打开城门从护城河就近取水灭火,最后只能是冲进尚未起火的一些库房内往外抢救东西。
而在各种物资之中,成箱的银子自然成为了首选。
一千两银锭一箱,整整两千箱,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阿济格怎么可能会不紧张不上心?
他这一次亲自前来辽阳城,固然有以和硕亲王之尊坐镇守城,以示辽阳城地位极其重要,以便激励驻防八旗士气的考虑,但是确保辽阳城内的这一大笔银子如数运回盛京,也是多尔衮交给他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是他刚到辽阳城的第二天就败了一场,紧接着又被四面包围,还没有抽出手来处置这笔银子罢了。
其实,他也知道,真要是长时间被围在辽阳城内的话,“旗仓”内的粮食比银子可能更重要。
但是事到临头,他还是选择了先搬银子。
一者,杨振之前的全线后撤,给了他一种“金海镇明军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二者,他实在无法眼睁睁的看着这笔银子被大火吞没。
虽然说真金不怕火炼,可是一旦经过一场大火,结果会怎样,可就说不清楚了。
如果现在还是黄台吉做主的时候,阿济格肯定不在乎,甚至会趁此机会上下其手,但是现在可是多尔衮做主的时候,有所损失可是自家的。
虽然他跟多尔衮也有一些龃龉,远不如多尔衮与多铎在世时亲近,可他和多尔衮终究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多尔衮又没有亲生的子嗣,虽说眼下立了福临为嗣子,但这是被迫的,是权宜之计。
包括多尔衮以前有过过继多铎儿子为嗣子的念头,也已经基本打消了。
毕竟多铎已经死了几年了,时过境迁,现在又根本帮不到多尔衮什么。
与此相应的是,多尔衮在登基前后曾多次暗示过阿济格,如果其本人始终没有嫡亲的子嗣,那么将来更希望从阿济格的嫡子之中选一个做嗣子。
虽然这件事情,随着多尔衮与哲哲、大玉儿等后宫,以及两黄旗的诸多大臣,达成了妥协,并立福临为嗣子而被淡化了,但阿济格却记在了心里。
事实上,他和多尔衮都清楚,在经历了夺位之争以后,一旦将来福临继承大统,登上皇位,他们自己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如此一来,只要多尔衮自己没有亲生的子嗣,那么于公于私,他阿济格的子嗣就是不二的选择。
不论是过继过去,还是直接继位,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大清的皇位都会传到他阿济格的子孙身上。
所以,对阿济格来说,现在大清国的江山不是别人的,至少有一半是自己的。
也就是说,如今的他不仅不会像以前在黄台吉时期那样,想方设法侵吞公仓钱粮,甚至贪墨公中银子。
相反,他还要防着别人借机侵吞或者贪墨,免得盛京城里有人在多尔衮面前给他下绊子,离间他和多尔衮的关系。
就这样,大量的人力被投入到了保护和搬运那多达两千箱的银子上面了,至于其他的粮草物资,则被烧了个七七八八。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大明新命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