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皮巴拉1 作品

第1280章 不要总想赚快钱(第2页)

场上双方的高管几乎同时放缓了表情。这两人这么一唱一和,就轻而易举将这件事揭过了。

李盈听出来了,乔木是在点她,而且一句话就点破了她的小心思。

她为什么要自作主张将天星带来?正如乔木所言,习惯了赚容易钱,想着如果能够在这个项目中继续和天星合作,那就堪称轻车熟路了,没有任何难度。

就算有难度,也是在erp层面的,与她无关。凭父亲与牛总的关系,天星那时肯定不会朝她甩锅,有什么都会自己硬扛。

乔木一眼就看破了她的小心思,甚至还当众点破,这让她尴尬又羞愧,一时面若红霞,有些手足无措。

“ppt就不看了,看得多了就没什么意思了,”见李盈有些被架在那里了,乔木再次主动解围,“恰好我也有一位朋友要介绍给李总。”

他越过人群,指了指他这排后面一个戴眼镜、穿格子衫的高瘦中年男人:“这位是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彭峰彭经理,未来大家都要长期共事,所以这次我干脆把他也请来,大家提前认识认识。”

说到这里,他一脸好笑地拍了拍脑门:“没想到我和李总在这方面竟然不谋而合了,这算不算咱俩心有灵犀?”

这话说的比刚见面时李盈那句还要暧昧。

听到这话,在场不少人都面露古怪:考虑到李盈是大美女,理论上这话已经游走在商业性骚扰的边缘了。

李盈更是瞬间羞红了脸,哪里还顾得上刚才小心思被乔木点破的尴尬?

那位彭经理则等乔木介绍完,立刻主动站起来做起了套路化的自我介绍。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erp企业一哥,年产值高达百亿,在国内市场的行业影响力无人能及。

用友敢揽这个活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家企业长期为政府部门、央企与大型民营企业服务,虽然贵为行业龙头,但面对这一水儿更龙头的甲方,根本傲不起来,身段磨炼得相当柔软。

不过也许是害怕这么大的项目关注度高,做坏了砸招牌,用友那边也反复强调这个项目难度极大,建议智翱三思。

这种高度定制化的项目,首先就需要甲方各个部门深度介入,充分提需求。但部门越多、需求越多,兼容起来越复杂,最后很容易得到一个极其臃肿极其复杂极其难用的系统,毫无使用价值。

乙方这边也有问题:erp这种系统,不是你做好流程设计就行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差别极大,需要乙方有相当优秀的人才与丰富的经验。否则甲方的诉求你就听不懂,直接万事皆休。

有这样一家企业,能同时实现与智翱所有部门的高效沟通吗?没有。

这就意味着,用友自己是搞不定的。项目到了一定阶段,一定需要其他领域的数字办公系统企业加入进来。

甲方一大堆部门,各有各的诉求;乙方一大堆同行,各有各的风格。整个项目组将臃肿不堪、效率低下,在一次次冲突与失败中陷入瘫痪,最后的结局大概率就是草草散伙。

乔木完全能够想象这个场景,能够理解对方的担忧。

不过他还是决定撸起袖子试一次,因为他对这个项目有一定的信心:智翱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他一直倡导充分深入的跨部门沟通与协作,包括财务、人事、后勤这些部门的人,都要深入到其他部门一线去。

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与决策思路,才能真正做好后勤服务。否则一切配合都只是浮于表面。

所以智翱最不缺的就是能够充分沟通、无缝衔接进行跨部门高效合作的员工。

在这个目标庞大的项目中,如果智翱这个甲方能够保持稳定与高效,用友等乙方自然能事半功倍,项目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幅提升。

彭峰带队进入事业群没多久,就对智翱员工的跨部门工作能力表示惊叹。

他发现事业群中的智翱员工,完全没有那种有事推给乙方的甲方心态。相反,他们对任何工作都有着极强的沟通与推动欲。

例如一个部门突发奇想提一个需求,他还没来记得反馈自己没太听明白,智翱内部已经率先开始讨论了。

旁听讨论的结果往往只有两种:要么他在对方的讨论中深刻理解了对方的诉求,并给出可行的方案。

要么就是对方还没等他参与进去,自己就讨论出了理论上可行的大致方案路径。

这种甲方,别说他是头一次见了。他向公司汇报,上面领导都不信,还以为他被惊人的预期合同额蒙蔽了心智,替甲方洗地呢。

密集经历这种情景后,他对这个项目的态度,也由最初的不看好、明显敷衍,转变为谨慎乐观。

之所以还要“谨慎”,是因为一个项目光甲方给力不行,乙方更得给力,毕竟他们是执行层。

执行永远比方案更宝贵、更复杂,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他保持谨慎乐观,因为他对自己的团队没信心,更对未来会加入的其他乙方同行没信心。甚至说实话,他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