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要带风 作品

第279章 太后的反击:给言官发 “辣椒戒尺”(第2页)

果然,太后清了清嗓子:“诸位也知道,八王爷余党最近不安分,又是投毒又是纵火。哀家把话放这:一个月内,谁能揪出三个以上的余党,这戒尺就赏他留着;要是查不出,就用这尺子好好反省——是眼睛瞎了,还是良心被辣椒呛没了。”

言官们手里的戒尺瞬间重如千斤。李御史偷偷往袖袋里塞戒尺,却被太后一眼看穿:“李大人别急着藏,待会儿哀家让人给每位大人发本‘辣椒账册’,上面记着八王爷买卖辣椒的明细,拿着戒尺对着查,正好以毒攻毒。”

账册发下来,言官们的脸更白了。上面不仅记着交易日期和数量,还画着简易的画像,其中一个赫然是李御史的远房侄子,标注着“负责给八王爷送辣椒种子”。李御史拿着账册的手抖得像筛糠,额头的汗把账本都浸湿了。

“看来有人心里有数了。”太后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哀家也不难为你们,只要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摘干净,再帮着揪出两个主谋,这戒尺就当是哀家送的念想。”

这场“赐尺”大戏闹到晌午才散。言官们揣着辣椒戒尺,像揣着颗定时炸弹,一个个灰溜溜地出宫,连平时最爱堵着苏晓晓说教的王御史,都低着头匆匆走过,生怕被问起戒尺的事。

“太后这招太高了。”苏晓晓帮太后捶着肩,看着言官们的背影直乐,“既敲打了他们,又逼着他们查案,比罚他们抄一百遍《论语》管用。”

“管用就好。”太后揉了揉手腕,刚才拍桌子太用力,有点酸,“这些言官,平时看着清高,其实大多是墙头草。不拿着辣椒逼着,他们才不会动真格的。”她顿了顿,眼神沉了沉,“对了,那批戒尺的夹层里,哀家让人刻了字。”

苏晓晓一愣:“刻了字?”

“嗯。”太后从枕下摸出把戒尺,用指甲抠开背面的辣椒籽,露出里面刻着的小字——“八王爷藏身处:西郊辣椒窑”,“每把戒尺里都刻着不同的线索,真真假假掺着来。八王爷的人要是抢戒尺,拿到假线索只会白费功夫;言官们要是用心查,把真线索拼起来,就能摸到他的老巢。”

这招“藏线索于戒尺”,比直接发密信高明百倍。苏晓晓看着戒尺上的小字,突然想起什么:“那刚才给李御史的戒尺里……”

“刻的是‘李御史侄子藏毒地点’。”太后笑得像只偷腥的猫,“他要是识相,就会自己把侄子交出来;要是不识相,这戒尺迟早会成为他通敌的证据。”

可她们没料到,言官们刚出慈宁宫,就被一群蒙面人拦住了。领头的正是张老三,手里举着把砍刀,恶狠狠地喊:“把太后赐的戒尺交出来!不然别怪老子不客气!”

李御史第一个把戒尺扔了过去,生怕被砍。其他言官也纷纷效仿,顷刻间,地上散落着十几把红漆戒尺,像丢了一地的辣椒。张老三的人捡起戒尺,揣进怀里就跑,没注意到李御史扔的那把,其实是他自己偷偷换的普通木尺。

“看来八王爷很在意这些戒尺。”躲在街角的林婉儿低声说,手里紧紧攥着把戒尺——那是太后特意让她留着的,里面刻着“端嫔藏身处”,“要不要追?”

“不用。”苏晓晓按住她的肩,看着蒙面人消失在巷口,“让他们拿去。反正真线索只有咱们手里这把,他们拿着假的折腾去吧。”

回到慈宁宫,太后听完汇报,突然拍着桌子笑了:“果然上钩了。哀家就是要让他们觉得这戒尺里有宝贝,折腾得越欢,露出的马脚就越多。”她从抽屉里拿出张地图,用戒尺指着西郊的位置,“准备一下,三天后,咱们去会会那个辣椒窑。”

苏晓晓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突然觉得这辣椒戒尺不仅是武器,更是把钥匙,能打开八王爷藏在暗处的所有秘密。可她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太后把所有线索都藏在戒尺里,万一有漏网之鱼,被八王爷的人破解了真线索,后果不堪设想。

傍晚,张嬷嬷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块被撕破的衣角,上面沾着红漆和辣椒籽:“娘娘,刚在宫门口捡到的,像是从蒙面人身上扯下来的,上面还绣着个‘椒’字。”

太后捏着衣角,突然变了脸色:“这不是八王爷的标记,是……太医院的人!”

太医院?苏晓晓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太医院里也有八王爷的人?那之前端嫔用的“失声散”,是不是就是太医院的人给的?

暖阁里的辣椒味突然变得刺鼻起来。太后把戒尺重重拍在桌上,红漆戒尺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像在敲起警钟:“看来这宫里的内鬼,比咱们想的还多。这辣椒戒尺,怕是要先用来清清门户了。”

夜色渐深,慈宁宫的灯还亮着。太后对着那把藏着真线索的戒尺发呆,张嬷嬷在旁边磨墨,纸上写着“太医院可疑人员名单”,第一个名字旁边画着个小小的辣椒。

苏晓晓站在窗外,看着那盏摇曳的灯火,突然觉得这辣椒戒尺像个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反击的序幕,也放出了更凶险的阴谋。而那个藏在太医院的内鬼,正像颗没爆的辣椒炸弹,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炸得所有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