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53章 火烧赤壁,白杆迷魂,朱元璋称王!这波反套路玩明白了(第2页)

“最毒不过亲兄弟,最狠不过老实人”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上班守城85天,奖金全给同事了。”

大隋位面。

杨广站在天幕前。

目光闪动。

“朱元璋这般对待亲侄,倒是让朕想起一些往事。

于人文低声回应。

“朱文正守城八十五日,此等功劳,陛下觉得他该得到什么赏赐?”

“赏赐?”

杨广负手而立。

“朱文正之错不在求赏,而在不知足。”

“他既是血亲,更应该以大局为重。”

“朕当年北巡,沿途修建大运河,那些反对的大臣,朕一个也没留。”

虞世基插话。

“陛下是说朱元璋处置得对?”

“对与不对,都已成定局。”

杨广眼神深邃。

“朱元璋能在乱世中崛起,靠的就是这份狠劲。”

“朕修运河时,多少人说朕暴虐。可若不修,如何统一南北?”

“朱文正不该去联络张士诚,这是大忌。”

“可他毕竟是血亲。”

于人文说。

“血亲又如何?”

杨广冷哼一声。

“太子杨勇,不也被朕废了?”

“朱元璋这般处置,已经算是仁慈。若换作是朕,岂会让他活到软禁?”

“这天下之争,向来都是至亲至疏,不过一念之差。”

虞世基轻声道。

“陛下说得是。朱文正若是安分守己,未必没有更好前程。”

“不过是个不知轻重的小人罢了。”

杨广望着天幕。

“你们看朱元璋对待功臣,先封赏外姓,已显得心胸开阔。”

“朱文正偏要耍小性子,这才自取其祸。”

“这天下,从来都是要靠本事打下来的。”

大宋位面。

“这朱元璋倒是比朕狠得多。”赵构看着天幕中的画面。

神色复杂。秦桧上前一步。

“陛下,朱文正此人确实可惜。”

“守城八十五日,换作是在我大宋,至少也该封个节度使。”“朱元璋此举太过绝情。”

赵构皱眉。

“朕南渡正是靠着宗室力保江山。若是处处防备自家人,如何能得人心?”王淮接话。

“朱文正虽有不满之处,但起兵作乱确实罪不可恕。只是这软禁之法......”

赵构冷冷一笑。

“朕看他是不懂得笼络人心。一个能死守城池的将领,若是善加安抚,日后定能成为左膀右臂。”

“偏偏因为是宗亲就处处防备,这不是自毁长城么?”

秦桧低声道。“陛下说得极是。”

“宗室乃是国之根本,若是寒了宗亲之心,江山如何稳固?”“朱文正此人虽有过错,却也是被逼无奈。”

赵构摇头。

“徐达、常遇春固然功劳不小,可朱文正守城之功,岂能轻慢?”“若是朕,定会先安抚宗室,给他个体面。”

“即便日后有异心,也不至于走到这般田地。”王淮思索道。

“若是陛下遇到这等情形,想必会另有高明之处。”

“朱元璋此举,终究是因民间出身,不懂得经营宗族之道。”赵构眯起眼睛。

“他日后若想江山永固,怕是要吃这个亏。”

“朕在江南多年,深知宗室之重要。可惜朱元璋不懂这个道理。”大明位面。

“八十五天啊...”

朱元璋望着天幕中的影像。眼神有些恍惚。李善长轻声提醒。

“陛下,朱文正此事,或许我们当初处置得太急了些。”“太急?”

朱元璋站在原地。

目光深沉。

“那时候天下刚定,多少人虎视耽耽。文正他不该在那个节骨眼上闹事。”刘伯温缓缓开口。

“陛下当年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是如今回看,确实显得手段重了些。”“朕也曾想过要重用宗室。”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

“可朕出身微贱,深知人心难测。”

“外姓将领尚且能投靠张士诚,何况是自家侄儿?”李善长斟酌着说。

“若是再给朱文正一次机会,或许他能···.”朱元璋打断他的话。

眼中闪过一丝痛色。

“朕给过他机会,可他非要去联络张士诚。”“这天下来之不易,朕不能拿江山社稷去赌。”刘伯温沉默片刻。

“陛下所虑极是。只是朱文正那八十五天的守城,着实令人动容。”“朕又何尝不知?”

朱元璋看着天幕。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可这天下,不是讲人情的地方。”

“朕心里也难受,可若不是朕狠得下心,这天下又该是谁的?”“陛下···”

李善长欲言又止。“罢了。”朱元璋长叹一声。

“联这辈子,最恨别人说朕寡恩,可有时候,却不得不如此。”“这江山,终究是要靠心狠手辣才能坐稳啊···”

“公元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

“三月,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陈汉政权灭亡。”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朱元璋发动平江之战,张士诚死守平江。”

“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

“双方鏖战将近十个月,朱元璋才终于攻入平江城,结果张士诚展开巷战,继续抵抗。”

“但还是寡不敌众,被俘后自尽,东吴政权灭亡。”

“这场战争进行的同时,朱元璋也办了另一件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府。”

“结果半道上船沉了,小明王就这样去水里喂了王八。”

“朱元璋非常开心……不对,非常生气,对廖永忠大骂,你怎么能这样办事呢?本来想封你当公爵的,现在只能封你当候爵啦。”

“随后朱元璋就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

“年中,朱元璋命汤和讨伐浙东的方国珍,方国珍没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勇气,很快就选择投降,朱元璋彻底统一了江南。”

“然后他就讲目光看向了北方,那个饿死他全家的大元朝。”

“船翻了是吧?这波操作太熟练了”

“巷战型选手张士诚,硬刚到最后一刻”

“没有枯草没有粮,今天老鼠当主粮”

“朱元璋:这锅我可不背,都怪廖永忠不会开船”

“前面瓦片用完的同学留步,咱们还有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