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你越是对付我,越是帮助我(第2页)
几人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双手揣兜哈欠连天走在最前面的倪爱军察觉到不对,回头看了一眼,奇怪地问:“怎么了?突然不说话了?”
后面走成一排的四个人,谁也没回答。
“……”倪爱军疑惑地瞅瞅这个又瞅瞅那个,最后总结似地发问,“都累了?我也累了,早点回去睡觉。”
依然没人搭理他。
直到乔木告别三人,坐进自己的车里,副驾驶的观月,才突然伸出小手,在他胳膊上狠狠拧了一把。
乔木疼得惨叫了一声,惊愕地问:“怎么了?拧我干嘛?”
观月则气鼓鼓地瞪着他:“你说干嘛?!”
乔木一阵心虚地喊冤:“我真不知道啊……”
他小心翼翼地哄着问:“宝宝怎么了?我哪没做好?你直接骂我!”
观月则冷哼一声,把头扭向一边:“没有!我怕你疲劳驾驶,帮你清醒一下!”
另一边,古柏豪一坐进自己的豪华保姆车,就立刻拨通了飞腾科技总经理的电话。
前面的司机也默契地升起了隔音挡板。
“智翱科技第一款产品两天卖了十万份,这事你知不知道?”电话接通,古柏豪沉声问了一句,得到回复后破口大骂,“你是饭桶吗?都两天了都不知道这件事,还要我亲口告诉你?!”
平心而论,这种数据,目前在智翱内部的密级都很高,根本不是人家能搞到手的。
古柏豪也知道,他不过是要找人撒气罢了。
司机跟了他十几年了,是他亲信中的亲信。此时要撒气,自然要找那个他高薪挖来没多久的总经理。
对着电话狠狠发泄一通,他才逐渐平静下来,沉声道:“我已经给了你足够的预算和权力了,再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必须把那个徐学民和他的核心研发团队给我挖过来!明白吗?!”
得到那边连番保证后,他才狠狠挂掉电话。
他突然决定进入无人机领域,自然不是吃饱了撑的砸钱恶心那个乔木,而是有着自己明确的商业规划与战略意图的。
根源还在于他寄予厚望的盘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和大部分大房产商一样,有着强大的智囊团队支撑,九龙地产集团早早就预料到大陆房地产市场即将触顶,开始积极布局转型。
虽然九龙地产很早就开始布局大陆物流园、港口码头等商业基础设施,但这远远不够。毕竟九龙地产是港资,这方面的投资也是受到大陆方面的忌惮与提防的,哪怕有李家背后支持,也天然受限,难以与大陆同行公平竞争。
而九龙地产在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布局,被竞争对手长江实业远远甩在后面,基本没掀起什么浪花。在非洲的布局也被大陆那一水的国企挤兑得喘不过气。
更换地理赛道失败后,古柏豪就只能考虑更换产业赛道了。经过深思熟虑厚,他决定allAi。
九龙地产根本没有高科技的基因,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但他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最后还真让他走通了。
盘古科技成了国内名列前茅的iCt与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
但他也是有苦说不出:论传统iCt,盘古科技比不过三大运营商与中兴、立讯精密;论新兴iCt,更比不过华为、阿里与腾讯等。可以说夹在中间难受至极。
然而他还是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第一时间下注了生成式Ai赛道,成功将盘古科技带上了新的高峰。
可任何人都没料到的是,生成式Ai的浪潮仅仅持续了六年就戛然而止。
原因很简单:仅仅三年,人类的数据就被耗尽了!
生成式Ai最初的思路就是堆料。疯狂堆显卡对算力堆训练数据,大模型的能力就会一直提升,直至智能涌现。
但谁也没想到,只用了三年,Ai就耗尽了人类生成的全部公开文补数据。
人类全部公开文本数据的总有效存量约300万亿token,具业内人士估测,其中还有至少1/3是没有训练价值的重复数据。
到了第三年,生成式Ai大模型已经消耗了超过200万亿token,能力成长也开始呈指数下降,显然就是剩下的数据中,重复数据太多了。
这个时候,行业意识到这种“粗放式培养”是不可持续的,开始转变思路,转为强化学习。
但强化学习对算法创新的要求极高。行业只用了一年,算法更新就再次陷入瓶颈。
生成式Ai正式诞生的第五年,这个行业的创新与进步就彻底陷入停滞。
算法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它不是实验科学,也不是技术研发,可以靠堆人堆实验,用排除法试错,一点点试出来。
它的本质就是将合适的数学工具转化为计算机语言。
而数学工具的发明源自思想,高度依赖灵感。说得直白点,这玩意儿很大程度上就是灵光一闪的产物,纯靠运气。
只能说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这方面的运气不怎么样……
两年后,丧失耐心的资本开始撤出,产业泡沫也由此破裂。短短几天,显卡巨头英伟达的股价缩水超过九成。
整个行业彻底陷入寒冬与停滞。
但必须承认,即使是此时的生成式Ai,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只是没能等到质变的那一天,没能诞生一款杀手级的应用。
好在300万亿token的数据绝非一无是处,依然孵化了一大批在产业层面的应用,对多个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助力。
这种情况下,占据先机的盘古科技积极转型,大力投入应用端的开发与优化,也渐渐站住了脚。避免了像绝大多数同行那样,灰溜溜砍掉相关业务、白菜价处理手上的显卡,甚至直接破产清算。
至此,古柏豪的转型之路再次遭受重挫。
就像东北的星海重工一样,接下来他又尝试了很多产业、热点,但都没能掀起什么风浪。
人就是这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同玄学一般。
古柏豪自己内心深处几乎都要认命了,没想到突然就冒出来了一个智翱科技,来了一场轰动全国的产品秀。
在那场秀中,无人机产业的同行,看到的都是这款无人机动力如何奇特、拍摄如何强悍、智飞如何神奇。
但他的视角不同,在智能飞行与智能拍摄的背后,他看到的,是一套全新的、颠覆性的、革命级的算法!
