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古人看假如龙国强制服兵役?一个张伟方阵40余万人!(第2页)
确实比他当年的铁血手段要高明许多。若是大明也能达到这般境界。
或许就不用担心藩王作乱了。在一片喷啧称奇声中。
古人们望着天幕上的内容。不禁陷入了深恩。
后世竟然会拿征兵这等军国大事来打趣。这在古时几乎难以想象。
在他们的时代。但凡谈及军事。大多都是一脸凝重。
就连开个玩笑都要左右顾盼。生怕被人参上一本。
这等轻松调侃的氛围着实令人羡慕。
古人们不由回想起自己当年服徭役的艰辛。那时但凡听闻征兵。
不是东躲西藏。就是设法托关系。谁能想到。到了后世。
征兵竟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数量的想象。在古时。
一个县城也就千把人。
大户人家能出个十几个壮丁就算得上阔绰。
可这后世的百姓。
张口就是几十万、上亿。甚至连山都站不下。
仿佛天下兵马都成了大白菜。
不过转念一想。
这般轻松自如的议论。
恐怕也只有在国力强盛时才能出现。若是在战乱年代。
怕是连开个玩笑都要掂量掂量。这后世的百姓能如此肆意发挥。想必是生活在了太平盛世。
古人们纷纷感慨。
若是自己生在那个年代。或许也能像这些网友一样。不用担心征兵。不用害怕服役。
可以大胆地评论时事。随意地开着玩笑。
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神仙境界。不过话说回来。
若真要点齐这么多人马。光是整伫列就够呛。
想当年他们村里办个流水席都要忙活小半月。这要是真来了几十万大军。
怕是光想想就要头大。看来这后世的百姓。果真是闲得慌了。
连这等事都能想得出来。
“这些评论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但我国并没有以此来扩充士兵。”
“不仅仅是因为士兵在精不在多,更重要的是我们龙国军人的使命是保护我们的国家和平,而不是挑起不必要的战争。”
“军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心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军队,因为他们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有些国家兵力比较多的话,就会炫耀自己有多少兵力,这些兵力有多强悍等。但他们都不敢来我国面前炫耀,这还得从很久以前流传的一个笑话说起。”
“漂亮国的卫星在每年的九月份左右都会发现龙国有一支神秘且强大的部队出现在全国各地。更可疑的是这支百万部队总在半个月后消失,这让他们异常惶恐。”
“在他们眼里这是龙国部队在搞特殊演练,就连他们的卫星都躲过去了,殊不知只是我们学生在军训。”
一—“军训笑话属实是经典节目效果[doge]”
——“我愿称之为最强百万特种部队,代号:开学季”
——“震惊!某国卫星发现神秘部队竟是做这事!?”
一—“龙国选择和平路线,但这不代表没有实力(狗头)”
一—“每年九月:新生代特种部队集结完毕,准备出击!”
——“懂得克制的强者,低调且有实力,就是这么帅!”
一—“新兵蛋子们集结!欧尼酱们冲鸭!”
——“前方高能!集体练习八段锦预警!”
大清位面。
康熙在御花园中观完天幕。
转头看向身边的索额图和徐干学。索额图正准备开口说些什么。
却听康熙先行说道。
“这就是后世的兵法了?倒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康熙起身在御花园内踱步。
“我大清如今八旗子弟渐趋安逸,战力不及从前。而这后世之人,竟要让所有读书人都习武,倒是个新奇的法子。”
“皇上,此法确实新颖。臣观后世百姓,人人可练,却无半分兵祸之忧。人多却不扰民,想来是圣人之道。”
徐干学拱手道。
康熙望着远处的紫禁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以往朕总觉得我朝兵力已是天下无双,今日观这影像,方知后世更胜从前。”
“朕倒想知晓,他们究竟用了什么法子,既让天下人皆可习武,又能保持军心如一?“
索额图思索片刻。
“皇上,臣以为此中关窍,在于他们另有一套驭民之术。那些外邦人的神奇器具,居然也只能远远观望,不敢轻举妄动。”
康熙点点头。
眼中透着少有的兴奋。
“有意思,朕竟不知我泱泱大国,到了后世还有这等奇事。这般说来,倒要多看几段,瞧瞧他们还有什么新鲜法子。”
徐干学附和。
“那些外邦器具虽然神异,可在我国面前却如同儿戏。”
“皇上,依臣看来,这后世子民倒也聪慧,懂得藏锋敛锐之道。”康熙轻拂龙袍。
嘴角微扬。
“这后世之人,倒真叫朕刮目相看了。”大唐位面。
唐太宗李二在两仪殿中观完天幕。看向魏征和房玄龄。
殿内一时寂静。
只听得殿外晚风吹动铜铃。
“后世竟有此等奇事,外邦探子被一群习武的书生吓退。”李二负手而立。
目光深远。
“联记得贞观初年,不少大臣都反对开科取士,如今看来,文武之道皆可兼修。”
“陛下,这后世之人有大智慧。既不靠兵力震慑四方,又能让天下学子皆习军事。”魏征捋须道。
“他们既能读书明理,又能习武强身,恐怕正是陛下常说的治世之道。”“有趣。”
李二在龙椅上正了正衣冠。
“联年轻时南征北战,统帅三军,却不曾想到这般教化之法。”“让寻常学子也知晓军事之要,确是妙计。”
房玄龄进言。
“陛下,依臣之见,后世这般做法,倒与陛下建立的贞观之治有异曲同工之妙。既重文德,又不废武备。”
“后世当真令人叹服。”李二起身望向殿外。
“他们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能震慑四方宵小。这些年轻人,倒真有几分大唐儿郎的风骨。”
“只是不知这后世还有何等气象,那些异邦的奇特器具,在我泱泱大国面前竟也只能望而生畏。”
魏征沉吟道。
“天幕之中,后世子民尽显龙国风骨。”
李二眼中闪过异彩。
“这般盛世,当真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