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粥粥 作品

第724章 毁誉参半熊廷弼

大明,九边重镇。

天刚蒙蒙亮,朱胜便带着江玉燕,在戚继光和司马懿的陪同下。

轻车简从,来到了九边重镇宣府镇。

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车驾越是靠近,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便越是凝重。

司马徽微微打开车帘。

看向不远处的宣府镇。

远望宣府镇,其城墙之巍峨,丝毫不逊于前些日子所见之边陲雄城。

灰黑色的墙体仿佛与山峦融为一体,高耸入云。

墙上旌旗密布,在塞外凛冽的风中猎猎作响。

车驾抵达城下,并未惊动太多守军。

在戚继光的引领下,朱胜一行人登上了宣府镇的城墙。

戚继光看向城墙外侧,声音沉稳地介绍道

“宣府镇长城可分为六路。”

“东路东起永宁四海冶,北至靖安堡,边垣二百三十三里,边墩二百五十二座,冲口四十处。”

“下北路北起牧马堡东际大边,西抵样田,南至长安岭,边垣四百一十三里,边墩二百九十座,冲口四十一处。”

“上北路东至境安堡边,北至大边,西至金家庄,边垣四百六十一里。边墩六百六十三座,冲口八十七处。”

“中路东起赤城,西至张家口,边垣二百七十九里,边墩四百二九座,冲口二十三处。”

“上西路东起羊房堡,西至洗马林,边垣四百一十四里,边墩二百五十三座,冲口一百四十八处。”

“下西路东起新河口,西至山西大同府平远堡止,边垣二百一十六里,边墩二百八十七座,冲口二十七处。”

“宣府镇合计,边垣三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三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三百九十二处。”

朱胜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被城垛间那一尊尊黝黑的巨兽所吸引。

那是一门门昂首向天的重型火炮,炮身粗壮,铭刻着纹路,在清晨的寒光下散发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此乃军器监零零发与天工院联合铸造的‘镇虏大将军炮’。”

戚继光走到一门巨炮旁,轻抚冰冷的炮身,如对待心爱的坐骑。

“射程远胜从前的火炮,一炮之下,糜烂数里,裂地碎石。”

“蒙古骑兵集群冲锋,在此炮火之下,不过是活靶子。”

司马懿在一旁静静听着,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处细节。

他看到炮身结构精巧,有准星、照门,甚至还有简易的刻度盘用于调整射角。

这与他认知中的任何一种攻城器械都截然不同,其设计之精妙,威力之可怖,令他心底寒意骤生。

更令他瞳孔微缩的是,在城墙的一些战略节点上,并非只有士兵驻守。

那里矗立着一些非人形的造物——机关兽。

这些机关兽形态各异,有的形如巨虎,獠牙利爪闪烁着寒芒,显然是近战搏杀的利器;

有的则似巨蝎,尾部并非毒钩,而是一门缩小的火炮或连弩;

还有的则如同多眼的方箱,上方不断旋转的镜片。

它们静静地伫立着,如同忠诚的守卫,无声无息,却散发着比火炮更令人心悸的、非生命的冰冷杀意。

“戚卿,这些机关兽……”

朱胜也注意到了这些超越时代的造物。

“回陛下,此乃墨家高手与天工院巧匠根据古籍和战场需求改良的守城机关兽。”

“不得不说,墨家的机关术当真是巧夺天工。”

戚继光解释道。

“以机括、齿轮驱动。”

“不畏箭矢,不惧刀兵,力大无穷。”

“尤其擅长夜间和恶劣天气下作战,可极大减少我军士卒伤亡。”

司马懿听着戚继光的讲解,看着那些结构精妙绝伦、远超他理解的战争机器。