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38章 古人看055型驱逐舰,航母杀手!古人大跌眼镜!

李二站起身来。

“突厥人的铁甲骑兵看似强悍,可一遇上我们的连弩部队就束手无策。这战舰怕是也有同样的短板。”

殿外的寒风吹动了簷下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李二望着天幕上那艘造价昂贵却难堪大用的战舰。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骄傲自满却最终败落的对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即便相隔千年。

人性中的某些弱点似乎从未改变。三三两两的古人围在天幕下。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战船。不禁啧啧称奇。

这等战船。

比当朝最大的海船还要大上数倍。光是看着就令人心生向往。

“要这么大的战船作甚?咱们的小船不也能跑吗?”

“你这就不懂了,人家那是强国之威,岂是咱们能比的。”议论声中:

不少人暗自盘算着这八十亿美元究竟能换多少贯钱。若是能分到手里。

怕是十辈子都花不完。这等奢靡之物。

简直比当年朝廷建造的御花园还要荒唐。倒也难怪连那漂亮国自己都不愿意要了。

“这船光是看着就晃眼,那海贼见了不得吓死?”

“吓死?我看是笑死。这么贵重的东西,怕是连出港都要掂量掂量。”不少人想起了码头上见过的走私商贩。

那些人蹲在岸边。

听说一艘小船都要几百贯。

如今这等巨舰。

竟要比皇宫还贵。着实令人咋舌。

“你们说这船要是进了咱们的港口,得收多少税?”

“收税?我看光是停泊费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众人纷纷感慨。

后世的强国当真是财大气粗。只是这等糟蹋钱财的做派。

与那些倒闭的大户人家何其相似。明明可以造三十多艘。

最后却只造了三艘。

这不是典型的眼大肚子小吗?

“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能在城里买下一整条街。”

“做什么春秋大梦,这么多钱,当朝的盐商都要眼红。”

看着天幕上那艘形似鬼怪的巨舰。

古人们不禁打趣。

这莫非就是后世人说的烧钱取乐?这等奢侈之物。

也只配做个海上的景观了。

“朱姆沃尔特专案失败后,伯克级又被海军拉出来应急。”

“伯克级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现役驱逐舰,也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其重量和火力甚至超过许多巡洋舰。”

“共计服役了74艘,共计四个批次,最新型的就是flightiii构型。”

“满载排水量9800吨,长155米,宽20米,最高速度超过30节,计划再建造24艘,单舰造价达到了22亿美元。”

“flightiii构型在雷达和动力上均有所升级,其中Anspy—6主动式相位雷达,效能上比原雷达强30倍,探测距离约1000公里。”

“虽面临着服役即落后的尴尬局面,但总比朱姆沃尔特要强太多了。”

“不过因为工业化影响,目前新舰的建造速度太慢,2019年至今,仅有一艘服役,一艘下水。”

“2024年,关军不得不宣布延长12艘伯克(flightiiA)级驱逐舰的服役”

——“flightiii这雷达效能提升30倍,有点猛啊”

一—“1000公里探测距离,这下真成千里眼了”一—“朱姆烧钱,伯克干活”

——“工业化倒退是真的严重,建造速度慢成这样”一—“老舰延寿这招有点无奈啊”

一—“四年就服役两艘,这产能确实拉垮”

——“延长服役寿命,这是在给新舰争取时间吗”一—“朱姆是个教训,伯克才是正道啊”

大宋位面。

宋神宗赵顼与王安石、司马光正在观看天幕。初秋的风轻轻拂过殿簷。

带来阵阵清凉。

“一艘宝船便要花费二十二亿钱财,这后世的强国当真富有。”赵顼摩挲着茶杯。

“这伯克战船倒是实用,不似方才那艘华而不实的朱姆。”王安石捻须点头。

“臣以为,此事恰与变法异曲同工。”

“那朱姆便如同那些守旧之人,徒有其表。这伯克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良器。”“安石此言差矣。”

司马光正色道。

“你可曾注意到他们的工匠凋零?四年才造得两艘,这等颓势,不正是变法所带来的恶果?

赵顼放下茶杯。

“工匠凋零确实可虑。朕记得当年开封府的匠人众多,造物之事从不拖延。”

“这千里眼的本事虽好,可若是造不出来,又有何用?”

“陛下明鉴。”王安石思索道。

“七十四艘之数确实可观,但臣更关心那千里之外可见的本事。”

“若是我大宋也有这等神器,辽国又岂敢轻举妄动?”

司马光摇摇头。

“强行延长旧船使用年限,这不正说明他们江河日下?就如同当年强征农民从军一般,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赵顼望着天幕沉思。

“这伯克倒是与我大宋水师有几分相似。讲究实用,不事虚华。只可惜他们的匠人凋零至此,倒让朕想起了泰州水师的困境。”

殿外蝉鸣阵阵。

赵顼想起当年变法时的情景。

这位推行新政的皇帝看着天幕上的内容。似乎从这后世强国的境遇中。

看到了几分自己朝廷的影子。只是不知这后世的变革。

最终会走向何方。

大明位面。

“七十四艘战船,倒是比我大明的宝船还要多上几分。”朱棣抚着龙椅扶手。

“只是这工匠凋零之势,未免令人担忧。”

姚广孝轻轻摇头。

“陛下,老衲倒觉得这与当年建造宝船时颇为相似。他们也面临着工匠短缺的困境,只是解决之道却不够妥当。”

“这伯克战船倒是让臣想起了郑和下西洋时的景象。”解缙说道。

“那时我们的工匠昼夜不停,一年就能建造数十艘宝船。如今这后世强国,竟要四年才造得两艘。”

朱棣站起身来。

“千里之外可见,这等本事确实了得。只是这等利器,若是造不出来,岂不是成了摆设?“陛下所言极是。”

解缙继续道。

“臣观这些旧船延寿之举,恰似蒙古残部,明明已是强弩之末,却还要强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