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聪慧的明兰(第2页)
如今人回去了,若是在这个时候回来,那就是不孝。尤其是凤姐儿、迎春......
贾母皱着眉问道:
“信上还说什么了?”
宝钗轻声道:
“侯爷说让老太太不必担心,应天府城墙高,士兵多,肯定不会出事的。有他在,必然能护着姑娘们不受到任何的伤害。”
贾母不由得松了口气,在她的印象里面,贾珏平日里虽然总是笑呵呵的,但是从不说大话而且也认为一帮泥腿子,就算是闹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宝钗扭头看向薛姨妈,犹豫了下说道:
“妈妈,这些天咱们家不能在冒头了,哥哥最好也不要出去了。”
薛家之前捐献了那么多钱粮,又给贾家、史家、王家那么多钱粮,现在的确是能支撑下来,但绝对拿不出这么大的数目了。
这个时候皇室若是下旨,那薛家没办法。
但皇室现在显然是已经提前得到讯息了,并且没有继续‘剥削’薛家的意思,薛家就别往上凑了。
薛姨妈连连点头道:
“对的对的,回去就让你哥哥在家里待着,哪里都不许去。”
贾母忽然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道:
“二老爷现在就在路上呢,可别遇到了什么歹人!”
现在贾母都有点神经紧张了,毕竟贾家这一年死的人有点多了。
要是贾政再出什么是可怎么办?
贾母连忙对着外面喊了几句,等丫鬟进来后吩咐道:
“让人去前面喊些下人,只找身强体壮,有家里人也在府上或者京里的,越多越好!”
“然后给他们盘缠,给他们准备马,让他们立刻上路去追二老爷,一路保护二老爷赴任!那丫鬟连忙出去了,贾母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可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若是出事了,那可真的是天塌了!
“来人,再去找两个镖局,不要怕花银子,找最好的跟着一起保护老二爷!”说到这,贾母也不由的有些失落起来。
想当年贾家荣国府是何等的风光?
身为国公的贾代善有二百亲卫在家,做什么事情都威风八面。如今要保护自己的小儿子,竟然还要找镖局...
薛姨妈见身旁的王夫人依旧是淡淡的模样,便伸出手指隐秘的点了点她的腰身。王夫人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可实在是不想开口。
从那一次被打了巴掌之后,她与贾政几乎就是陌生人一般了
贾政也不必在顾虑那么多,几乎夜夜都是在赵姨娘那边过夜的。不过王夫人也明白,这是薛姨妈为了自己好。
于是垂下眸子,不冷不淡的说道:
“老太太,我让人给兄长送个信,让娘家也派些人跟着吧?”
贾母因为在寻思事情,也没太听得清她的语气,还欣慰的点了点头。
“你是个有心的,不过倒也不用这么麻烦子腾了。现在这些人也就够了,而且这事儿暂时先不要传出去!”
贾珏既然这般快的让人送信回来,那么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
不过这事儿和贾家没关系,就算是传出去也不该是从贾家传出去。众人都连忙点头,宝钗心中默默祈祷道:
“菩萨保佑,珏哥哥....侯爷和姐妹们都平安无事.....”
贾珏的一封信,让屋里的众人都没了说笑的心思。
别的不说,
单说姑娘们这会儿都在应天府呢,要说一点担心都没有事不可能的。
就连王夫人也是一样,她虽然不喜欢赵姨娘,但是对探春还是很喜欢的。
再说亲女儿元春也在应天府呢!
贾母见众人情绪有些不对,便笑着开口道:
“行了,珏哥儿在呢,你们担心什么?草原上他都能杀个七进七出,更别说所谓的乱民了。再说能不能乱起来还不一定呢!”
宝钗也跟着开口笑道:
“老太太说的是,侯爷是什么人物,再说那还是应天府,多少老亲故旧也都在呢,出不了事情。”
其实这会儿贾母和宝钗心里也没底,但依旧是缓和了气氛。薛姨妈轻叹了一声说道:
“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好像这两年朝廷的事情越来越多。这灾荒都多少年了,也不见一点消退的迹象。今年是大旱,明年弄不好就有蝗灾啊。”
贾母也是有些头疼的说道:
“是这么个理儿!咱们家在辽东的庄子虽说之前一直瞒报,可查账之后也的确是收成不怎么好。别说和上皇在位的盛世那些年了,就连刚灾荒的那几年都比不得。”
贾家自从迁都之后,日子过的就没有以前那么潇洒了。
以前在应天府的时候,家里不仅有铺子有地,也没有这么多事。
可迁都之后,大部分的日常开销靠的都是辽东的庄子。
至于那些铺子能维持个平衡也就不错了,现在收拾了那些贪心不足的下人,至少不用赔钱7.
