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忽生莲花救女儿(第2页)
冰枝离开舒家后,就往宓府前去了,在路上遇到紫阳,紫阳告知宓大娘不在宓府,她也不知道哪里能找到宓大娘。这样一说,冰枝不禁起疑,海姗分明说过,舒墨湘要恢复巫族圣女的身份,要在宓府的祭坛上进行,而且她们也跟宓大娘确认过了,确有此事。宓大娘还亲口说,要舒墨湘亥时前回到宓府,她还要沐浴更衣,子时便开始仪式。
如今看天色,亥时快到了,按理来说,宓大娘应该在宓府准备才是,为何会没人呢?
但是时间容不得她留在原地疑虑,既然宓府没人,那她就去别的地方,她脑海里忽然想到一个地方——文艺学府。
紫阳还要回去倚红院看着,倚红院那还有一团麻烦在,她离开也是为了舒墨湘,如今既然见不到宓大娘,那她也还是要回去扶梓鸨母那。
二人原地分别后,冰枝就赶到文艺学府后门,手里还拿着紫嫣在花神桥上捡到的樱花牙黎,一直踟蹰。
如今舒墨湘不在文艺学府学艺,舒家的女儿也因舒家出事而没去文艺学府,如今她没有什么好借口能进去。
七月十五,傍晚,江南。
静谧的风拂遍整个江南,枯藤老树昏鸦的悲凉,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荷叶田田的欢乐,就在这无数的瞬间,江南又幻化出另一个净洁的世界,概括了江南的轮廓。
花湖的尽头是神江,神江以南,则称为江南。
到江南的河道,两岸坐落着许些房子,望过去是青白的交相辉映,好像一直延伸到天边,高大的柳树遮住阳光,倒映在水中的影子,朦朦胧胧的好似梦中。
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林嫂子,今日是中元节,我听到你们家好像请了几位道长来做法事啊。”一个浣纱女见到一身素色深衣的妇女,她虽脸色青黄,但两颊红润,捧着木盆走到河边洗衣,便笑意盈盈问。
林嫂子蹲坐在一旁,一边浣衣,一边笑着回答:“我们哪里能请得起道长来做法事,不过是个过路人,来我家化缘,顺便替我们家做场法事了,也算是积些福吧。”
“很少听到道士化缘的话,而且我们这儿最近的也是静花庵。常言道,道佛是一家,他们大可去静花庵,为何要来你家,还要特意做场法事?”林嫂子身旁的妇人疑惑道。
林嫂子笑而不语,也不把这些话当回事。
浣纱女见状,也跟着附和,她们七嘴八舌的,有些担心那几个道长是骗子,有些则认为他们是碰巧路过罢了,有的更是说他们不吉利,七月半,鬼门关大开,说不定是不吉利的东西幻化人形的。
“有的游方道人,乞食中自食其力,不是白白乞食,也不是无故乞食。有的乞食结良缘,有的乞食化人困,有的乞食改风水,有的乞食收徒弟,有的乞食相皇帝。”林嫂子见她们几个越说越上瘾,便开口解释。
话音刚落,河流中不远处飘来一物,她们仔细看,原是河流上有一朵红色的莲花顺着河水漂来。“你们看,那是什么东西?”见到红莲渐渐漂来,她们瞬间大惊。几人纷纷聚集在一起,拨开云雾,往河上看。
待红莲漂得近些,再细看,红莲上载着一位沉睡的女子!
“这真是太神奇了,如此大的莲花还是第一次见到,上面竟然还有一位仙子在。”浣纱女惊讶。
不过她们不知道那女子的模样,因为她有轻纱遮面,看起来像是在沉睡。
红莲渐渐漂来,到林嫂子跟前停下,她本想上前看看,但是被浣纱女等人拦着,她们都担心来者不善。
“林嫂子,你家里刚才才有四位陌生的道长化缘,如今就来了个红莲,红莲上还有一位女子,这也太过巧合了吧。你可别忘了今日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佛家也称盂兰盆节。”浣纱女拉着欲上前的林嫂子,提醒道。
这儿的习俗,七月是鬼月,七月十四和十五两日都有灯会,但这里的灯会跟皇城的不一样,这里的河灯也叫鬼灯,是指引孤魂野鬼回去地域的灯。
这个小镇有静花庵,家家户户哪怕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一两个信佛之人,对七月更是忌讳,尤其是十四和十五这两日。
在这小镇里有个说法,这两日,除了去放河灯,就不能外出,不然会有鬼魂跟着。
林嫂子却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