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新太子(第2页)

还是湘云率先打破了平静,气愤的一拍桌子站起来说道:

“这都是什么事?!这天底下怎么变成这样了?!”

宝钗、探春和黛玉都连忙制止她接着说下去,生怕她在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贾珏缓缓开口道:

“天下啊,其实一直都是这样。想要改变,就只能大破大立!”

其实不管是现在的封建王朝,还是前世的新世界,其实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只不过前世因为一代代先烈的付出,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公平一些。

你的出身不好,至少可以有一个机会可以跳出这个圈子。

哪怕是出身农村,出身大山,只要能透过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虽然也是最底层,但至少跳了出去。

再有两三代人的努力,后人的命运就会被改变。

但这个时代不行,这个时代老百姓就没有读书的资本!

只是束修、学费、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消耗,就不是一个老百姓能承受的起的。

这里的地是地主的,生意是被垄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控制的。

想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要破而后立!

这也是为什么贾珏之前会同意古尼的计划,并且认同他那一句大杀才是大救的话!

宝钗见气氛有些不对,连忙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外面的事情了,说了我们也不懂。”

贾珏冲着宝钗挑了挑眉,宝钗险些没啐出来。

其实贾珏也知道姑娘们都很聪明,说这些外面的事情都能听得懂。

只不过他不想让姑娘们这么早就面对外面的黑暗和不公,他想保护她们!

等到自己坐上了皇位,开始改变这一切的时候,就不必在担心什么黑暗吓到姑娘们了。

她们都太善良了,知道外面真正的残酷,怕是连睡都睡不好了。

有探春和黛玉在呢,再加上宝钗很快就将话题岔开了。

贾珏陪着她们说笑了半天,才起身说道:

“你们都在这边玩吧,我去转转去。贾琏的丧事怎么都要好好的操办一下,免得被人察觉出异样。”

姑娘们也没多想,只以为他是担心贾琏当初做的丑事被人知道了,便都点了点头。毕竟现在家里就他一个靠得住的爷们了,他不出面谁出面?

贾珏看了看黛玉和湘云、宝钗,笑着说道:“林妹妹,云妹妹,宝妹妹,你们不送送我么?”

三个姑娘都脸色一红,齐齐的啐了一声。

其他姑娘们都是掩口轻笑,羞的三女都白了贾珏一眼。

贾珏哈哈大笑的出了门,心说这会儿凤姐儿和李纨应该都在元春那呢。正好一锅端了!

至于贾琏的丧事,谁在意啊!

与此同时,边关的路上。

王子腾一脸阴沉的看着旁边跟着的赵管家,在看看周围‘多’出来的护卫,不由的咬牙道

“你到底是谁的人,要我做什么?!”

赵管家呵呵一乐,灿烂的笑道:

“王大人,王爷托我给您带句话......”

两个多月后,新年将近之时。

皇宫。大明宫。

雍和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的寒声道:

“怎么,诸位爱卿都以为朕守不住这大干江山,守不住这祖宗基业?朕还没死呢!大干还没亡呢!你们是要逼宫么?!”

现在的雍和帝非常愤怒,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已会遇到逼宫。

上一次贾珏请奏召太子回京的时候,雍和帝虽然也说过逼宫这样的字眼,但其实根本就不算。

毕竟太子就是太子,身份上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当时的局势虽然混乱,却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可现在,满朝文武超过八成请奏让他尽快立下新太子!户部尚书崔磊站了出来,他的神色疲惫,双眼满是血丝。

“陛下,最近这一个多月,边关屡屡失守,虽然都靠着边关将士的拼命将重镇都守住了,但长此以往下去不是办法。”

“国内各地的乱民越来越多,而且已经有多路乱民汇聚在一起朝着神京方向而来,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此情况下,臣等如何能不为大干江山考虑?”

“太子已经移灵孝慈县,如今立下太子稳固国本,正是该有的时机。借此机会传旨各地免赋、赦罪等宽仁之政也能缓解民怨。再不济...”

说到这,崔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道:

“再不济,一旦边关失守,大干江山危机之时,也可让新任太子带领一部分臣子先往旧都,保留灭种...”

