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太子遇难(第2页)
两天后。
皇宫,大明宫。早朝之上。
雍和帝听着的死,让雍和帝的名声再次受到了打击。
这不仅来自外力,也来源于原本投靠他的臣子。
只不过这些臣子不敢表现出什么,可即便如此雍和帝也感受到了。但他也清楚,当时的情况下,那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困住了贾珏,还能趁势在压一压贾家的势头。
有得有失,他也只能那么选。
兵部左侍郎张华站出来高声道:
“陛下,户部必须继续往边关运送粮草,如今虽然入冬,但蒙元和满金的进攻却丝毫不停!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我方守军阵亡就已经过万了!”
“陛下,这可是守城啊!守城的损失这么大,可见蒙元和满金有多大的野心!这个时候一旦粮草不足,人心涣散之下闹出炸营的事情,危及社稷啊!”
户部尚书崔磊沉着脸站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不是臣不知道事态严重,也不是不知道边关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可国库已经快空了!在继续运送粮草,就只能从赈灾粮里面拿了!”
“可如今内地各地方,除了江浙一带安稳了下来,其他各地都指望着赈灾钱粮舒缓人祸。各地府县的折子一天比一天多,臣就是有心也是无力啊!”
贾珏和甄应嘉在江浙一带强制纳收的粮食都是实时押运回京的,数目的确是不少。但也要分是什么时候!
现在内忧外患,到处都要粮食。
户部各部门是掰着手指头一点点的算,生怕哪里给的多了,哪里给的少了。可即便如此,粮食依旧是不够。
漕帮现在叛乱,运粮只能走陆路或者是官府大船押运。但这消耗也比漕运要多得多!
再有人上下其手,再有暴民动粮,可以说现在户部各级官员都是一个头两个大。吏部尚书岳默站了出来,犹豫着说道:
“陛下,不如在让肃毅侯执王旗,代陛下巡视天下,平底各地方叛乱?这样不仅能快速平乱,还能查抄许多钱粮...”
岳默和贾家的关系不错,还要追溯到贾代善那一辈的交情上。但他现在这么说,并非是为贾珏求情,而是真心这么想的。
以往他们虽然知道各地方的大营有吃空饷的潜规则,但是没想到各地方的大营战斗力这么拉胯!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有数支大营被打散了!
还有的大营炸营了,无数逃兵加入了叛逆的阵营。
能打的不是没有,但是打仗和驻守训练是两回事,后勤补给跟不上,在能打也没用啊。最重要的还是没有王命,各大营只能固守一方,保住周围的府县。
再远的地方他们压根就不能去,要不然就算是立功了,最后也是个死罪!
再加上后勤跟不上,乱民太多,道路不通,这也让各大营在种种原因下更加拉胯了。雍和帝垂着眸子,冷冷道:
“贾珏犯了王法,朕如此处置已经是轻饶了!难道大干只有贾珏一个武将么?!哪位爱卿愿意为朕解忧?!”
此话一出,顿时站出来十几个武将纷纷行礼。
“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不破叛逆,提头来见!”
“陛下,臣愿意去!臣有信心镇压各地乱民,还大干天下一个清净!”
“陛下,让臣去吧!臣一定为陛下解忧,带回更多的钱粮!”
“陛下,臣可以去!臣没别的优点,就是听话,陛下让臣怎么打,臣就怎么打!”一个个武将站了出来,争先恐后的表示忠心。
贾珏和甄应嘉在江浙一带大肆屠杀,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思路!
现在这么乱的时局,哪怕是没有别的心思,只要能带兵出去平乱就能发财啊!只要交出一部分给朝廷,剩下的藏好,那就是自己的!
到现在都有人猜贾珏到底在江浙一带吞了多少银子....雍和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他缓缓点头道:
“诸位爱卿忠君爱国,朕心甚慰。如此,朕便给你们一个机会。”他不可能将天下所有的叛逆都交给一个人来平叛,那不显示。
且不说那需要多长的时间,单说他都不允许贾珏权利太甚,又岂能放心将这么大的权利交给别人?
这是他昨日就考虑好的,今日正好趁机提出来罢了。如此不仅可以拉拢一些臣子,还能让群臣分化。
利益,永远都是最动人心的!
点了二十几个人,安排好了各自负责的地方后。
雍和帝又缓缓道:
“‖九边重镇如今都有损失,亦有各级将校为国捐躯。诸位爱卿,可有谁要去九边为朕分忧的?”
本来他以为在这个时候,肯定还会有人站出来。毕竟这个时候只要守住了边关,就是大功一件!
如今天气逐渐寒冷,虽然草原异族猛攻不止,但他还是认为这是草原异族无奈之举,是破釜沉舟之举!
这个时候只要顶得住最猛烈的攻势,那么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说完这句话后,不少武将都低着头装作没听到....
在国内平叛能赚钱,能捞功劳。
但要是去九边重镇,一个不好就是身死道消,甚至会连累家里!方才好差事没选上,这会儿怎么可能去九边?
好好的日子享受着不香么?
又不是一定要光宗耀祖.....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个想法,但不管是开国一脉还是元平一脉的人都被提前告知过了史鼐他们虽然不理解昨天贾珏为何说靖国公沈丞会配合,但现在看来是真的。
两脉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就在雍和帝脸色有些难看的时候,外面忽然跑进来一个内侍跪下,惊慌失措的说道住:“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在孝慈县外遇袭身亡......”
