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堂震惊(第2页)

所以如今众人的精力皆被分散,只盼着能先尽快解决此事,而后迅速安抚国内流民,切莫让他们揭竿而起。

兵部尚书康浩怒极反笑,厉声呵斥道:

“休养生息?!人家怎会给你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只会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满金和蒙元为何如今大规模进犯?无非两个缘由,他们自身难以为继,且察觉到大干的软肋!”

“倘若大干退让,只会招致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逼迫!所以此战必须打!而且要狠狠地打!哪怕伤亡惨重也要打!务必将他们阻挡在关外,不惜一切代价地打!”

康浩的意图再清晰不过,此番对方倾尽举国之力压境,其野心已昭然若揭。

议和只会让自己处处受制于人,故而唯有一决雌雄方为上策!

唯有将对方打得心生畏惧、痛彻心扉,方能从根本上化解这场危机!

否则,即便今年暂且罢兵,明年他们定会卷土重来,拿着大干议和时馈赠的物资再度兴兵进犯!

雍和帝此刻内心也隐隐倾向于出战,他同样渴望一战。

毕竟,这是他向天下彰显自身能力的契机,可他又不便贸然表态。

毕竟,谁都无法笃定,一旦开战就必定能取得胜利!

胜了自然一切都好商量,可要是败了呢?

这也正是他这些日子始终未能就此事拍板定夺的缘由,只因他心中也没个准数。

太上皇这几日又避而不见他,显然是要他独自做出这个艰难抉择。

没有太上皇在背后撑腰,国库又捉襟见肘,他也难免有些心虚……

恰在此时,一个沙哑的声音悠悠传来。

“咳咳,陛下,老臣以为当下正是议和的好时机。从这两日加急的奏报来看,蒙元那边并未倾尽全力进攻,唯有鞑子这边像疯了一般猛攻。”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靖国公沈丞!

元平一脉硕果仅存的国公!

亦是当下武将三大阵营之中,唯一还健在的国公!

虽说开国一脉还有个名正言顺的北静王,可那位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世袭王爵,毫无实权。

但这位沈丞却是实实在在地手握兵权,堪称元平一脉的定海神针!

他这一开口,雍和帝不禁微微眯起双眼,缓缓问道:

“老国公,不妨接着讲讲。”

沈丞躬身行了一礼,而后转身面向诸位大臣说道:

“蒙元那边既然并非真心要与大干拼个玉石俱焚,那便还有商谈的余地。只要能说动他们,届时双方联手,是否有机会将鞑子的主力大军围困在边关之外……”

众人听闻此等设想,皆满脸惊愕地看向他。

蒙元与大干可是有着百年的血海深仇,议和或许还有几分可能,可要携手合作去攻打满金,几乎是天方夜谭。

无别,辅车相依!

满金若亡,大干接下来定会对蒙元虎视眈眈!

蒙元之人岂会愚笨至此,怎会行此蠢事?

沈丞轻抚着那寥寥无几的胡须,嘿嘿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透着几分阴森。

“蒙元自然不会真刀真枪地动手,其实大干也无需如此。只需把这等可能宣扬出去,那么鞑子那边定会对蒙元心生戒备,进而分散精力。如此一来,我们不管是坚守防御,还是日后议和,都会轻松许多。”

众人顿时如梦初醒,心中暗忖这位老国公如今也是赞同议和的,只是手段别具一格。

兵部尚书康浩眉头一拧,刚要开口,便听得殿外传来紧急通报。

“报!八百里加急!边关大捷!”

“宁东堡中一名百户,竟阵斩一名白摆牙喇,还俘获上百名女真骑兵,歼灭两百余名女真骑兵,连同一名将领也命丧当场!!”

边关大捷?!

所有人皆惊愕地望向冲进来跪地的传令官,就连雍和帝都惊得站起身来。

“念!”

兵部尚书康浩快步上前,一把从奏功司信使手中夺过文书,展开后匆匆扫了两眼,随即纵声大笑起来。

“辽东巡抚徐明善会同奏功司奏报……恳请陛下接纳臣下所献战俘!”

此言一出,满殿之人皆被惊得鸦雀无声。

靖国公沈丞眉头微蹙,双眼微微眯起。

贾珏?

从未听闻过此人!

这让他涌起一股极为不妙的回忆,当年那个贾代善亦是这般勇猛善战。

这贾珏同样姓贾,莫非……

开国一脉这边人数不少,但贾珍、贾赦皆不在场。

他二人只是虚衔爵位,除了皇家重大事务,无需参加朝会。

开国一脉的众人也面面相觑,不禁猜测这个贾珏是否也是贾家之人。

此时,兵部尚书康浩放声大笑:

“哈哈哈!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上天降下英杰辅佐陛下,足见陛下乃天命所归,受上天庇佑!每逢危难之际,必有英杰挺身而出!”

雍和帝此刻也缓过神来,内心霎时被狂喜所填满。

雍和帝暗自盘算着要给贾珏授予一个颇高的官职,以此施恩来收服贾珏,让他成为一位唯自己马首是瞻的孤臣,为自己尽心尽力。

同时,也借此激励和鼓舞辽东的将士们,只要立下战功,封妻荫子、加官进禄都不在话下!

此时又听闻康浩所言,心中愈发欣喜!

他当年登基称帝,可是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

而且还有兄弟子侄在暗处觊觎皇位,他心中怎会没有忧虑?!

如今康浩这番话虽说有阿谀奉承之嫌,但很多时候这些讨好之语也能当作利器!

雍和帝正欲开口言语,恰在此时,靖国公沈丞满脸笑意地朝着康浩问道:

“康尚书,不知这奏报里提及的千总贾珏是何许人也?怎么此前从未听闻过?”

康浩也怔了一下,随后思索片刻说道:

“本官忆起这贾珏似乎是各家送往边关戍守的子弟吧?当初还是宁国府威烈将军亲自呈上的名单,今年似乎才十五岁……”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十五岁便这般英勇?!

那些去戍边的不都是纨绔子弟么?!

端坐在龙椅上的雍和帝心中也猛地一紧,暗道莫非又是一个贾代善?!

别看贾家只是国公府,可却有两家!

而且初代东南西北四王府沉寂之后,一直都是贾家引领开国一脉!

如今开国一脉才没落不到三十年,难道又要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