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传奇!从讨饭到登基称帝:专业老朱教你如何翻身做主人
一—“我看成了平江铺,以为在看外卖小哥大战”
一—“廖永忠:老板你这滴技也太假了吧”
一—“方国珍看了前面两位的下场,选择明智退休”
——“船沉以后朱元璋:哎呀好气哦,快去给廖永忠加薪”
大宋位面。
“这朱元璋倒是有几分本事。”赵匡胤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眼神中透着兴致。
“一个个收拾得干净利落。”赵普站在一旁。
“他这手段确实高明,先平定江南,再图谋北方。”“倒是与陛下北伐契丹的策略相似。”
“不过是区区蛮夷,也敢占据中原?”赵匡胤目光灼灼。
“朕当年北伐,若不是顾忌百姓生计,也不会轻易收兵。”“看看这朱元璋如何对付大元。”
曹彬沉声道。
“张士诚和陈友谅都已伏诛,江南一统,这朱元璋接下来定然要全力北上。”“他比朕狠啊。”
赵匡胤忽然笑了。
“船沉落水这一招,当真是高,比朕黄袍加身还要利索。”“这等人物,对付元人必然不会手软。”
“只是不知他能否成功。毕竟元人盘踞中原近百年,根基深厚。”赵普轻声说。
“你们没看见他是怎么对付张士诚的吗?”赵匡胤眼中精光闪动。
“十个月,硬生生耗死了对方。这等毅力,元人未必能挡得住。”“朕倒想知道,他能用什么法子赶走这些胡人。”
曹彬接话。
“陛下说得是。这朱元璋能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元人欺压百姓,苛政猛于虎。”
赵匡胤紧盯着天幕。
“这朱元璋能不能为我汉家雪此百年之耻?”
“他既然敢把目光投向北方,想必已经胸有成竹。”春秋位面。
“这朱元璋用兵倒有几分门道。”孙武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眼中闪烁着精芒。
“平江之战,以逸待劳,这是懂得持久战的妙处。”伍子胥赞同地点头。
“张士诚被困城中,老鼠枯草都吃上了,却还在坚持巷战,这份勇气着实令人敬佩。”孙武笑了笑。
“勇气固然可嘉,但朱元璋更胜一筹。”
“他知道如何在不同战场上运用不同的策略。”
“对陈友谅用水战,对张士诚用围城,对方国珍则用心理战”「。”孙膑附和。
“这确实高明。他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慢。”“面对张士诚时,他选择了最省力的打法。”
“不止如此,你们注意到他处理韩林儿的手段了吗?”孙武转过身。
“表面上大发雷霆,实则暗中褒奖。这才是真正的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伍子胥思索片刻。
“所以廖永忠才会从公爵降为侯爵,看似惩罚,实则嘉奖。”“正是。”
孙武来回踱步。
“他深谙‘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
“对付大敌用强攻,对付小敌则巧妙化解。这等用兵之道,与吾所着《孙子兵法》竟有几分相通。”
孙膑忽然问。
“那依您看,他北伐元朝,胜算几何?”“胜负难料。”
孙武面露深意。
“但此人能屈能伸,善于隐忍。这般特质,正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况且他已然统一江南,兵精粮足,时机正当。”
“若能好生运用,未必无望。”
长安街巷间的茶肆酒楼里。
古人对着天幕议论纷纷。有人感慨朱元璋用兵之稳。
居然能耗死张士诚这样的硬骨头。
更有甚者拍案而起。
直言自己当年看走眼了。
原以为朱元璋不过是又一个农民出身的乱军头子。没想到手段如此老辣。
“这位朱将军,不,朱大王倒是个有意思的。”“你这话说得不对,人家现在可是吴王了。”不少人对朱元璋处置韩林儿的手段尤为赞叹。大家都在打趣说这位吴王演技着实精湛。
又说廖永忠怕是早就和主子商量好了。毕竟从公爵降到侯爵。
这惩罚也未免太过“严厉”。
“这可比咱们相公讲的话本子有意思多了。”
“就是就是,那些话本子里的主角,哪有这般精彩。”酒肆中也不乏经历过蒙元统治的老人。
他们神色复杂地看着天幕。
有人暗暗期待这位吴王能否真的赶走元人。又有人担忧战事会否波及百姓生计。
不过大家都认同一点。
这位吴王比元朝那些官员要有意思得多。
大家都在猜测这位吴王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会不会真的北上抗元。
“你们说他能打到北边去吗?”“瞧他这股劲头,准能行。”
“可不是,咱们运气好,赶上了这么一出大戏。”
“公元1367年十月二十一,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并发布《谕中原檄》,打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从这一刻开始,战争不再是红巾军内斗抢地盘了,而是被压迫了近百年的汉人扫除屈辱之战。”
“公元1368年,在北伐军的节节胜利中,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建立大明。”“这是龙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起点最低的男人,取到的最高政治成就。”
“攻取山东后,徐达分军两路进攻河南,常遇春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接战。”“他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紧跟其后勇猛冲杀,很快收复河南。”
“洪武元年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逃离大都,从居庸关逃奔去了元上都。”“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终于结束了,我们的燕云十六州终于被大明拿了回来。”“从唐朝之后,这缺经历了将近四百年持续战争的土地终于回到了汉人手中。”
“洪武二年,明军进攻陕西,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
“常通春和李文忠率军九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后立刻向北逃奔。”
“常通春没放过他们,率军千里追杀,一鼓作气,直取元朝上都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然而这位明初的第一先锋,常十万常遇春,在回军途中突然病逝,大部分说法是常遇春死于“卸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