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这是你最后的 唯一的机会
调查员亲自统治一个世界?这个话题度简直爆表。
调查员是什么?超能力者,甚至超人。就算这个世界文娱产业极度落后,“希望凭借超能力出人头地”的念头也不会被抹杀。
因为利用自身优势获取利益,是全人类、所有生物的本能。
可以这么说,所有调查员,无论机构国家民族性别年龄学历心性强化能力,只要是调查员,就绝不可能没动过“我们凭什么不能统治这个世界”的念头。
只是这事儿没人张罗,大家又都拖家带口,也不会真的荒唐到为了夺权发动战争。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各大机构一直维持着针对调查员的镇压手段。
新起点的仿生人保安、埃弗雷特的t1000终结者、欧地联的地磁共鸣部队、俄技的模块化异型生命体、日科工的百鬼夜行组、斯瓦米纳拉扬神庙的梵音机械僧兵、红新月的沙暴守卫、非盟的祖鲁之盾卫队……
这些科技含量远超这个时代的量产准军事单位,可不是用来阻止商业间谍入侵的,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调查员的各种暴力行动。这一点所有调查员都能猜到,大家只是默契地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避免毫无必要的尴尬。
时间一久,调查员们适应了自己在社会生态中全新的定位,再加上各大机构在待遇、特权上的“收买”,以及各种分化管理的手段,大家渐渐也就熄了那些“大逆不道”的心思,接受了自己“超能力打工人”的新身份。
但调查员们只是面对生活,更加实际了而已。不代表大家对“统治世界”这个话题丧失了兴趣。
别说调查员了,流水线上打螺栓的工人还要时不时畅想一番“工人当家做主”呢。
所以当乔木提起这个话题时,或者可以这么说,当提起这个话题的人是乔木时,大家的兴趣就无可阻挡地被唤醒、激活了。
以至于他甚至还没来得及编辑项目报名的自定义模板,项目报名列表就被刷屏了。不仅如此,一些行动力强的同事们,甚至开始自发地将自己的“简历”发送到他的邮箱中。
更神通广大一些的,当晚就已经联系项目组的其他p9打听具体情况,甚至要求预定一个名额了。
行动力强的,不止这些老资历的调查员。不少有“存款”但自忖没什么竞争力的低阶调查员都开始打听,如果他们现在去强化灵压体质改造,是否能直接以培训生的身份直接加入项目组。
电话甚至打到了冯贤那里。鬼知道这些平日里看上去不打交道的调查员们,是怎么一晚上就查到冯贤这个人物的。
“你就直接告诉他们,培训生的招聘要求不变,只要他们能达到要求,无论数量,来者不拒。”第二天一早,乔木在省部办公室中与冯贤通话。
他今天本来计划要去智翱办公,但疯狂的调查员们投递来的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简历”,迫使他临时改变了行程。
家里的电脑屏幕被换牙期的小米赏了一口后,他就只能来公司办公了。
为了省事儿,他连衣服都没换,穿着睡衣拖鞋直接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反正他也不打算在公司露面。
“乔哥你要不直接……算了,我跟他们说吧,”冯贤想着他应该很忙,就直接改口了,“对了乔哥,还有一件事。”
“我的面试官,就是p10常耿,也想要加入咱们项目组,就托我问问你。”放在桌子上开启公放模式的手机中传出这么一句话。
乔木飞快敲击键盘的双手停了下来,冯硕生前说过的话立刻从记忆深处浮现。
常耿?他都要把这个名字忘掉了。冯硕说过,这个p10和王宗江私交甚笃,两人是多年至交好友。但偏偏公司的调查中,王宗江犯下的累累罪行,却与对方毫无瓜葛。
冯硕以己度人觉得这反而不正常。为了自己弟弟的安危,甚至还想过找个机会直接弄死对方,但被他拦下了。
乔木脑中念头飞速翻滚,嘴上却没露出任何异常:“常工吗?我确实没和他打过交道。他有说为什么要参加吗?愿意服从项目组安排吗?有没有额外的诉求?”
“他也是对你那句‘统治世界’感兴趣了,想进去体验一下,”对话那头的冯贤笑着说道,“至于其他的我倒是没问,你要是觉得能行,有什么问题我帮你问问去。”
乔木反而一时犯难了。
那个常耿究竟是否清白?对方对冯贤是否有歪心思?对自己是否有敌意?有敌意的话是否想要付诸行动?这次想要加入项目是否别有用心?
等等等等,这些问题看似一回事儿,实则互不相干,哪个都是独立的风险源,他都不得不充分考虑。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随便找个由头直接拒绝,反正最终解释权在他手里。
沉吟片刻,他就有了决断:这个项目的不稳定因素实在过多了,他没必要给自己没事儿找事儿。
“项目每一期能加入的人数是有限的,毕竟管理上是个大问题,所以他能不能加入,哪一期能加入,我得从项目组的集体利益出发,全盘考量。”做了决定的乔木说道。
“这样吧,我给你说几个问题,你先帮我问问他。尤其是我在内部论坛发的帖子,你也看看他是什么态度。嗯……”
正说着,手机嗡嗡震动了两声,乔木看过去,是唐蒙的电话。
他没有理会,继续道:“我现在在做一个新的申请模板,中午之前能提交上去,你让他有空填写一下。我会认真考虑的,毕竟一名p10的加入,对项目组有利无害……”
挂掉冯贤的电话时,唐蒙的来电已经断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主动拨了回去。
“乔木,我在抖咖上看到一个博主爆料,”电话瞬间接通,没有任何客套,对方开口就是这么一句,“那个博主是无人机行业的,他说过去几周,智翱的员工数增长了至少一倍!”
“嗯?”在项目中待了一年的乔木回忆了一下,主动纠正,“其实是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