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四月初八赶狗节(第2页)
有一年小麦刚刚发黄,在四月初八这天的晌午,突然窜来几千条天狗。它们在麦地里打滚、啃麦穗,很快,几千亩麦子只剩下麦秸了。农夫们眼看到嘴的口粮被天狗吞噬,急得呼天哭地,瞬间乱成一团。
这时走来一位白发老人,他看到这一情景,就想了一个办法,吩咐农夫第二天午时捏泥狗倒下河塘,引诱天狗也跳下去。第二天午时,农夫们按照老人的指点,将捏好的泥狗倒下河塘。一时间,一大群天狗以为是自己的同伴便“扑通、扑通”地争着跳下河里。不一会儿,天狗都被淹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护地里的庄稼,保住丰收的果实。因此,每逢四月初八,宝江一带的农妇们就捏几条泥狗扔下河去。
“虽然只是在宝江一带出现的天狗,但粮食来之不易。民以食为天,农户们辛苦耕地种来的庄稼,都必须要好好珍惜,不管是谁都不得糟蹋粮食。这也是为什么文艺学府要有炊课,还要过赶狗节。”崔上师说完故事之后,顿了顿,继续教导,“人不可以苟宝贵,亦不可以图贫贱。在座的有人一出生就不知穷苦为何物,而有的人要费劲千辛万苦才能来文艺学府,为的就是替家族争光。但我更希望你们能明白有国才有家,我们都是大凉的子民。”
舒墨湘听着她的话出了神,随后又跟着崔上师一同捏面狗,捏完面狗接着捏泥狗。回过神来的时候,她已经捏完面狗了。而宾霜语则在一旁惊叹:“不愧是你,连这个都比别人快。”
这时,崔上师走了下来,见到舒墨湘的面狗模样还不错,跟宝江一带的农妇们捏出来的很像,便直接问:“你以前是不是去过宝江?”
舒墨湘啊了一声,愣愣地回过神来,起身作揖回答:“小时候曾经跟着家人去过,碰巧遇到了赶狗节,就得新鲜,便留在那几日,顺便跟着巧妇学捏面狗和泥狗。”
崔上师点点头,让她坐下后,又拿起她捏的一个面狗,看着这模样很有感觉,开始有点思乡了。她本是宝江人,家乡发生水灾淹死了她的父母,她只好自己来皇城投靠做生意的舅舅。后来就与皇城一位同样是商贩的男子成亲,就直接住在皇城,再也没有回过宝江了。
只是她的这个回答,无意中让有心人记住了,甚至还变成了她的短处,让人有机可乘。
很快,她们就将捏好的面狗放入锅中蒸熟,又出去用婢女准备好的泥土捏成泥狗。待她们的工作都做完,月亮也渐渐升上西楼。
每个人捏好的泥狗都能当做一个饰品,其中一个放在文艺学府的库房存放,其余的都扔进文艺学府东苑的河塘内,放完爆竹后就回去将蒸好的面狗大家分着吃。
事后,舒墨湘被崔上师单独叫走,她想听舒墨湘说关于宝江的事,以此慰藉思乡之情。谈论一番后,舒墨湘发现原来崔上师是画社的上师,那她应该知道那幅镇社之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