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古人看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史诗级难度的北伐,赵云感慨了(第2页)
“表面上是要剿灭叛军,实则暗中收找了河北诸多降将。这南天门计划,想必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房玄龄欣然附和。
“正是如此。龙国当真高明,既让漂亮国投入巨资研发,又能趁机发展自身科技。”“若是成了,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成,损失的也是漂亮国的钱财。”
“科技也好,计谋也罢。”李二微微一笑。
“终究是个文武之道。这龙国倒是深谙此理。”大宋位面。
宋神宗赵顼与司马光、王安石在御书房中观看天幕。三人神情各异。
“这漂亮国倒是与你有几分相似。”赵顼转身面向王安石。
“你变法之时,也是如此借题发挥,一举带动了整个朝廷。”“陛下谬赞了。”
王安石缓缓开口。
“微臣变法乃是实实在在的改革。漂亮国却是阴差阳错,本想虚张声势,反倒创造出了真本事。”
司马光插言。
“这倒让我想起当年编写资治通鉴时的趣事。有些史料表面上记载平平无奇,深究之下却往往藏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漂亮国的网际网路、人工智慧,不也是如此意外得来?”“两位爱卿都说到了点子上。”
赵顼负手而立。
“这龙国更是高明,竟能让漂亮国陷入两难之境。”“就像当年辽国对我大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是这南天门计划,究竟是虚是实?”
王安石轻声道。
“若是虚的,为何要费尽心思研发这些科技?若是实的,又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这便是兵法上的疑兵之计。”
司马光捋须回应。
“让敌人猜不透虚实,自然就会处处提防,最终耗尽精力。赵括就是死在这般算计之下。“龙国此计,比那漂亮国的星球大战不知高明多少。”
赵顼微微点头。
“他们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叫人难辨真伪。倒是这漂亮国,竟被自己的谎言逼出了真功夫。”
王安石沉吟片刻。
“只怕这南天门计划背后,还有更深的谋划。”
“就像当年陛下推行新法,表面上是为了整顿吏治,实则是改变整个朝廷的体制。”大明位面。
明朝老朱与刘伯温、李善长正观看着天幕中的内容。“这南天门计划倒是有趣。”
老朱抚掌。
“让敌人疲于猜测,最后自己把自己套进去。”
“想当年咱在凤阳起义,不也是用这种计策迷惑敌人?”刘伯温分析道。
“漂亮国也是咎由自取。他们想用虚假的计划吓唬人,结果反倒被自己逼着发展出这么多新鲜玩意儿。”
“陛下您看。”李善长目光一转。
“天幕要讲诸葛武侯的故事了。老臣记得您最爱看诸葛亮的兵法。”老朱眼前一亮。
“孔明布阵施计,朕是最服气的。当年在濠州,朕就用了他囊中取物的计策,才拿下了那座城。”
李善长点头。
“武侯六出祁山,虽说没能北伐成功,但他治军严谨,将士用命,确是难得。”“莫要妄下定论。”
老朱坐直身子。
“诸葛亮用兵,朕觉得还是有独到之处。你们可知道,当年朕平定天下,就经常研读他的兵法。”
“五丈原上,他明明已经病重,还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刘伯温深以为然。
“武侯确实不凡。单说他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就知道他深谙用兵之道。”“且看且看。”
老朱专注地盯着天幕。
“今日定要好好听听,后人如何评说这位千古名相的军事才能。”
影片标题:“诸葛亮打仗不行?他的军事水平究竟如何?”
“诸葛亮北伐是诸葛亮一生重大功绩之一,也是他军事实力的重大体现。”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跳出来说了,不对啊,陈寿都说诸葛亮“奇谋为短”,怎么会有军事实力呢?”
“很多亮黑喜欢拿北伐的结果来证明诸葛亮北伐劳而无功,借以证明诸葛亮的战绩都是演义吹出来的,实际上诸葛亮一点也不厉害,庸才而已。”
“确实从结果来看,诸葛亮北伐不仅没有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还于旧都,连短期的占有陇右也没拿下。”
“虽然战绩上斩了张部王双等人,占领的也不过就是武都阴平这样的无人区,一点价值也没有,陇西那些郡县也基本是来了就投降,根本没难度,我上我也行。”
“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只要北伐就好了,但是网友要考虑的就多了,你要知道首先能把军队从汉中完整的带到关中陇右就已经是史诗级难度了。”
——“终于有人说这个了,北伐有多难懂的都懂”
——“在后方建设的同时还能北伐,已经很厉害了”
一—“有本事你上啊,说得轻松”
一—“亮黑又在断章取义了”
一—“陈寿:我写的东西又被曲解了”
一—“无人区?那是因为地形太险峻了好吧”
——“现代人评古人总觉得自己能行”
一—“不懂军事的人总觉得打仗很简单”
一—“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东汉位面。
刘备与诸葛亮、赵云正在成都府邸中观看天幕。“孔明,这些后人竟如此评价于你。”
刘备握紧了拳头。脸色阴晴不定。
“什么叫你上你也行?他们可知道这千军万马要如何排程?”诸葛亮轻摇羽扇。
“主公不必动怒。这些人不懂军事,自然不知其中艰难。”“只是···北伐竟会失败,这倒是出乎臣的意料。”
“丞相何必在意这些。”赵云插话道。
“末将跟随丞相多次出征,深知丞相用兵之法精妙。这些人说的都是外行话。”
刘备站起身来。
“孔明,你总是这般宽容。”
“陈寿写的什么‘奇谋为短’,分明是对你有偏见。朕岂能容他们这般低毁于你?”
“主公,臣更在意的是,为何北伐会失败。”
诸葛亮的目光却凝视着天幕。
“看来臣还需更加谨慎,将来行军布阵时要更加周密才是。”
“孔明!”
刘备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