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口气看三国历史,火烧赤壁,曹操懵了,关羽走麦城,被杀!(第2页)
“公元208年,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迎来了蜀汉的总设计师诸葛亮,此有了全新发展的目标。”
“而此时,53岁的曹操正率领20万大军顺江南下,想统一全国。”“自知实力悬殊的孙权和刘备结成抗曹联盟。”
“同年赤壁之战爆发,刘备和孙权联手用火烧连环船击败了势力强大的曹军。”三国位面。
司马懿冷眼看着光幕中的曹操。
“你瞧瞧,这就是曹公自负的下场。”司马昭小声道。
“父亲,您笑得有点···吓人。”司马懿收敛笑容。
“看到没,这就叫水火无情。”
“曹公倚仗着北方大军,却不懂得江南水战的厉害,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不过父亲,您说这诸葛亮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要等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司马懿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
“这你就不懂了。有些人就是要装得高深莫测,才能显得自己的价值更高。”“你以为他真的在那茅庐里种了多久的菜?”
说完嘿嘿一笑。
司马昭见父亲又露出那种笑容,识相地闭上了嘴。此时尚未出山的诸葛亮放下羽扇。
神色复杂。
“原来我是这样被请出山的。这位刘皇叔,倒是真有诚意,三顾茅庐··”庞统打趣道。
“孔明兄,你这装高深的本事不错嘛!让人家请了三次才肯出山。”“怎么,是不是还要在茅庐里多种几年菜?”
“曹操元气大伤,在随后十年里多次南下受挫。”
“曹操把目光转向西北,相继消灭了西北多个割据势力,占领陇西地区,被汉献帝封为魏王。”
“刘备则已诸葛亮为首,加上张飞、关羽、赵云一众将领,成功的收复了荆州各郡。”
“在攻占西蜀之后,刘备继续向前占领了汉中,并成功将关中的军阀马超纳入自己的麾下。大大增强了势力,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孙权的孙吴集团则安于江东,安心发展。”
“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形成鼎足之势。”
望着光幕中的三国鼎立之势....
不少古人暗自感慨这天下大势的变迁无常。
“这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怎么就成了三虎并存?莫非这就是天意?”
“唉,这天下三分的局面,到底是祸是福还真难说。”
“公元219年,37岁的孙权出兵攻打合肥。”
“关羽趁着襄樊空虚之际发动了襄樊之战。在战败后逃到麦城,却被孙权的军队俘获并处死。”
“孙权夺去了荆州,掌握了该地区六郡的大部领土。他与蜀汉的军队在三峡地区相持,限制了蜀汉在初辖地区的扩张。大唐面位。
“这孙权,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明明是曹魏在前面顶着,他在后面捡现成的。”李世民眉头微皱。
“这关羽也是,太过自负。”
“襄樊之战打得是漂亮,却不知在背后已经有人打起了荆州的主意。”“这么个虎将,最后意栽在这种背后偷袭上。”
魏征轻声道。
“这背盟弃义之事,终究会结下因果,”李世民突然笑道。
“魏卿,你说这关羽若是遇到你这样的速臣,会不会改一改他那个性子?”魏征也笑。
“怕是不会。这等英雄人物,宁折不弯是常事。
“再说,臣这张嘴,说不定早就被他的青龙偃月刀砍了。”
......
东汉位面。刘备顿时脸色大变。
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这孙权表面上一副谦恭有礼的模样,背地里居然如此狠辣。
“原以为这江东小霸王的弟弟是个可以结盟的物件,没想到竟是个背信弃义之徒。”“我等将来若与他结盟,岂非与虎谋皮?”
关羽在一旁怒目圆睁。胡须都气得翘了起来
“哼,不过是个背信弃义之人罢了。大哥,我们何必与这等人结盟?”刘备打断道。
“二弟啊,你这就是太过耿直了。”
“这天下大事,有时候不得不韬光养晦。你我现在实力尚弱,还是要多长个心眼。
“公元220年,65岁的曹操病逝,由曹丕继位。”“一年后曹丕篡夺汉魏,建立起魏国政权。”
“同年,60岁的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以为关羽报仇为由亲自率兵攻打东吴“起初汉军势如破竹,深入敌境。但随后陷入了漫长的僵持局面。”
“几个月后,东吴陆逊巧妙运用火攻击败了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致使刘备败归于永安,蜀汉的精锐尽数损失。”
“夷陵5.0之战后,吴蜀两国再次联盟,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局面。”
“公元223年,62岁的刘备去世,儿子刘禅继位。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
“期间诸葛亮一方面巩固汉吴同盟,另一方面安抚百姓。将蜀汉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与此同时,在曹丕统治下的七年中,曹魏在军事上取得了显着的胜利。”
“曹丕成功击败了羌胡联军,使曹魏的实力扩充套件至河西地区。”
“接着曹不派遣使者重新开通西域,使中原王朝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权。”
“尽管曹魏在三次伐吴的尝试中未能取得成功,但整体而言曹魏的实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大宋位面。
老赵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龙袍。
这曹丕倒是个急性子。
连个陈桥兵变的戏都懒得演直接就篡了。
不过话说回来
陈桥那出戏。
好像也没比这强到哪去
大明位面老朱不禁咧嘴笑了。
“这诸葛亮,能文能武,又懂得笼络人心。要是我当年也有这么个军师该多好。“不过刘伯温这小子也差不多了。”
“倒是这曹丕,继承了他爹的家业,居然没有败家。这西域都打通了,比他爹还强。一旁的朱标点了点头。
没敢吭声。
“公元226年,40岁的曹丕去世,由曹叡继位。”
“在曹祯陈群以及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曹叡开始了为其12年的执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