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上皇驾崩!(第2页)
温皇后连忙道:
“母后不知,儿臣询问过老神仙。老神仙说父皇真的是要回天上做道君去了!母后若是不信,儿臣这就让人去传老神仙去!”
老神仙说的就是张道长,替贾代善出家的哪一个。
因为贾代善的关系,极得太上皇的宠信,是如今道录司的掌印。太上皇封他‘大幻仙人’,是大乾道教第一人!
听到温皇后这么说,皇太后也相信了些,在看向太上皇的尸体也没有那般的悲伤了。
其实也不是真的相信,只不过是有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
毕竟她这个年纪,这一辈子又是宫里的皇后、太后这样的起点,见到的死亡太多了。
要是没有一个自我调节的能力,怕是早就怄死了....
雍和帝见状心里不由的沉了沉,他知道皇太后不是很喜欢自己。
但是没想到自己跪在这里,皇太后都没有理他,反倒是和皇后说了这么多。
温皇后此时心中也是无奈,现在太上皇突然驾崩,她原本的打算也要延后。
但这也更加深了她和贾珏继续深入合作的想法,因为如今她的处境更难了!
以往太上皇和皇太后都喜欢她这个儿媳,雍和帝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敢为难她。
可现在太上皇没了,只剩下一个太后...
想到这,温皇后看向雍和帝,询问道:
“陛下,母后和荣国府老封君是老相识,这时候是否能请老封君和国舅夫人来宫里暂住几日?也好能缓解母后哀思。”
雍和帝倒是没有在意,别说是两个老太太,就算是再多也没事。
“正是此理,皇后不说,朕也要说的。”
皇太后闻言不由的看了眼温皇后,随后说道:
“不必如此,宫里是皇家的,哪里有外人进来的。皇帝不必为哀家担心,还是先处理国丧要紧。”
她和贾母私交甚好,但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
如今温皇后忽然点了出来,心里难免多想一些。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不是个傻子......
她其实也明白温皇后这不是威胁,而是相互依偎取暖。
毕竟温皇后没有子嗣傍身,她也一样!
雍和帝可不是她生的
不过她和温皇后不一样,她本身是不太担心这些的。
她这个年纪了,又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太后,雍和帝就算是疯了也不敢亏待她这个母后。
所以她才会推托此事,并没有顺着温皇后的话说下去。
雍和帝犹豫了一下,低下头俯身在地,轻声道:“母后,儿臣,儿臣,儿臣....”
说了好几遍‘儿臣’,; 皇太后眉头微皱,询问道:
“皇帝要说什么?”雍和帝咬了咬牙,磕了一个头沉声道:
“儿臣想秘不发丧!”
此言一出,屋内顿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安静之中....
养心殿上,。
群臣如丧考妣的放声大哭,忠顺亲王和三个皇子也是一样。
但偏殿内,却是一片寂静。
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面甚至有些讽刺。皇太后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雍和帝,颤声道:“你,你说什么?!”
雍和帝并未抬头,额头和地面紧紧的贴着,双手撑在地面上艰难的说道:“儿臣想秘不发丧!”
“不行!你父皇一生功过不去评论,单说你如今坐上皇位继承大统,你父皇驾崩,你就该操持国丧,如何能秘不发丧!”
皇太后被气的浑身颤抖,伸手指着雍和帝呵斥。
温皇后也是怔了怔,可随后就想明白怎么回事了。
可她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学着雍和帝的模样跪伏在一旁,尽显背后曲线...
雍和帝知道现在唯一能钳制自己的就是皇太后,毕竟大干也是以孝治国。
太上皇驾崩了,他头上的长辈真要是算起来的话只有皇太后。
老太妃虽然极得太上皇尊敬,但毕竟是个太皇太妃,不是太皇太后!
如果皇太后传出什么对他不利的话,比如不孝...
但他还是深吸了口气缓缓道:
“母后,如今大干实在是已经到了内忧外患之境地!各地均有乱民爆发,裹挟百姓如同蝗虫席卷。外有蒙元满金兵临城下,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现在大干准备不足,后勤补给艰难。若是爆发战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儿臣想拖延一段时间,至少等下雪之后,外忧应当可解,内患也能有时间处置了...”
他的想法其实是对的,太上皇君临天下六十载,是很多人的噩梦!
如今太上皇突然驾崩,大干朝又正值内忧外患,一旦讯息传开,后果不堪想。可皇太后此时却是完全理解不了,她颤抖的指着雍和帝,脸色都白了几分。
“好好好!好孝顺的孩子!就算是你说的都是对的,外面那么多人,你能保证讯息传不出去?!若是又半点讯息泄露,你这秘不发丧还有何用处?!”
