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寻访炼器师
墨文渊沉吟道:“我知陈兄你们不拘于陈规,但这两人既然有些背景,日后你……”
话未说完,陈麻子便扬手打断:“墨兄弟不必多虑,那破摊子本也赚不了几个灵石,大不了不要了。”
见对方心意已决,想来有其他谋求炼资的手段,墨文渊也不便多言,正欲起身绘制符咒。
却见陈麻子抚掌而笑:“墨兄弟对我等有心,我等自是知晓,说来还要谢过墨兄弟。可还记得王二楞?”
“自然记得。”墨文渊面露疑惑,“当日见他有些修行资质,不过顺手指点一二,又顺便引荐一番。”
陈麻子霍然起身,亲热地拍着他肩膀道:
“就是这随手引荐,倒叫我们因祸得福。如今虽做不得老营生,却攀上了慕家的关系。偶尔接些护送差事,修炼用度反倒宽裕不少。”
墨文渊闻言展颜,拱手道:
“以诸位身手,这等差事自然游刃有余。在这北冥州地界,若无正经靠山,确实难成气候。”
陈麻子从储物袋中取出两枚血玉瓶,瓶身赤红,内里灵光流转。
他笑道:“上次墨兄弟托我寻那启智妖灵血,南下卫国时,恰巧遇着一只风暴鹰,灵性十足。这两瓶精血,想必正是所需之物。”
墨文渊目光落在荧光熠熠的玉瓶上,心念电转,《山河志》中的记载如画卷般在脑海中展开——不过瞬息,他便忆起第五百六十页所述,正是此兽。
他当即面露喜色,拱手道:“多谢陈兄,此物正合绘制灵符之用。”
陈麻子摆手笑道:“举手之劳罢了。倒是要劳烦墨道友多费心,替我们绘制些轻身符与匿形符。老大先前也买过他人符咒,可比起墨兄弟的手笔,连十分之一都不及。”
墨文渊也不耽搁,当即在堂屋另一侧的八仙桌上铺开符纸。
他深吸一气,符箓笔在灵力的注入下泛起荧光,体内灵力如涓涓细流倾泻。
直至半个时辰后,他体内灵力几近枯竭三次,方才搁笔。
桌案上已整整齐齐码着轻身符和匿形符各五十张。
“哈哈哈!神乎其技。”陈麻子手拿十张废符,惊叹道,
“墨兄弟这制符的成符率,简直骇人听闻。你若开个符箓铺子,怕是要赚得灵石堆成山啊!”
墨文渊摇头一笑:“精力有限。一来符纸炼制繁琐,二来太过耽搁修行。”
陈麻子咂了咂嘴:“看来墨兄弟另有生财之道,我也不便多问。若我们这些粗人能得你三分手艺,定要在这北冥州开间最大的灵符铺!”
墨文渊辞别陈麻子后,便径直往万宝楼行去。
为避开张府之人再来寻衅,他取出幻颜泥,又换了一副陌生面孔。
登上万宝楼二楼雅间,墨文渊将本年度的灵植交予慕满堂清点。
他目光扫过对方递来的物品清单,见上面多是寻常修行丹药,并无珍稀之物,心中了然,想必都留在拍卖会了。
墨文渊忽然开口问道:“慕掌柜可还记得在下购得的那顶九转灵炉?”
慕满堂闻言清点灵植的手顿住,抬头说道:“自然记得。怎么,可是丹炉出了什么岔子?”
墨文渊摇头道:“非也。只是听闻此炉出自天工阁,不知掌柜可有联络之法?”
“这...”慕满堂面露难色,“墨道友可难住我了。那丹炉乃是一位天工阁的石姓修士寄售,我等区区商号,如何能与炼器第一宗攀上关系?”
墨文渊闻言,眉头不由微微一蹙。
他曾在剑宗典籍中读到,这天工阁确实当得起“炼器第一宗”的名号。此宗所出的法器法宝,无一不是巧夺天工的极品。
虽说天工阁是无数炼器师梦寐以求的圣地,但其宗门踪迹却飘渺难寻。
传闻此宗在各大州都设有一座浮空天工城,不仅随云海飘移不定,更有玄妙阵法遮掩行迹,寻常修士便是穷尽一生也难觅其踪。
他之所以寻这天工阁,也是想让自己的宝材能物尽其用。
正在墨文渊凝眉思索之际,慕满堂早已察言观色,猜到几分:“墨道友可是有宝物需要炼制成器?”
墨文渊点头回应,说道:“不知慕掌柜可认识可靠的炼器大师?”
“说来倒也巧,在下恰好识得两位。”慕满堂一边说着话手中继续清点灵植,
“其一是府上供奉丁哲,专司法器修复与炼制。虽只炼成过两件上品法器,技艺不算顶尖,却是最可信赖之人。”
墨文渊略作思忖:“那另一位是?”
“这位可了不得。”慕满堂眼中闪过赞叹之色,“上品法器、法宝炼制皆不在话下。只是...”
他顿了顿,“此人脾性古怪,一要看眼缘,二需依他心意炼制。若谈不拢,怕是再无相见之日。”
墨文渊郑重拱手:“非是信不过府上的丁道友,实乃手中宝材珍贵异常,想寻这位奇人一试,还望慕掌柜指点。”
“墨道友言重了,你不仅是府上客卿,更是本店贵客,不要这般见外。”
慕满堂含笑摆手,取过纸笔,“此人名唤欧冶明,隐居西地云梦山中。”
说罢挥笔写就一封引荐信,递给墨文渊。
“早年曾替他经手过几桩买卖,也算有些交情。持此信前往,或可见上一面。”
墨文渊接过信笺,指尖忽地一顿,欧冶明这名字怎如此耳熟?
他略一思索,蓦然想起:此人不正是此前在寒夜城经营一间炼器坊的的掌柜吗?自己还在靖羽关外救过他一命,如今倒是重操旧业,躲到云梦山去了。
墨文渊嘴角微扬,当即起身向慕满堂拱手道:“多谢慕掌柜指点,在下这就去会会这位故人。“
......
云梦山巍峨耸立,山巅常年云雾缭绕,恍若仙境,只在云隙间偶尔露出一角飞簷,似有楼阁隐现,却又缥缈难辨。
墨文渊驻足山脚,抬首望去,但见山色空蒙,灵气虽不似洞天福地那般浓郁,却也清灵纯净。在此修行,倒也算得上是一处清幽佳境。
一条青石小径沿着山势盘旋而上,山道两侧青林郁郁葱葱,时有清泉自石缝间淙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