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古人看天策上将李世民到底有多强?天策上将:这把我C!(第2页)
“突厥之所以敢围困天子就是因为认为大隋没有援军。我们兵马少,硬碰硬肯定是以卵击石。不如在晚上四方击鼓,白天就满山摇旗呐喊,让突厥人认为援军将至。”
“云定兴觉得这少年年纪不大,还这么狂妄自大。可谁让少年的爹官比他大,就只好按李二的计策行事,给了他一千兵马前去叫阵。”
——“李二是爱哭鬼啊哈哈哈哈哈哈.”。”
——“普通人摔下马五十多次早投胎了。”
——“孙子兵法背到烂,就是为了吃好饭。”
——“云定兴:这臭小子居然说对了?”
——“结巴少年迎来高光时刻!”
——“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个当官的爹真重要。”
一—“背书困难户狂喜:原来还能用小米粥激励。”
大唐位面。太极殿内:
李渊和李二父子正观看天幕。
李渊看到那段往事。
不禁捋须轻笑。
回想起当年世民在马前大哭的模样。倒也是往事如烟。
李二端坐案前。
看到自己幼年糗事被后人如此调侃。面上略显尴尬。
但想到后来的功业。倒也释然。
只是那“爱哭鬼”三字。让他不免老脸微红。
“世民,你当年背孙子兵法,原来是为了能吃干饭?”李渊打趣道。
李二干咳一声。
“父亲说笑了,孩儿当年也是一心向学。”李渊却笑得更欢。
“这后人倒是妙语连珠,什么叫‘普通人摔下马五十次早投胎了’?虽不太好听,但想来是夸你有毅力。”
殿内众臣默默低头忍住笑意。只见李二故作严肃。却难掩眼中笑意。
“这些话语虽然新奇,倒也说得在理。若非当年刻苦,也无今日之功。”“这云定兴,当年倒是小觑了你。”
李渊感慨道。
“不过这后面还有什么?朕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事。”李二心中一紧。
连忙试图转移话题。
“父亲,您看这些新奇词语,想必是后人的说话方式。”李渊点了点头。
“不过这些后人,居然连你小时候结巴的事都知道。”李二无奈摇头。
父亲今日怎么尽说些往事。正想着。
天幕又有新的画面展现。
父子二人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去。大明位面。
乾清宫内。
朱元璋正看着天幕中李二的历史画面。不觉来了兴致。
观着一个结巴少年如何从怕马到能纵马驰骋。从不懂兵法到运筹帷幄。
“有趣,当真有趣。”朱元璋抚着案几。对着刘伯温笑道。
“这李唐二世民,倒是和朕有几分相似。你看他当年也是熬苦日子,就为了把孙子兵法背熟。”
李善长见皇帝兴致颇高。小心开口
“陛下说得是。这后人说话虽然古怪,却也道出真意。那‘背书困难户这话新奇,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朕最爱这句‘给他关上一扇门,就会被他一脚踹开’。”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你们说,这后人编排李二的故事,可比那些清官正史有意思多了。”刘伯温深以为然。
“确实,那云定兴仗着资历不把小将军放在眼里,后来却被打了脸。这般记述,倒显得生动。”
朱元璋忽然笑道。
“不过这般说来,朕当年的故事,这些后人会怎么编排?想必更有趣。”
“突厥人看到云定兴将军竟然派一位少年出战,这少年还面无惧色。皇帝都还在城内,空城计都不敢玩这么大吧?难道真有援军?突厥始毕可汗只好向北撤军。第一次办事,十六岁的李二就救下了皇帝,威名远扬。”
“隋炀帝残暴无道,本就闹得义军四起。这次又惨遭突厥霸凌,百姓对他的敬畏更少了三分,纷纷起兵造反。天下反隋已成大势。”
“杨广派李家父子前去镇压,而李二却趁机笼络了义军里的豪杰。还向父亲进言,不要再镇压起义了,成功了对名声不好,失败了小命不保。他向李渊偷偷展示了自己培养的死士,个个都是能在通缉令上打排位的狠茬。”
“在一声声“誓死追随唐公”的追捧中,李渊大手一挥,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李渊父子起兵后准备效仿秦汉,先占据最易守难攻的陕西关中腹地。”
“李二还下令,行军途中一定要严明军纪,不能破坏百姓庄稼,要有王师风范。可刚出发,他手下一名叫雷永吉的土匪头子就带着兄弟祸害了一处老汉种的桃园。”
“李二勃然大怒,就问老汉丢了多少桃子,吓得老汉连连磕头。军爷说笑了,这些都是小老儿孝敬军爷的。李二则拿出五两银子,递给老汉就策马西去。”
“雷永吉按律当斩,但李二却假装不知道,只是砍断一棵树,大喝一声如有再犯,犹如此树。雷永吉为了感谢不杀之恩,在后来的每场作战中都带着兄弟们光着膀子冲在最前列。”
“军队赶到西河城下时,守军收起了护城河上的吊桥,把上名百姓留在了河边。其中还有一名妇女抱着孩子准备投河,免遭唐军祸害。”
“李二拉住缰绳下令全军扎营,还向城内守军喊话,为了城外百姓免遭屠虐,明日再战。第二天清晨,唐军刚开始攻城,城门却大开,几名敌军向唐军招手。兄弟们快进城,我们投唐了。”
“突如其来的投降让李二颇感意外,还没想清楚怎么回事,一名敌将就跪倒在他脚下。称
前一天要跳桥的妇女正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带着数百人杀掉了守卫,为唐军开启了城门。”
——“这就是李二的人格魅力!”
——“李二:我这叫以德服人!以德服人懂吗!”
——“你救我媳妇,我就送你一座城!”
——“义军:唐公yyds!”
——“这波军纪操作属实高明,一下就收买军心民心。”
——“李渊:好儿子,爹明白你的意思了,造反!”
——“就这素质,这军纪,爱了爱了!”
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看着天幕中李二的故事。
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和珅和纪晓岚也看得入神。
乾隆抚着御案。
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这李二用五两银子化解桃园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