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AR眼镜
高管们平时各个忙得脚不沾地,当然不可能只为了认识一下新来的同僚就特意开一场会。
杰里·麦克道格拉斯的汇报完成后,就轮到市场部汇报工作了。
柳婷将最近大火的荒野求生直播大致介绍了一下:“我们与那位主播陈旭深入沟通过了,对方确实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其中有一些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
“例如对方提出,一直要拿着手机查看弹幕很不方便,也非常影响观众的沉浸体验。他希望能有一套更便捷的视觉沟通方案。
“这方面我也和徐经理沟通过了,研发部的意见是,咱们可以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让配套商生产一款Ar眼镜。利用疾电云盒上成熟的无线中继技术,实现手机、无人机与眼镜三方互联。主播就能在Ar眼镜上实时观看直播间弹幕,并查询无人机的基础状态。”
这件事乔木自然早就提前看过报告了,毕竟会议是用来讨论的,不是用来告知的。任何既定议题都要提前告知与会人员,让大家提前做准备,会上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达成决策。所以不存在开会时才临时告诉你这件事的情况。
就这个议题,乔木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咱们的影像大师一直没有配置头显设备,能不能直接在Ar眼镜上集成无人机视角?”
市面上的主流高端无人机,都有自己的头显设备。戴上之后,操作者就能以第一视角操控飞行,有着极强的沉浸感。
影像大师当初为了将重量、空间压缩到极致,砍掉了很多“通用配置”,其中就包括这个头显设备,以及中高端无人机普遍配置的飞行手柄。
为了避免舆论的苛责,智翱当时甚至喊出了“我们做的就是智能飞行,想手操飞行请出门左转去大疆”的强硬口号,提前堵住了所有质疑者的嘴。
大疆方面对这个说法保持沉默,没有进行回应。媒体见这家公司这么刚,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智翱内部,或者说真正资深的无人机领域技术人员,只要拆卸过影像大师的都会恍然大悟:不就是指标压榨到极限,没地方塞那些功能了嘛。
“我昨天和艾工深入讨论过,”徐学民顺理成章接过这个话题,“把无人机头显集成到眼镜中,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行。”
“只是这样一来,就又成了影像大师那样了。这么激进的集成,需要我们将产品指标压榨到极致,也会有大量技术创新。内部结构会非常复杂,品控是个大问题,咱们得自己生产,不能指望代工。”
乔木明白对方的担忧:一旦自己生产,新产线、新设备、新工艺、新品控标准、新流程……不是给钱给人就能实现的,这对生产部门、对成本把控都是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不考虑。
乔木直接看向阎志强,后者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放话:“我们生产管理部没问题,但具体回应得等我看了全部技术指导文件才行。”
看对方如此信心满满,乔木就知道,生产中心一分为三后,对方肩上的担子轻了很多。只要没饱和到超限,他对这位阎经理的生产管理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