薛姨妈正要在说什么的时候,外面的婆子高声道:
“老太太,前面门子来传信儿,说是有内侍来传旨了!”
贾母愣了一下,随后赶紧带着人往外走。
到了荣庆堂上才知道,宁国府的爵位回到了一等侯!
这让她们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贾珏现在是双一等侯,可是前所未有的。
真要是算起来,就算是和元平一脉的沈丞老贼相比也丝毫不逊色了!
虽说不是国公,但两个一等侯在身,也足见殊荣了。
可她们也免不了担心,因为现在突然给了这个一个封赏,很明显之后有很大的事情要贾珏去做。
做什么?
就是江浙一代的灾民必然爆发动乱!
如果不是确定了这件事,皇室不会现在就封赏下来!送走了传旨的天使,薛姨妈看着宝钗小声问道:
“要不要派人给各地的丰字号送个讯息,将铺子先关掉?”
现在薛家的流动资金并没有很多,存粮数量也不大,毕竟之前四家捐献的数目都不小。但各地的丰字号可还有不少的好东西呢!
若是加在一起算算,也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人动心的数字。宝钗摇了摇头,坚定道:
“这个时候咱们家什么都不能做,现在皇室最是紧张,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皇室猜忌。况且咱们家现在得了陛下亲自写的牌匾,可不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
随后又小声道: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如果江浙一带真的大乱,很可能会有很多家被卷入进去,咱们家宁可破财,也绝对不能牵扯其中!”
薛姨妈惊了一下,随后也反应过来了。
如果真的灾民暴乱,那到时候整个江浙都会陷入烽火。
那些所谓的世家、豪门甚至是一些小的县城根本阻拦不住饿疯了的灾民!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件事有人在背后蛊惑,很可能会将现在的局面重新洗牌!“幸好咱们来了神京...”
宝钗也跟着点了点头,在神京不管如何,好歹人是i安全的。
那边贾母也是心中担忧姑娘们的安危,可现在也的确什么都做不了。
只能想着一切都靠贾珏这个孩子了......
盛家。
刚刚回来的盛如丧考她,垂头丧气的回到了房中。
王大娘子见状连忙上前询问怎么回事,盛丧气的说道:
“都怪你这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还说什么不用去太贴近宁侯,免得影响了咱们家的清誉,孩子的婚事不好着落!”
“现在礼部选了我南下去调停南孔过继子嗣和衍圣公府的事情,你可知道就连赵尚书都死在了路上,一千多人全死了!”
一说到这,盛直接破防了!
握着拳头不断地砸着桌子,发泄着愤怒。
之前礼部就准备派他去草原和谈,当时他就有些害怕。
后来还是在宁国府宴席后私下和贾珏哭诉了一番,贾珏才出面替他说了话,免了这个差事盛虽然表面上只在意家族清誉,实则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他的贪生怕死,懦弱怕事,是完全刻在了骨子里的。
其实这件事完全怪不到大娘子的头上,当初他也是想着借贾珏的势后就拉倒了。大娘子当时也是顺着他的话说,如今反倒是被他责怪。
“老爷这话是怎么说的?当初可是你说的家中清誉为重.....不对!老爷你说什么?赵尚书死了?这,这,这你如何能去?这岂不是更危险了!”
盛纮怒道:
“还用你说!谁不知道这次更危险了?!赵尚书他们一行上千人死于非命,说是遇到歹人,实则背后必然有人指使!”
“现在我们再去,这不就是在往刀尖上撞么!再多的精锐护着有什么用?更别说那边也出了大事了!”
盛一边说着,一边捶着自己的脑袋。
盛家算不上什么名门望族,只是一个清流。
虽说家里老太太和大娘子的娘子都曾风光过,但那也只是曾经。现在也只不过是靠着曾经的脸面撑着,在朝堂上没有半点话语权。大娘子也是急得团团转,忽地灵光一闪道:
“找老太太去!”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盛老太太品了一口茶,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明兰,你这手茶艺倒是有了几分孔嬷嬷的真传了!”
娘盛明兰。明兰听到祖母夸奖,也是笑得开心。
她是盛家的女儿不错,但却是一个庶出。
而且生母在生弟弟的时候难产而死,一尸两命。
从此她就没有了依靠,也不得盛的喜爱。
若不是有老太太护着,她怕是都难活到现在。
除了在盛老太太面前,她一直都是守拙的,表现出一副笨拙,什么都做不好的模样。
“是孔嬷嬷教的好,要不然孙女儿哪里有这样的本事?祖母爱喝,以后孙女儿天天给祖母泡茶。”
盛老太太失笑了起来,茶不茶的没什么关系,她疼的是这个孙女儿。
“明兰,如今你也大了,家里的事情你也都知道。你说你大姐的婚事到底怎么样?”明兰的大姐就是盛家的大姑娘盛华兰,今年十六,的确是到了说亲的年纪了。
盛华兰是嫡长女,从小到大都是最受宠爱的。
就算是现在盛宠冷妻,小妾生的儿女都没有盛华兰得宠。
盛老太太和大娘子也是对华兰宠爱有加,这才一直养在家里没有过早定亲。
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盛家之前在扬州,也没有看得上的人家...