虽然只是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发生的事情却是不少。蒙元的巴特尔的确是骁勇善战,老谋深算之辈。

三十多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让边关各镇苦不堪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即便如此,边关各镇也失守了多次!

虽然后来又都抢回来了,但边关将士的死伤越来越严重。

战况越发的严重,消耗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现在不仅粮食消耗大,一些守城的资源也是消耗的厉害。箭矢、弹丸、炮弹等等,每日消耗的数目触目惊心。

雍和帝冷笑了一声,缓缓问道:

“让新太子带人先去旧都?带谁?带你们么?!”

这句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崔磊直接跪在地上高声道:

“陛下!臣等一心为国,未下何故如此羞辱?!异族破关,臣等死战不退!纵手无缚鸡之力,亦要与异族同归于尽!”

雍和帝气的咬紧牙关,可还未等继续开口,吏部尚书岳默也站了出来。

“陛下,非是臣等不知君恩,不知君威,实在是如此时机之下,立新太子之事迫在眉睫!陛下就算惩罚臣等,臣等也无怨无悔,只愿陛下为大干国运考虑啊!”

说完也缓缓跪下,随着他跪下,身后的文臣群体齐刷刷的跪下了一片。

放眼望去,只有两三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请陛下为大干国运考虑,册封新太子!”

群臣的呼声汇聚在一起,让雍和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其实他不是不能立太子,毕竟他现在就剩下两个儿子了。

他又因为一些心理原因不能人道,也就是说将来这天下总归是要交到这两个儿子其中之一的手上。

如果没有这些臣子的‘逼宫’,在太子的丧事办完之后,他自己也有可能会选立太子。但群臣如此逼迫,而且一直将这件事和国运联络在一起,就让他有些无法接受了!

现在立下太子,群臣们说是安抚民心,可对他来说恰恰相反!这是在说大干守不住了,大干要亡了!

这不是在承认自己是个昏君么!

“好,好,好好好!好一群为国为民的臣子!朕今日若是不立太子,尔等是不是要逼朕退位了?!”

群臣连道不敢,虽然雍和帝自从太上皇驾崩之后就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逼皇帝退位这种事是大逆不道:

在现在这个时候,谁敢担这样的责任?

且不说皇室未来会不会放过自己,单说现在这样的局势,一旦雍和帝退位,哪怕新皇立刻登基也会让局势更加的混乱!

这时武勋阵营中走出一人,正是史家保龄侯府的史鼐!

史鼐躬身一礼之后,义正言辞的说道:

“陛下,立太子之事乃是国本,国本之事便是天下之事,非是陛下一家之事!陛下是大干之君,发之于中,必形于外。”

“如今乃是危急存亡之秋,陛下何故只着眼一点,而忽略全域性?!立新太子利大于弊,更何况如今陛下只有两子,将来也是要传位其一...”

话音未落,雍和帝就暴怒道:

“放肆!史鼐,你在教训朕么?!”

史鼐跪在地上,但身子挺得笔直,依旧是正义凛然的说道:“陛下,臣不敢!但事关国体,事关大干国运,臣...”

“大胆!史鼐你身为武勋却妄议政事,来人,将他拉下去,关入天牢!”

雍和帝气的直哆嗦,虽然文臣一直都在奏本请立太子,但武勋一直都没掺和。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带兵的武将若是掺和在这种事里面,谁知道会是个什么结果?历史上的前车之鉴还少么?!

可今天史鼐却是站了出来,这让他不得不多想一些!

可他的话音方落,外面的殿卫还没进来呢,一群武勋呼啦啦的都跪了下去,齐声道:“陛下息怒!”

雍和帝双眼一眯,这跪着的可不只是开国一脉,其中还有中立派和..元平一脉!

他心里忽然一紧,不由得猜测开国一脉和元平一脉达成了什么交易。

可却没有想想这段时间他大肆提拔新人和中立派,不断的挤占元平一脉的军权,会造成如今的后果也是理所应当。

就在这时,靖国公沈丞颤颤巍巍的站出来‘虚弱’的说道:

“陛下,是否立新太子之事尚不急,如今最重要的是边关之危。只要边关危急接触,内乱也不过是弹指可灭。臣觉得这时候该请肃毅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