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要带风 作品

第253章 新对手上线:礼部尚书的 “礼法炮弹”(第2页)

礼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磕得金砖邦邦响:“臣不敢!臣只是……只是心疼太后娘娘,怕您受了委屈。”

“哀家没受委屈,反倒觉得痛快。”太后缓缓走出屏风,珠钗上的流苏晃得人眼花,“哀家见了辣椒地里的农户,才知道一粒辣椒从种到收多不容易;尝了碎玉轩的大锅饭,才明白宫女太监们干活多辛苦。这些,怕是比你那本《大清会典》教你的还实在。”

她走到苏晓晓身边,拍了拍她的手:“这辣椒税,哀家瞧着可行。至于礼法……”太后瞥了眼地上的《大清会典》,“祖宗定下的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不能让规矩把人憋死,你说是不是,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趴在地上,脊梁骨直冒冷汗,连说“娘娘圣明”,声音抖得像被风吹的树叶。

早朝散后,苏晓晓刚走出太和殿,就被礼部尚书拦住了。他脸上没了朝堂上的厉色,却多了几分阴沉沉的算计:“翠妃娘娘好本事,连太后都能说动。只是娘娘别忘了,礼法这东西,就像辣椒地里的石头,看着不起眼,硌着脚才知道疼。”

“尚书大人提醒得是。”苏晓晓笑得像只偷了鸡的狐狸,“不过我这人记性不好,就喜欢把石头捡出来,扔去填茅坑——废物利用,也算对得起祖宗。”

看着礼部尚书气冲冲离去的背影,春喜凑过来说:“娘娘,他肯定没安好心。刚才我看见他的小厮鬼鬼祟祟地往御膳房去了,手里还拿着张纸,像是……像是菜谱?”

“菜谱?”苏晓晓的眉头拧了起来。礼部尚书一个整天捧着古书的老顽固,怎么会关心菜谱?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她转头看向御膳房的方向,炊烟正袅袅升起,隐约能闻到火锅底料的香味。王师傅昨天还说要给她做新研发的“鸳鸯锅”,一半麻辣一半清汤,难道……

“小禄子,”苏晓晓突然拽住刚要去给“情报鸡”喂食的小太监,“去御膳房看看,王师傅今天做了什么菜,特别是给礼部尚书送去的那份,盯紧了。”

小禄子眨眨眼:“娘娘,要不要让‘情报鸡’也去?它们最近新学了啄窗户纸,能偷听……”

“别让鸡去添乱。”苏晓晓敲了敲他的脑袋,“你去就行,记住,别让人发现,回来报告时用辣椒籽打暗号——一颗籽代表没事,两颗籽代表有问题,三颗籽……”

“代表要出大事!”小禄子抢答,揣着苏晓晓给的辣条当“通行证”,一溜烟跑了。

碎玉轩的辣椒架下,苏晓晓蹲在“情报鸡”的窝前,看着芦花鸡悠闲地啄着小米。她知道,礼部尚书的“礼法炮弹”只是开始,那老头最擅长的就是用看似无关的小事做文章,比如借菜谱挑错,再上升到“失仪”“不敬”的高度,比直接弹劾阴损多了。

果然,傍晚时分,小禄子连滚带爬地跑回来,手里攥着三颗辣椒籽,脸白得像张纸:“娘娘!不好了!礼部尚书让王师傅给他做‘八宝鸡’,还特意交代要放‘三十年的陈皮’,可宫里哪有那么久的陈皮?王师傅说……说他好像是想借‘食材不合规矩’参您一本,说您管着御膳房却‘失职’!”

苏晓晓捏着那三颗辣椒籽,指尖被硌得生疼。八宝鸡用三十年陈皮?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礼部尚书这是绕着弯子来的,想用“御膳房失职”把辣椒税的账算到她头上,既符合“礼法”,又挑不出错处,比直接骂战阴狠多了。

“看来,”苏晓晓把辣椒籽扔进鸡窝,芦花鸡啄了两下,疑惑地歪起头,“这位新对手,比八王爷那草包难对付多了。”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里闪过一丝狡黠:“他想用礼法当炮弹?那我就给他来个‘以辣攻礼’——让他尝尝,什么叫真正的‘辣手摧花’。”

夜色渐深,御膳房的灯还亮着。王师傅正对着只肥鸡发愁,手里拿着块五年的陈皮,不知道该怎么应付礼部尚书的刁难。而礼部尚书的府里,烛火下,他正对着《大清会典》的某一页冷笑,上面写着“御膳失仪,主官当罚”——显然,这颗“礼法炮弹”,他早就备好了。

碎玉轩的辣椒在月光下泛着红光,像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苏晓晓知道,礼部尚书的第一颗炮弹已经上膛,而她的反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