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稀奇古怪的改革,穿越失败退游戏
“朕早该想到的·”
嘉庆低声自语。
随即唤来身边的福康安。“皇上息怒。”
福康安小心翼翼地跪下。“这帮老狐狸!”嘉庆站起身来。
“难怪当年天理教起事前,朝廷竟毫无防备。”
“那些大臣们分明早就知情,却故意隐瞒不报!这不是误国,这简直是要亡国啊!”福康安低着头不敢言语。
他深知自从康熙年间内务府改由文官把持后。宦官们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地位。
“皇祖父英明一世,却也着了这些人的道。”嘉庆叹了口气。
“他们口口声声说明亡于宦祸,实则是想转移视线。”
“如今文官集团已成了一潭死水,朕就算想整顿,又从何处着手?”福康安小声道。
“皇上,要不要请纪大人来商议?”“纪晓岚?”
嘉庆摇摇头。
“他虽然正直,到底也是这个体系中人。”
“这些人啊,明里对朕恭敬有加,暗地里却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朕就是再想有所作为,也总觉得束手束脚···”13
<!---->
想到自己励精图治多年。却始终无法扭转朝纲。
嘉庆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这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运转规律。
就连皇帝也难以撼动。
“福康安,你说朕是不是太软弱了?”嘉庆突然问道。
“不···皇上!”福康安连忙叩首。“罢了。”嘉庆重新坐下。揉了揉太阳穴。
“朕倒是明白了,为何先帝常说,做皇帝也不过是个戴着镣铐跳舞的人罢了··.”殿外月色依旧清冷。
映照着这位天子孤寂的身影。这一夜。
嘉庆帝注定难眠。
他终于看清了这个庞大官僚体系的真面目。却又不得不与之周旋。
这或许就是他一生的宿命。大明位面。
魏忠贤站在天幕前。
原本阴沉的面容渐渐浮现出一丝冷笑。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客氏。
低声道:
“你看到了吗?这些读书人,表面上骂我是祸国殃民的阉贼,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蚀蛀国本的蠹虫。”
客氏点头应和。
“大人说得是。这些文官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是两面三刀。”“连朝代更替都能左右逢源,还有脸说我们是祸害?”
魏忠贤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有趣,他们总说我权倾朝野,可我不过是替皇上办事罢了。”“倒是这些文官,明里暗里结党营私,连国本都要侵蚀干净。”他冷哼一声。
“难怪皇上对这些人越发不满。这帮人一天到晚就知道空谈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在处处与皇权对抗。”
想到这里。
魏忠贤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看来我得加把劲了。这些文官不除,早晚是个祸患。”
“特别是东林党那帮人,表面上清高,实则比谁都会钻营。”“得想个法子,让皇上看清他们的真面目才是。”
客氏有些担忧地说。
“大人,可要小心行事。这些读书人笔杆子厉害,万一···”“怕什么!”
魏忠贤不屑地摆摆手。
“他们再厉害,还不是靠皇上的恩典?”
“只要我们替皇上分忧,替皇上办事,他们再怎么叫嚣也是无用。”
“倒是现在,得趁机会多收集些他们的把柄,也让皇上看看,这些自诩清流的读书人,究竟干了些什么勾当。”
看着天幕上闪过的画面。
魏忠贤的眼神越发坚定。这些文官处处针对自己
今日见到这些。
更加深了他要彻底铲除东林党的决心。
既然他们非要把自己妖魔化。那他索性就来个痛快。
让这些人尝尝什么叫真正的雷霆手段。
这些道理古人们心里都明白
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罢了。瞧瞧这些当官的。
朝代更替都不带喘气的。跟变戏法似的。这般高深的学问。
怎么到了保家卫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
最好笑的是这些人还挺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为国为民。
其实谁不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这不就跟街上那些装模作样的才子佳人一个德行。外头道貌岸然。
背地里指不定怎么算计呢。
也是亏得这天幕让咱们看得明白。要不然还真被这些人给糊弄过去了。说到底。
这些个大人物争来争去。
跟咱们街边的市井纷争也没什么两样。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那点好处罢了。
古人们正私下抱怨着。忽见天幕泛光。
竟是又出现了新内容。纷纷探头看去。
影片标题:“皇帝们有哪些奇葩外号?”
“网上都给皇帝们取了哪些奇葩外号?今天我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一说。”“第一个,大汉棋王,西汉汉景帝刘启。”
“称他棋王是不是说他棋艺高超,打遍天下无敌手呢?”“没敌手是真的,但水平很菜。”
“他的外号是在当太子时,跟吴王世子刘贤喝完酒下六博棋,下棋的时候起了争执。”“刘启拿起棋盘就砸,结果820把刘贤给砸死了,从此刘启下棋再也没输过(毕竟还是命要紧)。”
“大汉棋王,实至名归。”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笑哭]”“下棋不带头盔?”
“解决不了棋局,就解决你!大汉位面。
汉景帝刘启看完这段影片后。面色铁青。
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他强压着怒火。
“好啊,真是好得很!朕年少时的一时冲动,竟成了后世茶余饭后的笑谈,还给朕安了个‘大汉棋王’的外号!”
周勃连忙低头应道。
陛下息怒。此等戏言,不值得过分计较。
“这哪里是什么棋王,分明是在嘲笑朕!那年确实是朕一时冲动,酒后失态。”
“但你们可知道,那件事后朕整整几个月都睡不好觉。每当夜深人静,总会想起刘贤倒下的那一刻···”
说到这里。
刘启的声音略微有些哽咽。
“第二位是位面之子,大魔导师,东汉光武帝刘秀。”
“说他是位面之子,是因为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