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未来的两位皇后(第2页)
贾母也笑着说道:
“对,赶紧去瞧瞧去。尤其是针脚走线,图案纹路都要仔细的看一下。错了一针,可就要闹笑话了。”
黛玉和湘云都不好意思说话了,只能一言不发的走到跟前。
她们这段时间已经被嬷嬷紧急培训过了,知道这凤袍都要注意的方面是什么。
仔细的看了看,都点了点头表示没问题。
凤姐儿推着两人说道:
“快去偏殿换上去,给我们瞧瞧!”
姑娘们也都跟着起哄,黛玉和湘云无奈,只能带着紫鹃和翠缕去了偏殿。
这凤袍也是极为繁琐的,尤其是凤冠也要先挽好合适的发髻才能戴。
一时半会根本就穿不上,好在这会儿大家时间也充足,没什么事做。贾母看着姑娘们有些羡慕的眼神,轻笑道:
“你们也别着急,按照宫里的规矩,你们的礼服也都该做好了。只不过玉儿和云丫头的身份不一样,所以先送回来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说在名份上不一样,可私下里你们还是和现在一样的。陛下也是对你们一视同仁的,没有高低之分。”
一旁的薛姨妈笑着说道:
“老太太,她们都是懂事儿的,哪里能不知道这些?姑娘们都是在一起长大的,又感情这么好,不会有什么事儿的。”
“就算是将来宫里多了其他的娘娘,只要姑娘们团结着,又有陛下宠爱着,也不必担心有什么么蛾子。老太太只管放心吧!”
姑娘们也都明白,这是贾母在点她们呢。
不过她们本身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喜欢的也只是衣服。这封建时代的后宫里面,等级其实是很森严的。
什么等级用什么样的吃穿用度,单是头饰就分了九等...
每一等又有无数的样式可供选择,可以说每提升一个位份,都不只是代表着身份的上升。
不过对于姑娘们来说就又不一样了,因为她们起步就都是贵妃。
大干没有皇贵妃,也就是说出了黛玉和湘云这两个皇后,她们就是最高身份的女人了。
最重要的是她们也都知道,贾珏对她们是真的一视同仁,不会忽略冷落了哪个。
贾母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呢,一旁的王夫人蹙眉道:
“前几天玉儿不是喊盛家的丫头过来见了见么,人怎么样?我这几天总是走神,忘记问了从王子腾死亡,王家被抄家斩首之后,王夫人和薛姨妈的靠山其实就已经没了。
如今王家的主脉,肯定是落在了凤姐儿的父亲王子肱的头上,
但王子肱是个俗人,走不了官场,也做不得生意。
所以王家没落是必然的,因为王子肱的儿子王仁还不如他呢!
王家没了根基,王夫人和薛姨妈这段时间其实都有些担忧。
但贾母却是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还和以前一样。
听到王夫人问起这件事,贾母也看向元春问道:
“我也忘了这事儿了,上个月盛家的老太太还给我来过一封信呢。真要是论起来的话,两家也算是沾亲带故的。”
元春颔首轻声道:
“盛家的姑娘来了,不过不是来了一个,是来了四个。”
“四个?!”
贾母顿时眉头一皱,脸色有些不好看。
上次收到信的时候,虽然有些生气,但也没太过在意。
毕竟盛家就是个清流,靠山不大,背景也不强,官品也不高。
黛玉也和她说过,是当初盛在江南被贾珏救下之后,提出让盛华兰给贾珏做妾。如今贾珏登基了,这事儿总是不能不认的。
贾母也就没有多想,一个姑娘,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所以根本就没在意黛玉见盛华兰的事情,也没想起来问。
她是知道盛华兰就算是再有本事,也得等姑娘们都入宫三五个月后才能入宫,这就是区别但这次盛家来了四个姑娘,这是要学贾家,还是在嘲讽贾家?!
王夫人和薛姨妈也都蹙了整眉,都和贾母的想法一样。
要是学贾家,其实倒也不怕什么。
以姑娘们的受宠程度,也没人比得了。
就算是盛家四姐妹能一起侍奉,可贾家姑娘也不少啊!可要是嘲讽贾家,这就是做仇了!
元春见状,连忙道:
“老太太别误会,盛老太太的意思是盛家大姑娘性情沉闷软弱,怕没福气入宫做个娘娘。但当初盛家家主都提出了此事,盛家断然没有不认的道理。”
“所以这次让四个姑娘都过来了,两个嫡女,两个庶女,是想让林妹妹看过之后决定。是让盛家大姑娘入宫,还是换一个人选,都由林妹妹做主。”
众人闻言都蹙了蹙眉,这盛家是清流,不至于把身段放这么低吧?倒是贾母只是皱了皱眉后问道:
“玉儿可夸她们了?”
元春虽不解,但也点头承认。贾母无奈的叹道:
“这盛老太太倒是有些见识.....”
贾母到底是浸淫后宅几十年的,外面的事情她懂得不多,但是后宅这点手段一打眼就知道
怎么回事了。
听到元春的话,就不由得称赞了一下盛老太太。
要是按照关系来论,盛老太太也是出身开国一脉的侯府,而且和史家能攀上一点关系。
后来家族没落,想要走联姻路线,改变家族路数,所以才嫁给了盛家。
可惜那段时间太上皇已经掌权了,怎么可能允许武勋该走文路?!
就算是贾代善那么大的情份和功劳,也不过是给贾珍荫封了一个员外郎而已!
所以盛老太太的娘家快速没落,后来还想继续联姻,将家族庶女嫁给盛纮。
这盛统不是亲生的,但盛老太太为了盛家的名誉,硬是阻拦这桩婚事,和娘家断绝了关系!
当初贾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就很是夸赞了一番盛老太太。
如今看透了盛老太太的手段,不由得失笑道:
“这盛老太太倒是有些见识,这手段还算是不错,既给贾家涨了脸面,盛家也得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