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黛玉入府

“啥?!这可太妙啦!”

贾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国公规格的侯府,这意思不就是自己那原本看着有点傻的儿子,能和先祖、父亲一样成为国公嘛!

一想到这儿,贾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母亲再偏爱贾宝玉那个没出息的货色,又能咋样?终究是个扶不起来的烂泥罢了!!

自己儿子可是未来响当当的国公啊!还是靠自己本事挣来的,可不是那些靠祖辈荫庇、承袭爵位,徒有虚名的家伙能比的!!

然而这时,贾琏却有些迟疑,略有忧心的开口:“对了,只是陛下有旨意,让珏弟入继贾敬伯父名下,承继宁国府.......”

闻言,贾赦脸上的欣喜表情微微一滞。

贾琏见气氛微妙,皱眉忙道:“岂有此理,他生父您还健在,这.......”

“哎。无需多言。”然而,片刻后贾赦却幽幽的叹了口气,挥挥手示意。

“宁荣二府俱为一体,不分彼此。如今宁府后继无人,确是需寻个出息的贾府子弟接过此重担,总不至于看着就此败落下去。”

“如今看来,珏哥儿怕是唯一无奈之选。当年不也曾动了将珏哥儿过继的心思么?”

“再者说,陛下旨意已定,也尚未问过我,我等意见本就不重要,总而言之,你,我与珏哥儿的血脉联结总是情真意切,纵使名分有变,也永远抹去不得的。”

贾琏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说父亲也是被迫的豁达啊!

“去,把咱们藏着的好酒取出来。”

“今儿个咱俩好好喝上一顿。”

贾赦强颜欢笑的说道。

“好嘞,大老爷。不过在此之前,我还得先知会一声老祖宗她们呐!”

荣国府,荣庆堂内。

贾母端坐在高榻之上,时不时朝外张望,俨然一副翘首期盼的模样。

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李纨以及三春都在此处,也都带着几分好奇朝外探看。

门外婆子传话道“林姑娘到了”,贾母立刻起身,身旁的鸳鸯赶忙上前搀扶。

只见门帘被掀起,一位少女身姿婀娜地走了进来。

这少女长着一张瓜子脸,两道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下,是一双宛如秋水的眼眸。

那眼眸清澈灵动,恰似蕴含着潇湘山水的朦胧雾气。

来的正是林黛玉!

黛玉此刻其实内心十分忐忑,这般小小年纪便离开家中,心中的惶恐自然难以向外人诉说。

见贾母即便有人搀扶,仍有些脚步不稳,便知这便是自己的外祖母,刚要行礼就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

“我的心头肉啊........”

贾母一边放声大哭,一边紧紧抱着黛玉,黛玉的母亲是她最为疼爱的女儿,如今见到黛玉就如同见到了女儿一般。

贾母哭得周围众人也都跟着落泪,一个个都抬手抹泪。

王熙凤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上前劝道:

“老太太,如今林妹妹已然来了,往后跟在您身边定是福泽深厚。您再这么哭下去,林妹妹怕是也要哭坏了身子。”

其余众人也纷纷上前劝慰,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贾母安抚好。

贾母这才在鸳鸯的搀扶下重新坐回高榻,有侍女递来软垫,黛玉拭干泪水跪在软垫上给贾母行了礼。

贾母连声催促她起身,又把她一一介绍给众人。

随后把黛玉唤到身旁,拉着她的手,满是心疼地讲道:

“我这么多儿女里,最疼的就是你母亲,可如今她却先我而去,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如今见到你,我怎能不伤心?”

说着又把黛玉搂在怀里抽泣起来,众人又一阵手忙脚乱地安慰贾母,过了好一会儿才又把她劝好。

黛玉见贾母如此,心中的不安也渐渐消散了不少。

但家中与这里不一样,父亲也说过两边的规矩有很多差异。

所以这会儿黛玉还是有些放不开,生怕给家中父亲丢脸,因此也不敢随意说话,只是陪着贾母落泪……

王熙凤走上前顺势挨着黛玉坐下,拉着她的手问道:

“林妹妹怎么这般柔弱?可是身子骨不好?吃着什么药呢?”

黛玉怯怯地答道:

“我自打会吃饭起就一直在吃药,从未间断过,请了好多名医都不见起色。我听父亲说我三岁那年有个癞头和尚要带我去出家,爹娘自然不肯。”

“那和尚就说‘既然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辈子也好不了。要想痊愈,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让她听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所有外姓的亲戚朋友,一概不见,才能平平安安度过此生。’”

“那和尚疯疯癫癫地说了这些荒唐话,我爹娘也就没把他当回事。如今我还是吃着人参养荣丸,平日里倒也没什么大碍,就是身子有些虚罢了。”

贾母轻拍着黛玉的手说道:“乖孩子,我这儿正配制药丸呢,正好叫她们……”

话还没说完,外面的侍女就高声喊道:“宝二爷来了!”

贾家这等钟鸣鼎食之家,且是世袭罔替的勋贵门第,丧仪规制最是繁文缛节。

贾蓉尚可从权,偏生贾珍是正经八百承了爵位的。

这般人物殁了,丧事岂容得旁人自作主张?

须得礼部会同宗人府拟定仪程,掐着黄历择定吉时方可行事。

他的丧仪要绵延整月,继而停柩一月,再移送至贾氏家庙铁槛寺停灵三十日。

末了方抬棺回金陵祖茔入土为安......

眼下宁国府仍是人来人往喧闹非常,大江南北的世交故旧尚有不少尚在途中未及赶至。

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皆需每日前往襄理,王熙凤与李纨等女眷亦不例外。

今日因着林黛玉登门,贾母这才特意打发王熙凤与李纨早些回府。

正说着忽闻贾宝玉归来,贾母忙不迭笑道:

“快唤他进来,与他妹妹见个礼。“

黛玉亦望向门扉,她曾听母亲提及这位表兄是个顽劣懵懂之辈。

此刻听闻人至,自不好表露什么神色。

竹帘轻启,黛玉便见个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额间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的少年踱步而入。

颈间悬着金螭璎珞,又系着五色丝绦,坠着块通灵美玉。

不得不叹贾家血脉着实优良,姑娘们个个如花似玉,男儿郎亦是一个赛一个的俊逸。

贾宝玉倒不似旁人所想那般生得肥头大耳,实则是个圆润面庞。

脸颊丰润却不显臃肿,反倒透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可这贵气里又掺了几分真假?

原着判词有云: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入室先向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行礼问安,贾母含笑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