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皇后的助攻:偷偷给改革派塞辣条
坤宁宫的窗棂上,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叶片间藏着几只偷晒暖的七星瓢虫,活得比殿里的人还自在。皇后坐在紫檀木桌前,手里捏着根银针,正给刚绣好的“百鸟朝凤”图收线,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却始终没抬头看窗外——她的耳朵,比御花园的猎犬还灵。“娘娘,御膳房的王师傅派人送来了新做的茯苓糕,说是加了您爱吃的杏仁粉。”贴身宫女素心端着食盒进来,脚步轻得像猫,“他还说……翠妃娘娘的辣椒护手霜快用完了,问要不要让小禄子再蒸馏些精油。”
皇后的银针顿了顿,线尾打了个巧妙的结,像只蜷起的小虫。她没看食盒,反而指着桌角的青瓷瓶:“把那瓶‘凝神香’给王师傅送去,就说是本宫赏的,让他熬汤时添点,给御膳房的厨子们定定神。”
素心眼神闪了闪,应了声“是”,转身时悄悄往食盒底层塞了个油纸包,棱角分明,像是裹着长条状的东西——那是皇后让小厨房特制的“加强版辣条”,加了双倍牛油,辣得能让人灵魂出窍。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借花献佛”了。自从辣椒税推行以来,皇后表面上始终是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既不公开支持,也不反对,可暗地里,却总借着送点心、赏香料的由头,给苏晓晓的改革派塞些“硬通货”——有时是腌好的魔鬼辣,有时是写着“小心礼部”的字条,最绝的是上周,竟在给小禄子的账本里夹了片辣椒叶,叶背用胭脂写着“刘嬷嬷的干儿子在盯税银”。
“娘娘,您这又是何苦?”素心回来时,见皇后正用银簪挑开枚新摘的辣椒,红得像团小火苗,“要是被陛下或太后知道了,难免落人口实。”
皇后把辣椒籽剔出来,指尖沾着点红油,却笑得像揣了个秘密:“落什么口实?本宫不过是体恤下情。你看御膳房的厨子们,手被辣椒灼得全是疹子,送点护手霜的原料,难道不是分内事?”她把剔好的辣椒籽包进油纸,“对了,告诉林答应,她父亲从四川寄来的新辣椒,本宫替她收着了,让她抽空来取——就说是‘做香囊的香料’。”
素心抿嘴笑了——谁不知道林答应的父亲是四川知府,寄来的哪是什么香料,分明是能辣穿肠的“断魂椒”,上个月选秀时林婉儿能面不改色吃辣,全靠这祖传的“家底”。皇后这是借着“收香料”的由头,给改革派囤货呢。
这事说起来,还得从半个月前的“辣椒税账本风波”说起。当时礼部尚书的余党偷偷换了改革派的税银账本,想栽赃他们贪污,多亏皇后宫里的三花猫“雪球”——就是那只总蹲在墙头的绿眼猫,把藏假账本的油纸包扒了出来,爪子上还沾着半片辣椒叶,才算解了围。事后苏晓晓提着辣条来谢,皇后只淡淡说了句“猫调皮”,却在她走后,让素心给猫碗里加了条黄花鱼。
从那以后,皇后的“助攻”就没断过。有时是让素心给巡逻的小太监送“御寒的姜汤”,碗底沉着两根辣条;有时是“赏赐”给淳常在的点心盒里,塞着写满言官黑料的纸条,字迹模仿得跟苏晓晓的丑字一模一样;最妙的是上次,她借着“检查宫规”的名义,在敬事房的旧档案里翻出了“康熙年间曾收过花椒税”的记载,用浆糊粘在给小禄子的《论语》里,气得礼部尚书的老跟班直拍桌子,却说不出“不合祖制”的话。
“这次的辣条,得想法子送到张御史手里。”皇后突然开口,把油纸包往素心手里一塞,“他最近总被同僚排挤,说他‘跟在翠妃屁股后面吃辣’,得给他点底气——告诉他,本宫的坤宁宫,还放着两坛三年陈的豆瓣酱,谁要是敢动改革派的人,就用这酱给他们‘醒醒脑’。”
素心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硬邦邦的长条,忍不住笑:“娘娘,您这辣条塞得比太医院的药丸还及时。上次给王师傅塞的,他分给厨子们当‘加班奖’,御膳房的人现在干活都哼着小曲,说‘皇后娘娘比辣椒还暖心’。”
“暖心?”皇后拿起块茯苓糕,慢条斯理地咬了口,“本宫是怕他们冻着——这深秋的风,可比礼部尚书的嘴还毒。”
可送辣条的路,从来没顺当过。素心刚走到御花园的月洞门,就被个穿灰袍的老太监拦住了,是刘嬷嬷的远房表哥,在敬事房当差,出了名的“礼部眼线”。
“素心姑娘这是往哪去?”老太监笑得满脸褶子,眼睛却像钩子,直盯着她手里的食盒,“坤宁宫的东西,怎么用这么普通的盒子装?莫不是……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
素心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笑得更甜:“张公公说笑了,不过是给张御史送点茯苓糕。皇后娘娘说他最近总咳嗽,让加点杏仁粉润润喉。”她说着掀开盒盖,露出雪白的糕点,香气飘得老远。
老太监眯着眼看了半天,没发现异常,却伸手要去摸底层:“这盒子看着挺沉,让咱家瞧瞧……”
“住手!”素心猛地把食盒往怀里一抱,声音脆得像敲锣,“公公是想搜皇后娘娘赏的东西?要不要奴婢现在就去回禀陛下,说您怀疑皇后私藏违禁品?”
老太监的手僵在半空,脸青一阵白一阵。他再横,也不敢跟皇后叫板,只能讪讪地收回手:“姑娘别多心,咱家就是问问……”
素心抱着食盒,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后背却沁出了汗——那包辣条就藏在糕饼底下的夹层里,刚才要是被摸到,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