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举两得的好事?(第2页)
苏绾绾摆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但是此时此刻也有一个计策涌上心头,她突然眼前一亮像是在电光火石之间,脑海中的一根弦被点亮了。
于是又立刻抬头瞪着晶亮的大眼睛,向着容淮提议。
“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又为何不向父皇禀报,问他是否能够对愿意扶贫的这些商股税款减半的。这样的话山谷也有了好处,咱们不需要动用京城的粮草,也可以帮助这些难民,岂不是一举两得?”
闻言,容淮也是眼前一亮,然后认可的点了点头。
当天他就急忙上书将这件事情禀告给了远在京城的皇帝。
皇帝那边知道了这件事,在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就直接在早朝上摆出来这件事,跟群臣商议。
“太子来信与朕说明了江南那边的情况,说是赈济救灾的粮草已经不够了,他们想要让商贾捐赠出一些粮草来。可是江南的商户也不愿换来的代价,就是要对他们的税款减半,他们才肯扶贫,各位认为如何?”
其实皇上心中已有决断,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要与大臣商议,自然也就摆在了早朝上来讲。
或许这件事情放在其他大臣那里,是件很不好解决的事情。
虽说对于他们来讲无关痛痒,但是也不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认可。
这种时候却也多出了愿意力挺容淮和苏绾绾想法的人,也就是前几日在江南与他们有过同生共死的杨裘。
杨裘现在是得以抱得美人归,不仅如此皇上看在他做事有方的情况下还将他上升到了三品,他在朝堂之上自然也有了一席之地。
在众人都议论纷纷的时候,他主动站出来请示。
在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之后,他也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娓娓道来。
“皇上,臣认为此事甚可现,如今国库空虚银两不足,若是真的这么做了的话,不仅可以不用再动用国库中的那些粮草,丰盈国库的同时还能够保存银两,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此话一出,其他大臣又未与杨裘结仇,在这种时候自然是选择默不作声。
说白了,在朝堂之上默不作声,也就算是同意了。
于是皇帝也点头认可了杨裘的想法,恩准了这件事情,不日就下发了奏书以及令牌。
到江南这边,送到了容淮手上,让他亲自来处理这件事情。
拿到了令牌和奏书的容淮以及苏绾绾很是高兴,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件大事。
解决了百姓们拥有可以恢复精力的粮草,他们自然也替百姓们感到高兴。
于是在拿到了这些东西之后,就立刻再次把挨家挨户的商户都跑了个遍。
跟他们说明的情况,又看了圣旨之后,给同意的商户分发了令牌,让他们开仓放粮,救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