“既如此,你缺失了孝道,你父皇在天之灵受了委屈,这才是最坏的结果!况且你父皇方才是如何交代后事的,难道你没听见么?!”
雍和帝再次磕了几个头,哀声道:
“母后,儿臣心中也是心如刀绞,但为了大干,为了天下苍生,儿臣不能不这么做!父皇在天之灵,也会理解儿臣的。”
这话说的已经算是顶撞了,皇太后哪里听不出来?
怒极反笑起身咬牙切齿的问道:
“陛下都已经这般的说了,还和哀家说什么?哀家不过是个妇人,难道陛下要哀家出去和他们说这件事,让哀家背起整件事么?!”
皇太后在后宫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哪怕是愤怒之余,也猜到了雍和帝的想法!
雍和帝这时想让她来承担这个秘不发丧的后果,让她站出来宣布这件事!雍和帝沉默着不说话,屋内再次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皇太后忽然凄惨的笑了起来,重新坐了回去。
握住太上皇已经冰凉的手,哀声道:
“你养的好儿子啊,哈哈哈哈哈!”
雍和帝咬着牙依旧没有退缩,他知道这件事是有些不地道......
但为了皇位,他只能这么做!
可皇太后哪里是谁都能摆布的?
她看着像是与世无争,但当年也是在后宫的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
那个时候的后宫可没有现在这么安稳!
“来人!传外面众人全都进来!”
“母后!”
听出皇太后的语气不对,雍和帝连忙跪直了身子,盯着皇太后喊了一声。
可哪里还来得及?
外面的戴权已经应声,并且招呼众人进来了。
雍和帝双手握拳,压低声音问道:
“母后要看着天下大乱,大干分崩离析么?!”
皇太后却是看都不看他,这么多年,她觉得自己对这个皇帝算是仁至义尽了。可如今这个皇帝在自己的丈夫刚死的时候,就开始要算计自己了!
不过她也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现在并非是翻脸的好时机。
因为昨晚上太上皇已经但这群臣的面,肯定过雍和帝的皇位和能力了。她一个太后,没资格罢黜这个皇帝。
所以但众人进来之后,皇太后并未说什么皇帝不孝之类的话。
而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诸位,太上皇驾崩,天下同哀。哀家知道你们都是太上皇最信任的臣子,都是大干的好臣工。”
众人齐刷刷的弯腰拱手道:“太后节哀!”
皇太后微微的摇了摇头,看也不看焦急愤怒的雍和帝一眼,继续道:“喊你们进来,是皇帝有话要和你们说!”
雍和帝深吸了口气,眼睛中似乎要喷出一股火来。
皇太后看的清楚,却是毫无怯懦的对视。
她曾听太上皇说过,雍和帝作为皇帝其实是有很大的不足的。
一味学他的手段,却又学的不伦不类。
不过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勤勉,是个守成之君。
如今看来,太上皇错了。
这个皇帝,可未必是什么守成之君。
不仅有很大的不足,甚至还有些不合格!
雍和帝闭上眼冷静了两秒,随后缓缓开口道:
“太上皇驾崩,天下大悲。朕本欲大办国丧,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然父皇临终遗言,国丧不可大肆操办,但体恤国库,体恤百姓。”
“传朕旨意,勋贵之家半年内不得嫁娶饮酒作乐,百姓三月内不可嫁娶饮酒。孝慈县皇陵开龙门,待父皇入陵。礼部,宗人府、内务府立刻拟定国丧诸多事宜!”
没有皇太后背锅,他不敢说出秘不发丧的话来。
也因为他没想到这一套大义、大是大非对皇太后竟然没用,还让‘母子’之间出现了嫌隙如今他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太上皇在这个时候突然驾崩,影响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就是户部官员各个揪着头发思考从哪里挪些银子出来,毕竟现在国库空虚的很。
虽然朝臣们之前捐献了不少钱粮,可早就都运到边关和各地赈灾了。
国库留下的粮食还有些,但银子真没有多少了!雍和帝虽然说了要简单操办,可他们敢糊弄么?粗略计算下来至少要百万两银子!
当然这些银子也不用都从户部出,内务府和宗人府也会出一部分。
可大头还是在户部这边啊!
其次就是兵部,兵部现在算是最忙的地方了!
各地有乱民暴动,讯息已经逐渐的传了回来,局势正在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兵部要不断的调动各地大营‘剿匪”,还要和吏部配合让各地官府安抚百姓。
最麻烦的还是边关!
现在国内乱糟糟的,换做他们是异族,也一定会在这个时候猛烈攻击边关各镇。
就算是打不下来,也要将大干打成弱势。
因为蒙元也好,满金也好,都清楚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干不敢鱼死网破!
