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红莲业火洗战场
七月半在民间本就是祭祖的节日,许多乡村更有传言,在这几日不能走夜路,也不能回头,半夜有人叫也不能答应,不然就会被冤魂索命。这里也不例外。这小镇本就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只是不远处有座静花庵,是静亲王府的,不过地处偏远,说是为了清净才建的。
前几年都没有遇到什么化缘的道长或和尚,可偏偏今年遇到了,还碰巧今年的收成不算好,都七月了,粮食还比以前的少了些。
有的村民还在静花庵那听来了一些传闻,说今年不太平,有的驻守边境的将军都没有赶回来朝贺,就是担心大漠和金国会趁机出兵攻城。
不过这是朝廷之事,他们这些升斗市民,也不敢妄加评判。
“有的游方道人,乞食中自食其力,不是白白乞食,也不是无故乞食。有的乞食结良缘,有的乞食化人困,有的乞食改风水,有的乞食收徒弟,有的乞食相皇帝。”林嫂子见她们越说越上瘾,便开口打断,笑着解释。
她们还说到了朝廷之事,这河的上游就是静花庵,静花庵里的都是静亲王府的人,要是被听到了,轻则要去王府问责,重则要上朝廷问罪,还连累王府一家。
这儿是静亲王府的管辖范围内,静亲王爷爱民如子,管辖的百姓都安居乐业,即便收成不好,也能过个丰年。
林嫂子虽是一介妇人,但这些利害关系,她也是懂的。
话音刚落,河流中不远处飘来一物,她们仔细看,原是河流上有一朵红色的莲花顺着河水漂来。
“你们看,那是什么东西?”见到红莲渐渐漂来,她们瞬间大惊。几人纷纷聚集在一起,拨开云雾,往河上看。
她们本来聊得好好的,谁知河上有一朵莲花漂来,这引起了她们的注意。
有几个妇人甚至激动得往河水上走了几步。待红莲漂得近些,再细看,红莲上载着一位沉睡的女子!
“这真是太神奇了,如此大的莲花还是第一次见到,上面竟然还有一位仙子在。”浣纱女惊讶。
不过她们不知道那女子的模样,因为她有轻纱遮面,看起来像是在沉睡。但她们从未见过如此女子,宛若神妃仙子。
正常人又怎能躺在莲花上沉睡,这必定是花仙子。
她们见红莲似乎是往她们这漂来,便赶紧回到岸上,担心会惹是非。
果然,红莲渐渐漂来,在林嫂子跟前停下,她本想上前看看,却被浣纱女等人拦着,她们都担心来者不善。
莲花停下后,就没有移动过。很明显,这莲花是冲着林嫂子来的。
“林嫂子,你家里刚才才有四位陌生的道长化缘,如今就来了个红莲,红莲上还有一位女子,这也太过巧合了吧。你可别忘了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佛家也称盂兰盆节。”浣纱女拉着欲上前的林嫂子,提醒道。
浣纱女幼年时丧母,从小就与父亲相依为命,多数都是靠林嫂子这个邻居接济,所以她跟林嫂子的关系很好。她拉着林嫂子,也是担心林嫂子会染上晦气。
“说的是啊林嫂子,你想啊,哪里有人会躺在莲花上,顺着河水漂来,还故意停在我们跟前,这分明是个不祥之兆啊。”别的妇人也跟着附和。
这儿的习俗,七月是鬼月,七月十四和十五两日都有灯会,但这里的灯会跟皇城的不一样,这里的河灯也叫鬼灯,是指引孤魂野鬼回去地域的灯。
这个小镇有静花庵,家家户户哪怕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一两个信佛之人,但她们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小人,对七月更是忌讳,尤其是十四和十五这两日。
她们只知道拜佛烧香是祈福,保家人平安,若是真的跟她们讲佛偈,那她们是听不懂的。在这小镇里还有个说法,这两日,除了去放河灯,就不能外出,不然会有鬼魂跟着。
这时候突然出现个红莲,上面还有个女子沉睡,她们哪里能不担心。
林嫂子却不以为意。
“你们都太过紧张了,我家昨日来了个僧侣,他跟我说,在红莲花的寓意和象征中,其有着高贵的寓意,被认为是一种高贵之花。这花上的女子衣着不凡,你刚才不是还说她是花仙子吗?”林嫂子轻声细语地解释,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见浣纱女她们还在犹豫,林嫂子便继续道,“天变有异象,人变有异相。她应该是落水了,只是命不该绝,她并非寻常人,不然河上不可能出现莲花救她出生天。我是信佛之人,对我来说,这并非不祥之兆,反而是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