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诗

太皇太后听太后这个话,那就是怨的,就是恨的。

“这么多年来,你在宫里做的那些事情,哀家可有找过你?琪琪格,人要知足。”太皇太后不是不知道,她一直在背后怂恿博尔济吉特氏回蒙古去。

也不是不知道太皇太后的那些小动作。

她总是不说,然后又希望她能够知道,这么多年来,太皇太后自认自己对太后已经够宽容了。

太后对此一言不发,有什么好说的,太皇太后只会觉得自己对她有多好。

好的话,能将她软禁在宁寿宫十几年,如今还是因为她年纪大了,太皇太后才放她出来。

太后很配合,太皇太后问什么她都回答,让她去跪佛堂,她二话不说就去了。

太皇太后最后怒骂:“滚!滚回去!”太后就是要跟她作对。

苏麻喇姑刚刚甚至不敢来劝太皇太后,等到太后出去后,她才进来,看着太皇太后摔了茶杯,心里叹气。

“老祖宗,厨房里做了燕窝粥,您要用一点吗?”她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太皇太后在这个事情上的固执,超越了她的想象。

贵妃其实看着,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皇上看重她,就会让太皇太后代入到当年,先帝看重董鄂氏,跟太皇太后闹翻的那个时候。

其实她们并没任何关联。

甚至贵妃根本就没有董鄂氏的心机跟手段。

原本太皇太后也是觉得没有什么大事,可后来知道那一切都是懿靖大贵妃策划的后,老祖宗跟先帝说了无数次,先帝都说是太皇太后自己的臆想。

为的就是破坏他跟董鄂氏的感情。

又说太皇太后当年牝鸡司晨,最后母子二人因为政见不和,闹得反目成仇。

“不用。”太皇太后只是有些失落,琪琪格显然是还在因为当年的事情,怨恨她。

-

佟嘉莹不知道太皇太后跟太后的事情详细,但太后被叫去太皇太后院子的事情,她还是知道。

只是她在康熙的院子里,太子今日非常的高兴,他正在眉飞色舞的说着自己招待宗室那些小阿哥的经过。

今日来的没有任何的大臣的孩子。

“你有喜欢的吗?”康熙问太子。

太子想了一下,掰着手指头数了好几个,“阿玛,我都很喜欢,日后我能再请他们进来吃饭吗?”太子从没有过这么多的同龄的小伙伴。

这次一下来了十几个,都是跟他差不了三岁的孩子。他非常的高兴。

康熙:“可以,日后你想要请谁进来,提前说了安排就可以。”他本意就是要给太子培养自己的人,从小就开始。

他已经开始给太子寻找伴读了,这个年纪、还有脾气性格,家世这些,都在康熙的考虑范围里。

太子不知道这个事情,他就是觉得跟同龄的小伙伴玩,他很快乐。

“阿玛,哥哥弟弟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太子又想起自己是有哥哥弟弟的,他们这一次也没有回来。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跟这些人一样的有趣好玩。

太子提及到康熙其他的儿子,康熙有一瞬间的沉默,“他们到读书的年纪,就回来了。”他并不想现在有孩子在宫里,分散掉对太子的关注。

且养在宫外的孩子,也确实都活得很好。

宫里夭折的孩子太多。

康熙也不知道自己是信这个,还是不信这个。

佟嘉莹在一旁剥着石榴,她不是很想要参与这个聊天,太过于家常的聊天,通常会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好在康熙这个时候也没有强迫,跟太子说了一会后,太子毕竟是小孩,今日忙碌了一个下午,现在已经困了。

奶娘将太子抱下去后,康熙关心的问道:“以前都是这样吗?”

康熙说的是佟夫人,难怪表妹总说,自己不想见她额娘。

原来是害怕。

还有贬低。

佟嘉莹点点头,咬着唇,似乎是不想说佟夫人的坏话,又笑笑,做成一个无事人一样,“表哥,今日中秋,咱们赏月,不说这些。”

自己告状,那个折扣就要打掉至少一半。

康熙既然已经从史姑姑那里知道了,她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走吧。”康熙站起来,又伸手去牵佟嘉莹的手,他以为是佟嘉莹不想提及自己的伤心事,才要转移话题的。

想着佟夫人说的那些话,句句都是在贬低表妹不说,还每一句话都是意有所指。

表妹说要做心里建设才敢见她额娘,原来真的没有夸张。

康熙在南苑找了一个二层的小楼,推开窗户,明月泄流一地银光,佟嘉莹让人找了两个琉璃杯来。

又让人去取了葡萄酒来。

“表哥,葡萄美酒夜光杯。”佟嘉莹歪着头,摇摇杯子,弯月一般的眼睛里,有一点化不开的忧愁。

康熙没有拆穿,他坐下,拿着酒壶,给佟嘉莹倒了一杯,表妹是想要借酒消愁。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康熙念完,夜风中恰巧传来清甜的桂花香气。

佟嘉莹知道康熙在念诗,但是她没有听过这一首,要是念个李白、苏轼的,她说不定还能接上一句半句的。

康熙念的诗实在太小众了,她一次都没有听过。也许是古诗实在太多了,她那点微薄的存量,实在不好意思出来献丑。

“表哥,我只记得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应景的诗还是要背两句的,要不她这一段时间展示给康熙的自己喜欢读书的形象,那不就又倒了一半。

康熙以为佟嘉莹这一句话,是在借着机会说她想要长久。“你如今比以前略有文气了。”

表妹读书之后,明事理很多。

佟嘉莹嘻嘻的笑了两声,又干掉了一杯酒,她有点想念自己的家人了,她的妈妈爸爸,奶奶爷爷他们,还有也祝福原主,已经去往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

“都是表哥选的书好。”康熙送了她不少的书,就是大多数诗歌、地理游记这些。

当然送了晦涩的古籍来,她现在的这个水平也看不懂,还是从见到那的开始看比较好。

循序渐进,以后的日子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