只要他们强势出击,就算是无法攻入大干,也能在和谈一事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蒙元还好说,毕竟大干这边算是占着理。
虽然那个蒙元皇子死了,可雍和帝也遭到‘刺杀’。
可满金现在是局势逆转了!
之前满金是弱势,被大干打的狼狈不堪,面临着和谈的巨额赔款。
可现在满金跟随蒙元,只要能赢,那么他们反过来能在大干身上占便宜。
至于以后几个满金皇子如何分,如何斗,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大干满朝上下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就是边关一定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这就有牵扯到了户部,户部众多官员都想骂娘了...
数日后,养心殿上。
雍和帝也没有心思在看奏折了,坐在椅子上走神。
太子秦苏犹豫了一下,上前行礼道:
“父皇,这个时候是不是将康大人放出来?张大人虽然也有能力,但现在需要康大人这般的脾气站出来...”
他说的康大人就是原来的兵部尚书康浩,因为顶撞太上皇被关入了大牢。不过太上皇也清楚,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得的。
只是想关一关他,在磨磨他的性子。
所以兵部尚书的位置是左侍郎张华暂领,而不是直接提拔上去。张华做事圆滑,懂得揣摩圣意。
在平时自然没什么,可眼下这个关节却是很难镇住局面。雍和帝闻言回过神,看向太子的眼神有些微妙。
这时候二皇子秦艾似乎做了很艰难的决定,在雍和帝还没有开口的时候,站出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有要事禀告!”
雍和帝淡淡的说道:“讲!”
他看着眼前的三个儿子,心中也是有些迷茫。
其实一开始坐上皇位的时候,他是想着只关注太子秦苏的,不想出兄弟阋墙的事情。
可后来皇位一直坐不稳,三个皇子却是有了些起势的苗头。
而且太上皇还不止一次当着群臣的面夸奖太子,还给太子放了一些权利。这让他有些不安...
于是也学着太上皇当年的手段,不断的抬着二皇子和三皇子。
或许是要让他们互相制衡,或许是想要将三人都当做磨刀石,看看哪个能青出于蓝。
只不过他似乎没有太上皇的能力,一样的手段,最后却落了一个父亲猜忌儿子,儿子忌惮父亲,兄弟为难兄弟的局面
二皇子秦艾脸色严肃的郑重道:
“儿臣近日查到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与太子有关!”
太子秦苏没有一皱,正要开口,就听得雍和帝问道:“什么事?”
二皇子秦艾忽然跪在地上,沉声道:
“父皇,儿臣查到太子与镇江、凤阳、苏州、徐州、济南、青州、德州等多地知府、官员、世家有所关联,甚至漕帮也有人暗中投靠了太子!”
太子闻言大惊,勃然大怒道:
“胡说八道!本宫何时和他们有所关联,更别说什么漕帮了,滑天下之大稽!”
三皇子秦茂也站了出来,和太子对峙道:
“太子,不仅二哥查到了些东西,臣弟也查到了一些。前段时间赈灾钱粮消失就和漕帮有关,臣弟想着为父皇分忧,未曾想查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线索!”
太子怒极反笑,指着秦茂呵斥道:
“果真是本宫的好弟弟,好巧啊!老二刚查到了东西,你也查到了东西。怎么,是不是人证物证俱全的那一种啊?!”
还不等秦艾和秦茂说话,雍和帝愤怒的拍了一下御案。
三个皇子连忙跪在了地上,齐呼‘父皇息怒’。
雍和帝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面无表情的看着三个儿子。
“够了,朕不想在听你们在这里胡说八道了。都滚出去!”现在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听三个皇子在这里互相攀咬。
眼下朝堂、地方、边关的事情乱糟糟的,他的脑袋都胀疼胀疼的!
三皇子秦茂高声道:
“父皇!太子勾连漕帮私吞赈灾钱粮,其心为何?!漕帮数十万青壮,一旦在沿河各地造反,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钱粮就是太子蓄养死士的军粮!”
太子秦苏大怒道:
“胡说八道!本宫一心为父皇,为朝廷,何时做过这样的事情,有过这样的心思!本宫连漕帮一个人都不认识!”
二皇子秦艾也跪直了身子,沉声道:“事到如今,太子何必挣扎!臣弟已经掌握了证据,只要......”
“滚,都给朕滚出去!”
秦艾的话还没说完,雍和帝就抄起砚台砸了过去。
他虽说也在提防三个儿子,却也不相信太子会这么做。
可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夏守忠的急报。
“陛下!陛下!锦衣府急报,运往江南赈灾钱粮的官船又被劫了!”
雍和帝闻言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呢喃道:“又被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