朝堂之上瞬间寂静一片,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看着那个内侍。甚至有些人都要转头去看雍和帝了,但硬生生的止住了。
太子,死了?!
哪个朝代的太子是这样死的?!遇袭身亡?!
这是一个太子的死法么?!大干这是怎么了?!
雍和帝也是一脸懵逼,随后就是一阵恐惧!他这会儿无比怀念太上皇...
太上皇还在的时候,他虽然权利不大,但从不用担心这些。
可现在,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困在蛊盅里的蛐蛐,所有的一切都在被人算计!
他才因为贾珏请奏召回太子大怒,然后在群臣‘逼宫’之下不得不召回太子。
可今天,太子就死了!
这让群臣怎么想,让天下人怎么想?!而且这可是他的亲儿子,是嫡长子!
一时间雍和帝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回过神来后猛地站起,怒目圆睁的喝问道:
“你在胡说什么?!朕的太子怎么会遇袭身亡!来人,将他拖下去,乱棍打死!”那内侍连忙高呼道:
“陛下,是真的!太子昨日傍晚接到圣旨,不顾侍卫阻拦,执意回京。然后昨晚就有人在官路上发现了太子和一行侍卫,还有,还有....”
他说到这不敢说了,雍和帝也猛地瞪大了眼睛,心说坏了!可还不等他开口,吏部尚书崔磊就喝问道:
“吞吞吐吐的做什么,说!还有什么!”
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一众文臣都纷纷逼问。
那太监被众人围着,就像是面对一群猛虎一般,吓得不自觉的脱口而出道:
“还有一队铁骑的尸体....”
这话一出,大明宫内又是一片寂静!
雍和帝深吸了口气,缓缓道:
“铁骑是朕派去保护太子的,贾敬玉阳之事,让朕不敢大意,特意派出五百铁骑暗中保护太子。未曾想.....”
群臣都不吭声,这个时候实在是有些让人不敢多想。
毕竟当时他们大部分人都‘劝说’雍和帝召回太子,让雍和帝有所忌惮也是应该...
倒是刑部尚书单方皱了皱眉,对着内侍问道:
“铁骑的尸体有多少?”那内侍寻思了一下说道:“好像有一百余..”
说到这,他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哪怕是真话,也不能说!
可已经来不及了!
雍和帝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他派出去五百,只剩下一百多尸体,那剩下的人呢?这不就摆明了再说是他派铁骑去杀的人么!
好在满朝文武也有‘冷静’的,就比如王子腾...
王子腾站出来开口说道:
“这是显而易见的陷害栽赃,想让陛下承受杀子的恶名。若真是如此,那一百铁骑的尸体就不会留下,而是被处理掉。甚至太子和那一群侍卫的尸体也不会留下!”
众人闻言有的思索,有的点头。
毕竟王子腾说的也对,没有人会在派人所共知的手下去杀人之后还留下尸体。王子腾看向内侍问道:
“现场可有什么线索?”内侍连忙点头道:
“有,太子和那些侍卫、铁骑的尸体上都发现了那种弹丸,就是之前城内刺杀案的弹丸雍和帝听到这,不由得松了口气。
看向王子腾的眼中也露出了一丝欣赏....
但这件事在现在还是没办法完全洗清嫌疑,因为贾敬和玉阳也可能是被他杀的。证据?
刑部需要证据,但是天下人不需要。
所以这件事一定要查,而且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若不然这就不只是罪己诏的事情了,很可能被逼宫退位!
他现在要做的,是防范幕后黑手的下一步!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宗人府即刻彻查此案,五日内破案,若不能,朕这次绝不在留情面!”
此言一出,被点名的这些人脸色都有些无奈。
上一次大家也是倾尽全力的彻查,但没有任何的线索。这一次又是在城外,可想而知结果是什么。
但这次涉及到太子的死因,没有人敢推托。“臣等遵旨.....”
雍和帝这会儿忽然察觉到自己有些不对劲,他现在不仅没有任何的悲痛,反倒是有一种死得好的感觉
可那是他的儿子啊!
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变了,变得自己都陌生了...
宁国府,宁正堂。
李振山摇着羽扇笑呵呵的说道:
“此事不管如何,这皇帝都洗不清嫌疑。但现在不能让他退位,一旦群臣逼宫,侯爷还是要出面的。”
贾珏坐在主位上呵呵一乐,点了点头说道:“李将军放心,我明白的。如今太子一死,大干最后一点国运就没了!君臣互相怀疑猜忌,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这件事查不清,雍和帝就洗清不了嫌疑。
甚至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将这件事扣在雍和帝的身上!
贾敬、玉阳、太子的死就会成为一连串的‘钥匙’,引着人去脑补。
群臣会怀疑雍和帝,雍和帝也会怀疑是谁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李振山坐直了身子,正色道:“稍后我会让人继续将这件事传开,同时给各地黄巾传信,让他们以此事宣扬皇帝残暴昏庸。漕帮余孽那边,我也会加快进度收服。”
“侯爷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在最关键的时候出面!九边都有侯爷的人在准备,只等侯爷出现,就一呼百应,追随侯爷马踏草原,建立不世之功!”
贾珏起身走到门前,看着院子里枯萎的花朵,垂着眸子呢喃道:“就快了,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