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蒙古人待见?带汉人血洗草原,古人惊了!(第2页)
“当年我设立译学馆,广纳四方学子,就是要让天下知晓我大唐的包容。”
“但这忽必烈,竟然因为亲近汉文化而要对抗自己的同胞一一这倒是出人意料。”
房玄龄说着。
指向天幕上闪过的新画面。
“文治武功,向来是相辅相成。”
“这天幕所示,莫非是在告诉我们,文化之力有时比刀剑更为锋利?”
李二陷入沉思。
既用军威也重文教。
如今看到千年之后的史实。只是这个叫忽必烈的。
他统一天下时。
更觉得当初的决策是对的。天幕徐徐展开的画面。
究竟会把这种文化认同带向何方?
似乎正要揭晓答案。
“然而对于忽必烈的汉化政治倾向,蒙古旧贵族们非常不满意。他们向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打小报告,暗示忽必烈有割据龙国的野心。”
“因此,忽必烈的汉族手下被哥哥设立的钩考局调查,并被指责为不忠于蒙古。”
“面对哥哥的责难,忽必烈丝毫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到行宫哭着向哥哥汇报工作。”
“蒙哥看弟弟哭成那样不忍心,便跟忽必烈达成了和解,撤销了对汉族机构的调查。兄弟的亲情第一次抵消了蒙古贵族对忽必烈的不满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蒙哥在攻击南宋时战死沙场。而继承蒙哥位置最有力的两位竞争者,就是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
“按照传统,蒙古是幼子守灶,王位要由最小的弟弟来继承,意思是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正统继承。”
“但如果按照汉族的传统,则是次子继位的合法性更高。也就是说忽必烈才是最适合继承王位的。”
“所以忽必烈跟弟弟的权力之争,也代表着蒙古和汉族传统的战争。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忽必烈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蒙古人,带领着一大班子汉族军队,向他带着蒙古军队的弟弟发起
了进攻。”
“只是谁也没想到汉人的军队会那么猛,忽必烈三下五除二就把弟弟阿里不哥彻底打残了。”
“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总算是把皇位坐稳了。也因此创造了一位萦古人带领汉族大军去屠杀自己蒙古人的历史奇迹。”
“破案了,原来是被人举报的2333”
“忽必烈:大哥我真的做到kpi了呜呜呜”
“不愧是亲哥,看弟弟哭马上心软”
“经典逆风翻盘,汉军太猛了。”
“忽必烈:抱歉弟弟,我这边有文化加持”
—“史上最离谱继承权争夺战,就这么决出来了?”
“汉族传统vs蒙古传统,battle开始!
“这就是血统buff被文化buff完全压制?”
大元位面。
忽必烈在天幕前站定
面对这段关于自己的记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这些画面勾起了他对兄长和弟弟的回忆那些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刘秉忠,你看这天幕所言,说我是什么‘汉化路线的总代表’。”忽必烈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
刘秉忠整理了一下衣袖。
“陛下,您选择接纳汉文化,是为了更好地理这片土地。“天幕中的评论虽然戏谑,但也道出了事实。”
“大哥他···其实早就明白我的用意。”忽必烈注视着天幕上蒙哥安抚自己的画面。
“只是没想到,命运会让我们兄弟就此分别。而阿里不哥,我也并非想要与他刀兵相见张文谦在一旁补充。
“陛下,您带领汉军击败阿里不哥,正说明了文化认同的力量。“这些弹幕虽然轻松调侃,却也道出了其中深意。”
忽必烈凝视着天幕中不断闪过的画面。“治理天下,确实不能只靠马上功夫。”
“大哥生前也曾认可我的选择。只是没想到,这一选择竟让我与至亲刀剑相向。”
天幕继续播放。
忽必烈若有所思地望着这些来自未来的记载。仿佛在思索自己的抉择是否真的正确
这个神秘的天幕。
似乎要将他一生的功过得失。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
大秦位面。赢政凝视着天幕
眼中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
这个来自千年之后的异族统治者。
竟然如此推崇汉家文化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统一六国时的种种往事。
“李斯,你觉得这异族君主选择汉化之路,是聪明还是愚蠢?”赢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探询的意味。
李斯撩了撩袍角。
“陛下,臣以为此人虽是异族,却深谙治国之道。”“只是他这般做法,未免太过温和。”
“以臣之见,若要统一天下,当如陛下般雷厉风行才是。”“温和?”
赢政目光微凝。
“朕统一文字、度量衡,收天下之兵,焚诸子百家之书,何尝不是为了统一思想。”“这忽必烈倒是另辟蹊径,以文化感化异族,倒是个有趣的思路。”
天幕上不断闪过的弹幕引起了赢政的注意。那些关于文化认同和传统冲突的讨论。
让他陷入沉思。
“蒙恬,你也说说看。”赢政转向另一位大将。
“陛下,末将只知行军打仗。但这天幕所示,竟是一个异族人用汉家军队打败自己的同胞
“这等事若在我大秦,怕是想都不敢想。”
赢政目光灼灼。
“正因如此才有意思。朕以严法治天下,他却用文教化异族。”“千年之后,究竟谁的方式更能让天下久安?”
天幕徐徐展开。
仿佛要为这位始皇帝揭示一个跨越千年的答案。。
宋朝古人们望着天幕。
看着这段关于蒙古统治者的记载。
心中五味杂陈。有人唏嘘于汉文化的魅力。
竟能让异族君主如此折服。
有人感慨于兄弟阋墙的悲剧。
不禁联想到靖康之耻后南宋的困境。
“汉文化影响力竟如此之大?”
“这便是文化认同的力量,即便是异族也难以抵挡。”
天幕中异族统治者为了汉化不惜与同胞对立的画面。让他们想起了当下朝廷与金国的关系。
若是金人也像这般认同汉文化。
或许就不会有“易服改制”之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