一套能让盘古科技起死回生的算法!
当时的他,在看到这一幕后,整个人直接激动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兴奋地吼了不知多少声,也将胸中郁积的郁闷全都吼了出去。
他立刻让手下着手收集这家无人机公司的资料并联系对方。无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花钱买,不管什么手段,他都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将对方手中的大模型与算法,牢牢攥在手中!
但这家初创公司对盘古科技的联系表现得非常冷淡,甚至可以说迟钝。经常都是他们联系十几次,对方才回复一次,而且不是拒绝就是推后,完全没有动心的意思。
古柏豪不相信这么一家初创企业,不希望攀上盘古科技与九龙地产集团的高枝。
他认为对方是在吊着他,等其他玩家来竞价,价高者得。
为了表现诚意,他决定亲自出马。刚开始准备,连一分钟都没用,他就在手下提交的资料中,看到了一张令他作呕的面孔。
震惊之后,古柏豪自然不肯就此放弃。自认为找到了被拒绝的症结所在,他也转换了思路。
于是就有了飞腾科技。
他当然没指望靠挖人就直接把对方的大模型搬运过来。开什么玩笑?现代商业与技术保护法规这么完善,他还没打算坐牢呢。
但他完全可以通过挖对方的核心与精英人才,一窥对方的成功路径,然后紧跟对方的脚步,在模仿中摸索、追赶,最终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智翱·影像大师48小时销量破十万的新闻,在公众层面并没有引发太多的感慨,但不出意外地轰动了整个3C业界。
从定价两万的华为三折叠屏手机年销量破百万,到定价三万的华为卷轴屏手机半年销量破三十万,再到定价五万的智翱无人机两天销量破十万。
之前一个业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此刻终于有了答案:高贬值率、短使用寿命的3C产品,能否做奢侈品?
“电子奢侈品”这个过去几年被公众调侃,在业界也饱受争议的名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已经迅速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接下来也必将成为所有3C大厂都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尝试的全新产品模式。
第一批购买智翱·影像大师的消费者,除了少量测评博主与赶热度的网红外,基本都是高收入的中青年。
只有这个群体,才会面对一家没有任何过往成就的企业、一款未经市场验证的产品,仅凭个人情绪与兴趣,就直接下单购买。
这种消费本质上和奢侈品消费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为自身的地位认同与情绪价值付费。
随着智翱·影像大师的稳定发货,越来越多的使用感受与专业测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款无人机新奇而优秀的使用体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普及。
这款产品是如此优秀,以至于几乎所有消费者,无论是否买得起,都能从它身上发现与自身痛点有关的解决方案。
例如女性消费者看到的是它优秀的智能拍摄与高效的智能p图。
很多女性博主都在视频中直接展示了从摆拍到选片再到发朋友圈,全程耗时短短几分钟的惊人效率。
有了这款无人机,女生再也不用拍照五分钟p图一小时视频剪辑三小时了。
男生则看中了这款无人机带来的“科技潮人”属性,以及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能爽飞一把的飞行游戏体验。
无人机新手看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无桨叶设计,让他们彻底摆脱了面对无人机时的桨叶恐惧。
无人机老手看到的,则是超强的飞控与避障能力,让他们彻底摆脱了传统消费级无人机普遍的炸机忧虑。
无人机竞速爱好者,更是将这款智能拍照无人机,当成了最顶尖的穿越机。
以至于不少穿越机竞技选手都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款产品的反对与厌恶。因为这款产品大幅降低了穿越机的操作门槛,自然也拉低了他们在这个极度细分领域的地位。
这群人,也被那些刚刚入门的穿越机玩家,讥讽为“老玩具”“老古董”。
甚至有技术宅,已经通过了vr头显设备与手机互联,实现了身临其境的第一视角飞行体验。
随着大量视频的传播,智翱·影像大师很快又迎来了一波新的热度。
原本在预定结束后就迅速下滑的销量,竟然开始重新抬头了。
与社会和同行不同,智翱内部的注意力,却已经完全从这款产品上面移开了。
随着智翱科技的名头彻底打响,人力资源部也开始在超一线城市与双一流大学所在地增设常驻办公室,负责招揽更多的优质人才,以缓解智翱越来越强烈的人才饥渴。
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员工逐渐掉队,最终被淘汰。但这是一家企业成长与进步中不可避免的残酷。
市场营销部与设计研发部也将主要精力全部投入新项目id1的筹备工作。
新成立的后勤部在快速步入正轨后,不甘于寂寞的部门经理,很快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他竟然发布了一条“招商广告”,向所有关注残疾人劳动权益与劳动保障的组织与个人发出了合作邀请。
这项邀请并没有在公众层面引起太多关注,但却迅速在残疾人权益保护这个本就不大的民间小圈子中,迅速掀起了一股风暴。
智翱科技的急事终于告一段落,乔木也重新将注意力投向新起点那边。
就在不久前,太原省部出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海分部向太原省部发出合作邀请,以寻求两方调查员联合行动,甚至双方专属项目共享。
这项引起全省11分部关注的邀约,被太原省部主任郑志华,强硬地否决了。
完全没有丝毫可供商量的余地。
既然郑志华如此油盐不进,乔木只好带着山西夏令营的成员们,自行其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