扬州之地多是盐商、豪门,没有几个诗书世家。
如今到了神京,正好华兰的年纪也差不多了,盛这才仔细挑选。
前两日才说看中了忠勤伯爵府的二公子袁文绍,但也只是说看中了,还没有接触呢。明兰犹豫了一下轻声道:
“大姐姐的婚事自然有爹爹和大娘子做主,哪里有我插嘴的份?”
盛老太太摇了摇头笑道:
“不过是闲聊,再说这里就咱们两个,随便说。”明兰这才缓缓开口道:
“祖母,若是依我之见这忠勤伯爵府的二公子不是良配。孔嬷嬷在教我们的时候,也说过京中各家,其中就有这忠勤伯爵府。”
“这忠勤伯爵府也是开国一脉,祖上的确是辉煌过,可如今也只是空守着一个虚名。就连爵位都不是实爵了的,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盛老太太笑呵呵的问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盛老太太对神京各家的了解也不算很多,毕竟迁都三十年了,她对各家的了解还局限在三十年前呢。
最近虽然也和各家后宅老太太聚了聚,但能了解的也不太多。
她这会儿询问,也真的是闲聊。
因为盛华兰的婚事,她做不了主...
儿女婚事,只有父母做主的份儿,哪怕是祖母也不好拦阻。况且她不是盛的生母,只是嫡母。
这一大家子,实则只有她一个外人。
明兰轻叹了一声说道:
“祖母不知道,这忠勤伯爵府的老大是个流连烟花之地的,如今虽已成亲,但没有半点收心。他夫人也是个刻薄的,时常虐打亏待下人。”
“虽说父亲看重的是二公子,但这样的门第都不会分家,将来姐姐嫁过去难免受到委屈!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伯爵府的家产都是老大的,管家的也是他家的大奶奶。”
“最重要的还是这忠勤伯爵府的太太,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我听孔嬷嬷说那袁大公子一直没有子嗣,这太太就一直拿大奶奶出气,还给大公子找了不少妾室.....”
盛老太太本来是随口问问,结果听到明兰这么说,顿时皱了皱眉,身子都坐直了。
她也没继续在问明兰,而是朝着外面喊道:
“来人,请孔嬷嬷来....算了,我亲自过去一趟!”
这事儿也不能只听孔嬷嬷说,她还得亲自出去打听打听才行!若是真的和明兰说的一样,那这个婚事无论如何都不能结了!
就在外面的嬷嬷刚应下,就紧接着说道:“老太太,老爷和大娘子来了!”
盛老太太楞了一下,还以为这两口子也是因为忠勤伯爵府的事情呢。明兰也赶紧起身,给进来的盛纮和大娘子行礼。
盛纮进屋也没搭理明兰,上前规规矩矩的给老太太行了礼。
倒是大娘子哭丧着脸对盛老太太说道:“老太太,祸事了!”
盛老太太皱了皱眉,呵斥道:
“慌什么!你身为家里的大娘子,如此没有体统,孩子还在跟前呢!”大娘子哪里顾得了这个?
上前哭着道:
“老太太,快救救老爷吧!陛下下旨了,让老爷跟着南下去江南处理衍圣公府子嗣过继的事情....”
说完将事情始末说了一遍,盛老太太也是一惊。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赈灾钱粮都没了?”
盛纮苦着脸点头,刚要说话,就听的明兰惊道:“陛下在钓鱼!”
随后连忙闭嘴,低着头好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结果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老太太也顾不得让她藏着掖着了,开口问道:“你想到什么了?”
见明兰不吱声,盛纮气道: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爹的生死就在眼前,你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明兰心说你的生死,其实我压根不在意!
我娘当初之所以被你的宠妾林小娘害死,就是因为你的不作为.....
不过看老太太又发问,这才缓缓开口道:
“赈灾钱粮出事,就算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也不会现在就传扬开来。赵尚书他们的死因也是一样!”
“陛下这是在怀疑朝中有人暗中捣鬼,特意将新的钱粮路线和礼部重新南下的路线说出来,勾那幕后之人上钩。”
盛纮闻言大惊,他都没想到这一茬!这不是拿自己这些人当鱼饵么?
这不是死定了?变!
就在这时,明兰有忽然开口道:“其实爹爹应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