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39章 古人看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谁最有资格?第一位,秦始皇!(第2页)

“其一,完成大一统,当政期间必须贤明能干,深受百姓爱戴。”

“其二,国运昌隆,天降祥瑞。”

“其三,开创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

“三个条件需满足其二,才有封禅的资格。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一—“泰山封禅就是古代版成就达成?”

“满足两个条件就能解锁封禅面板!”

“好家伙,这是古代版任务打卡。”

“古人上泰山:朝拜。现代人上泰山:旅游。”

“建议加入非遗专案:泰山封禅打卡挑战。”一—“司马迁:这是我定的规则,爱封不封。”大清位面。

康熙凝视天幕。

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从小便听闻泰山封禅之事。如今看来。

这竟是如此重要的成就。孝庄太后见他神色专注。

轻声道:“玄烨可是在想那六位封禅的帝王?“是啊,孙儿正在思索。”

康熙站起身来。

“这泰山封禅,倒是个有趣的事。司马迁定下的这三个标准,也着实不易达到。”索额图上前一步。

“皇上治理天下,明德怀远,必是那六位之一。”康熙不置可否。

只是微微一笑。

他想起自己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息噶尔丹之乱。如今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似乎已然符合那几个条件。只是这天降祥瑞。倒是有些玄妙。

孝庄太后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

“玄烨莫要过于在意。你的功绩,自有后人评说。”“说得是。”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倒要看看这六位都是何人。想必秦始皇定然在列,至于其他···”索额图适时补充。

“皇上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想必也在其中。”康熙轻抚龙案。

“先莫要妄下定论。天幕既显示此事,想必后面自有分晓。

“只是这些新奇词句,却是令人费解。什么‘打卡、‘解锁,真是古怪。”他心中暗自思忖。

若真有此殊荣。

倒也不枉自己数十年励精图治只是这等想法。

却不便向人表露。毕竟一代帝王。当以百姓福祉为重。而非虚名。天幕闪烁。康熙重新坐定。等待后续内容展现。这六位帝王的身份。他已迫不及待想要知晓。

大唐位面。唐玄宗看着天幕。轻轻捻着胡须。

这六位帝王究竟是谁。他已暗自盘算了起来。

右相张说见皇帝神色轻松。赶忙趋前。

“陛下开元盛世,天下升平,定是那六位封禅帝王之一。”“张卿莫要过早下定论。”

唐玄宗悠然开口。

“不过朕确实对这六位帝王颇有兴趣。秦始皇自不必说,汉武帝想必也在其列。至于其他张说恭敬道:“陛下治下,万邦来朝,百姓安居。”

“这‘深受百姓爱戴’一条,陛下已是稳稳占住。”姜皎在一旁笑道。

“是啊,如今长安城内,夜市繁华,百姓欢歌。这不正是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玄宗听着群臣的恭维。

心中也颇为受用。近来朝野上下。确实一片祥和。开元十三年以来。边疆安定。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这封禅大典。

或许真有自己一席之地。不过他转念一想。

这天幕所说的“任务”之类的词句。倒是令人费解。

莫非是上天示警。

还有什么条件尚未达成?“陛下。”

张说又道:“依臣看来,这三个条件,陛下已然占得其二。”“哦?张卿如何说?”

玄宗饶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英明神武,朝野欢腾,这是其一。边疆安定,百姓富足,这是其二。至于天降祥瑞,想必也快了。”

玄宗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倒要看看。

这六位帝王都是些什么来头。若真有自己一席之地。

倒也不枉费这些年的励精图治。

“这泰山封禅,还真是讲究。”茶馆里一片议论声。

民间百姓们谈起此事。

既觉新鲜。

又颇为向往。茶客们品着香茗。

细细品味着天幕中的内容。

“原来泰山封禅还有这般讲究,我等竟然不知晓。”

“可不是么,看来不是什么皇帝都能去的。”

百姓们细细琢磨着司马迁定下的标准。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朝中那些大臣们成天嚷嚷着祥瑞。原来是为了这个。

至于什么大一统、贤明能干。

倒是让他们想起了如今的盛世景象。

“依我看,咱们当今圣上,说不定就是那六位之一。”“嘘,这话可不能乱说:”

茶客们低声议论又忍不住笑起来。

这泰山封禅。

倒像是皇帝们的考核。

平日里只知道皇帝登泰山是件大事。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这司马迁也真会给皇帝们出题目。”

“可不是,这比科举还难呢。”

听着周围的议论。大家都笑着摇头。

这天幕上的新奇词语虽然不懂。但意思倒是能猜个大概。

茶客们你一言我一语。

为这泰山封禅找到了新的乐趣。在他们眼中。

这倒像是皇帝们的一场考试时。要满足两个条件才算及格。

至于那六位皇帝是谁。倒让他们充满期待。

“这可真是个稀罕事。”

“可不是,咱们也算是见识到了。”

“第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作为华夏首位在泰山进行封禅的皇帝,可以说没有秦始皇在此封禅,泰山就没有今天的名气。”

“始皇帝的功绩更不必多说。他用十年的时间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而后又废分封、行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灵渠、通驰道、筑长城、御外敌。”

“统一六国后,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采用“皇”“帝”二字组成“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并以“朕”自称。”

“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性,秦始皇效仿四方巡狩制度,在各地刻石颂功,并举办儒生们信奉的封禅大典,以此彰显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