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歇 作品

第12章 巫族圣女身份复(第2页)

舒墨湘在心里想了想,既然海姗能说出这些话,那证明她跟巫族的关系也不浅。不过鲛族本身就是跟巫族交好,自从巫族离开神州大陆,人皇墨家归隐后,鲛族也不再与人族来往。

若不是这次邪魅灵对鲛族出手,鲛族帝姬逃离到人族,他们是不可能跟人族有任何联系的。

海姗还说了一个更大的消息,舒墨湘身上的毒,不是雨汭做的,以她的鳞力,若是人族所为,她是很快查出来,但海姗并不知道这毒出自哪里,也不是邪魅灵作为。一夜漫长,她们说了很多,就连曾经没有说出口的话,也都一一吐出。

不知不觉已经七月半,祭祖节。雨汭虽离开了皇城,但她的消息依旧传到舒墨湘的耳朵里。

是日乃七月十四,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民间俗称七月半,但是后世用中元节或者盂兰盆节来代替。

紫衣卫在凌晨时来过,说雨汭突然失踪,但一个时辰后又回来了,并无其他。舒墨湘觉得没有什么,也就没怎么在意了,开始忙活七月十四的河灯会。

中元节是道教的名称,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白天道观和佛寺都在准备法事,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七月十四祭祖节改成七月十五,从此三俗合一。

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

但是在神宗皇帝开始,又把这三教分开,祭祖节又从七月十五变回七月十四。

而祭祖节还有一个在十月初一,为了区分这两个祭祖,便直接把这日唤成七月十四。但还是有些地方过七月十五,因此在大凉,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都有人在祭拜祖先,地方习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

即便是三俗合一,先生们也还是会教导学子,对这三节的叫法区分开来。

七月十四,如今也直接叫七月半。

在这日,大家都不走夜路,免得时运低,遇到不该遇到的东西。

有些人家,家中信佛,有些是道教,白日就去寺庙或者道观做法会。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则是儒家子弟。在大凉,即便是农户商人,到了六岁,便开始学文断句。

因此,大凉比起眴朝,文化普遍高了许多,文人普遍增多,还有四雅事。

皇城家家户户的长辈们都在准备纸钱,祭拜祖先,而晚辈们都在准备河灯,去河边等地放灯祈福。

大凉的雅事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但大多都与祭祀有关,比如灯会、祭祖,其实都有祭祀的成分在。

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凉是大周朝的衍生。

七月半,申时初刻,花街。

大凉最重灯会,过年关、七月半、中秋等,都会开热闹的灯会。每次的灯会,花街都会特别热闹。

花街与东街不同,东街是皇城最繁华的街道,但是所有的灯会,都在花街进行。如今花街张灯结彩,跟年关的花灯会有着不一样的氛围与热闹。

七月灯会从月初到月末,七月半的灯会从十三起,到十七结束,跟上元节的类似。上元节的花灯种类丰富,如今的河灯也各种各样,也有少数是天灯。

而三清观内,秋光明净,中元夜色清,一场法事,祭奠亡魂。与花街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姐,我们为何来这里,不应该去宓府找宓大娘吗?”冰枝跟着舒墨湘来到三清观,坐在之前的厢房,一边递茶,一边问。

舒墨湘接过茶,道:“还有一些事,要来这里确认。来这里,是海姗的意思,她说子琴以前来过三清观,三清观与沧海岛有些渊源,我必须找他们问清楚才行。”

冰枝想起来昨晚的事,记得海姗还说,三清观藏着秘密,跟舒墨湘有关。而子琴和沧海岛的事,都恰巧与三清观有渊源,便顺道来查看。

门口突然响起几声敲门声,冰枝本来还想说话,却被打断,她当即警惕,问:“谁!”

直到门外响起紫嫣的声音后,她的心才定了下来,赶紧过去开门,放她进来。

“小姐,舒家和宫里都已经说好了,今夜你去宓府也不会有人发现的。”紫嫣进来后,就连声道,“不过,这为何也要瞒着他们?巫族不仅是大凉一直敬佩的,就连整个人族都渴望找到巫族的足迹。”

她话音刚落,就轮到冰枝问:“说得是啊,一个大祭司的地位就如此高了,何况你还是巫族圣女!这是殊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