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因果纠缠(第2页)
他摇头说道:“没有修行灵根,难入道门。”
李娟咬着手指歪头追问:“灵根是啥呀?那您瞧瞧俺有没有?”
墨文渊眸光一转,不由挑眉。
这小丫头丹田内竟还真有四道气旋,虽是最次的伪灵根,但此前在家中布下的灵石阵已让她丹田蕴出一缕清气,算是半只脚踏进修仙门槛了。
他伸手轻抚少女发顶,温声道:“你倒是有缘法。待我办完正事,再与你细说。”
李娟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一旁的李维民却神色复杂,下意识攥紧了表妹的衣角,指节都微微发白,仿佛生怕她下一刻就会羽化登仙,离他而去。
墨文渊却不再管他们,身形一闪便追上前往镇上的李献。
他不由分说将一袋银两塞进对方手中,李献刚要推辞,却听他温声道:
“修道之人视钱财如浮云。你们家青牛助我良多,这些银两权当谢礼,不必见外。”
见李献仍要推拒,墨文渊轻轻按住他的手:“都是一家人,收下吧。”李献这才红着眼眶将银两揣入怀中。
问明齐家方位后,墨文渊转身离去。
刚回到泗水村口,远远便看见孙威一行人正朝李家方向行进。
四名壮汉抬着一顶朱红轿子,孙威在轿旁点头哈腰,谄媚之语不绝于耳。
墨文渊耳尖微动,将对话尽收耳中。
原来轿中坐的正是齐家供奉的伍仙师,此行为捉拿他们二人,同时探查李维宝下落。
“区区练气初期...”墨文渊嘴角微扬,有牛泰坐镇,倒不担心他们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眼下当务之急,是要查清这旁支齐家与元国五族齐家的渊源深浅。
思及此,他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青烟朝安丘城方向疾驰而去。
筑基修士的遁速何其迅捷,即便刻意隐匿行踪,不过盏茶功夫便已横跨数十里路程。
甫一入城,墨文渊便却犯起了难。
神识扫过全城,竟未寻得一处挂着“齐府”匾额的宅院。
他眉头微蹙,暗自思忖:当日山谷中擒拿蛇妖时,那两个捕快归属安丘城,与那齐家有些关系,莫非这齐家宅邸不在此处?
“等等!捕快。”
他忽然眸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那两名捕快模糊的面容。虽记忆已不甚清晰,但以传信符施咒追踪却是足够了。
墨文渊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符纸,指尖灵光闪动间已勾勒出几道玄妙符纹。
.........
捕快狄高远正带着满腹牢骚在西城贫民窟巡视。
这半月来,这些刁民闹事的频率越来越高,光是聚众斗殴就发生了五起,县令大人为此大发雷霆,逼得他们这些捕快不得不每日来此巡查。
“真是晦气!”
他啐了一口,刚转过一处逼仄的街角,忽见一道黄芒破空而来。
狄高远心头一紧,本能地抽刀出鞘,刀锋闪出的寒光迎上这突如其来的暗器。
“哪个不长眼的敢偷袭你狄爷爷!”他厉声喝道,额头却已渗出冷汗。
那道黄芒却在距他丈许处骤然停住,缓缓展开成一张方形信笺。
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几个大字:“同福客栈,墨文渊静候。”
狄高远看清信笺内容,紧绷的神经这才松弛下来。
他摩挲着后脑勺,蓦地想起这墨文渊正是数年前诛灭蛇妖的那位仙师,似乎还是慕家座上宾。
“原来是这位墨仙师!”他一把攥住信符,转身就往南街奔去。
同福客栈内,墨文渊见那捕快不过片刻便至,不由莞尔。
透过窗棂望去,但见狄高远肤色较当年更显黝黑,眉宇间也添了几道岁月刻痕。
“狄捕快且慢些。”墨文渊抬手轻挥,“若是累坏了身子,贫道可担待不起。”
正跑得气喘吁吁的狄高远闻声抬头,果然看见二楼窗前那位容颜未改的墨仙师。
他抹了把额前汗珠,高声道:“仙师驾临,怎屈居在这客栈?县令大人若是知晓,定要责怪下官招待不周。”
墨文渊指尖轻抬:“上楼叙话。”
狄高远不敢怠慢,抬脚迈入客栈,三步并作两步往客栈二楼走去。
甫一踏入雅间,顿觉清风徐来,不仅暑气全消,连周身疲惫都一扫而空。
他暗自咋舌,这仙家手段果然非同凡响。
狄高远见桌上茶盏飘香,虽口干舌燥却仍恭敬行礼:“墨仙师有礼了,不知唤卑职前来有何吩咐?”
墨文渊抬手示意他入座,待其坐定方道:“有两个问题请教,狄捕快不必着急,只是私事,与公务无关。”
狄高远听闻此言,拿起的茶杯顿住:“仙师但问无妨。”
“贫道素喜游历。”墨文渊轻抚茶盏,“几年前在峡谷内与齐家兄妹共诛妖物,如今想登门拜访,却不知齐府所在?”
狄高远闻言,这才将盏中青茶一饮而尽,顿觉一股清气直透四肢百骸,再次暗惊仙家手段。
心中感叹完,他搁下茶盏忙道:“原来如此。齐家宅邸在北门外十里处的齐家堡,城中仅在北市街有处马行,难怪仙师寻不着。”
他将茶杯放下,“不知墨仙师这第二件事是?”
墨文渊轻咳一声,指尖轻叩桌面,“我此番途经石岖村,见一处齐家宅院,本以为是正主,不料竟是旁支。听闻这齐嘉在乡里横行霸道,风口颇为不好,不知与主家关系如何?”
狄高远长叹一声:“这齐嘉作恶多端,偏生石岖村不归本县管辖。若在咱们鲁县令治下,断不容不得他如此猖狂。”
“至于这其中关系,俺也不知确切讯息,毕竟这是他们的家事,不过...”
狄高远左右张望一番,压低嗓音道:“此人原本在齐家本就不受待见,听说是因为品行不端才被发配到石岖村的。”
他忽然挺直腰板,正色拱手:“咱们鲁县令最是敬重仙师,若墨仙师得空,不妨移步县衙一叙,县令大人必定扫榻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