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古人看大明猛男常遇春!采石矶Solo,就问你怕不怕!
“联早就听祖训,太祖起兵时最重要的就是识人用人。看这天幕中,二十四人里就有汤和、徐达,后来都是开国名将。”
“这哪里是什么分兵南掠,分明是太祖早就想好了退路。”
“臣倒觉得最精彩的是太祖让出三万人马,这一手可真够高明的。”王振摸着下巴。
“郭子兴被赶出来时,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太祖会这般对他。”英宗眯起眼睛。
目光落在天幕上朱元璋的身影上。
“太祖这步棋高啊!让出兵权看似吃亏,实则是给郭子兴戴上了金箍。”“不出三个月,这些人马还不是要回到太祖麾下。”
天幕中的画面渐渐暗淡。英宗仍旧站在原地。
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一幕幕闪过的景象。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大宋位面。
仁宗皇帝看着天幕中不断闪动的画面。
端起茶盏的手微微发抖。
“朱元璋明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兵马,却能在短短时间内扩充到二万人。范卿,你觉得此人用的是什么手段?”
范仲淹轻抚胡须。
“陛下明鉴。臣以为此人深谙‘怀柔’之道。您看他攻下元军营地后,只选汉人入伍,这是要收买人心。”
“再看他对郭子兴,明明有实力,却甘愿做个小弟,这是要收买信任。”“朕倒觉得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忍耐。”
仁宗放下茶盏。神色凝重。
“濠州城中,他明明可以据城自重,却愿意放弃七百家乡子弟。范卿可知这是为何?”
“回陛下,有时候,退一步未必是示弱,而是为了积蓄更大的力量。朱元璋带走的那二十四人,想必都是心腹猛将。”
仁宗站起身。
负手望向天幕中李善长拜见的画面。
“朕记得你曾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
“朱元璋,看似放弃了大权,实则是在细火慢炖。他既然已得李善长相助,下一步会如何行事?”
“陛下容禀,此人能屈能伸,又善于笼络人心。臣观他对郭子兴的态度,恐怕日后天下诸侯,都将被他如此这般···”
仁宗紧紧盯着天幕。
“范卿所言极是。朱元璋此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朕观他这般手段,日后必成大器。“只是不知他能否像朕一样,以仁政治天下?”
“朱元璋明白他必须要顺从“大义”,不能现在就和老丈人开片,因为名义上郭子兴对他有再造之恩,且他手上人马也不少。”
“一旦翻脸朱元璋拥有的一切都可能消失,所以得把刀压下来等一个机会。”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克和县,一个山匪大盗被朱元璋的行事作风吸引前来投奔。”“他走进帐内后第一句话就是我能打,把先锋印给我。”
“老朱有点懵,但见这人身材魁梧,体魄健壮,于是先将其留下,很快他就会知道这个叫常遇春的男人没有吹牛。”
“6月,朱元璋南下渡江,在采石矶的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下没能打进去。”
“这时候只看一条小船载着“猛男常遇春”,顶着激流、冒着箭矢冲到敌人案前。”
“常遇春脚踩矶石一跃而上,左冲右突来回拼杀,如入无人之境。”
“朱元璋趁机指挥军队登陆,元军纷纷溃逃,然后朱元璋乘胜追击拿下了太平城。”
“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其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朱元璋官职最低,也能看出小明王的分化之意。”
“由于这支军队大部分都是被朱元璋所招募的,外加朱元璋平日亲善带兵,身先士卒,所以实际指挥权已经被朱元璋牢牢把握住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给名义上的两个上司办理永久退休。”——“采石矶soLo,就问你怕不怕!”
——“小明王:我要搞分化!朱元璋:你搞,你接着搞[doge]”——“你们官大归大,实权在谁手里心里没点数吗?”
——“都元帅:我有大官!朱元璋:我有军心”
一—“采石矶副本难度极高,常遇春:我按个技能就过了”
——“老丈人走了,剩下两个废物总监,这下好办了”
一—“人才难得,常遇春这波纯纯是主动送上门的即战力”——“官职最低,实权最大,这波是职场潜规则”
大宋位面。
神宗揉了揉太阳穴。
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发笑。
“朱元璋当真有趣,表面上对老丈人恭敬有加,背地里却在蚕食他的权力。”“王卿,你看他这般作为,可比当年你变法时温和多了。”
王安石稳坐在一旁:捋须微笑。
“陛下说笑了,臣倒是对这个常遇春更感兴趣。”
“他初来乍到,开口就要先锋印,这般锋芒毕露,居然没被朱元璋当场轰出去。”“这有何奇怪?”
神宗站起身来指着天幕中的画面。
“你看他在采石矶一战,单人匹马就敢往上冲。这种人不怕死,朱元璋正好可以用来破局。”
“倒是那个韩林儿,竟然想用官职高低来压制朱元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王安石摇头叹道。
“那郭子兴也是个糊涂人。军中兵马都是朱元璋招募的,他居然还把儿子放在上位。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朱元璋这招可高明。”神宗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表面上当个老实姑爷,实际上早就把军中实权抓在手里。”
“这才是真正的‘新政’啊,哪像当年我们推行新法,弄得满朝风雨。”王安石皱眉道。
“陛下,臣总觉得这常遇春来得蹊跷。一个山匪,竟敢直接向主帅要职...”
“蹊跷?朱元璋敢用,常遇春敢来,这叫英雄惜英雄!”
神宗大笑。
“倒是我们,当年变法时太过谨慎,错过了多少人才啊。”王安石陷入沉思。
目光落在天幕中朱元璋的身影上。
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推行新政时的影子。大唐位面。
唐玄宗抚摸着手中的羊脂玉杯。
“朱元璋倒是个能隐忍的。一支水军拦在江面上,换作寻常人早就强攻了,他倒好,就这么等着常遇春送上门来。”
李林甫捧着茶盏神色不安。
“陛下,臣倒觉得这常遇春来得太巧。您想啊,这朱元璋正愁打不过水军,一个猛将就这么送上门来。莫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